Randy Wu wrote:台灣人就是一堆只會滿口動畫動畫的,電影技術才會一直活在30年前。然後動畫還一直停留在代工階段。有空去翻黑暗騎士的製作過程來看看吧,一堆翻車追撞全部都是真實拍攝。難道好萊塢會不知道動畫能做到的地步?很多鏡頭實拍就是有實拍的價值。以為動畫就能取代一切的想法,真的是很狹窄很落伍。 電腦動畫小弟還算有懂一點, 然後我有個朋友是在接廣告案子的.我跟我朋友聊天曾經問過他類似的問題, 以廣告來說, 不要講電腦動畫,甚至電子攝影機(電影級)也不見得合乎他們對畫面的要求, 有時候還是得用膠卷來拍才行, 我們看的廣告幾乎都是用膠卷的電影攝影機在拍的.電腦動畫有, 但不會全部用電腦動畫來拍, 頂多做一些現實世界很難做到的點子而已.
看完我真的覺得你的側拍很像M5廣告呢廣告本身的動畫真的不太需要,消費者要的是實在的物品品質,用得華麗卻失寵X5真的不要出來,不然大家會問,把這裝備放在妞踢娜上,它可以做得到嗎?應該是要拍X5才對,然後這支架是架在妞踢娜身上,哇~~~完全彷m5廣告鑽石鍍膜是什麼鬼東西呢??真的這麼神??好奇中......為什雙b沒有呢
Randy Wu wrote:台灣人就是一堆只會滿口動畫動畫的,電影技術才會一直活在30年前。然後動畫還一直停留在代工階段。 台灣電影技術落後跟使用動畫什麼關係吧?且動畫用越多 動畫技術因該會越好才對阿?Randy Wu wrote:難道好萊塢會不知道動畫能做到的地步?很多鏡頭實拍就是有實拍的價值。 但這個鏡頭沒有。
Randy Wu wrote:台灣人就是一堆只會滿...(恕刪) 你怎麼不說電影2012好萊塢還放水把喜瑪拉雅山淹了或是把黃石公園給炸了?不是要爭電影拍攝技術還有電腦特效誰優誰劣就事論事電影要的是畫面、廣告要的是效果從這個廣告短短兩三個畫面看來,畫面和效果在哪裡?
太空梭American 美國 太空飛船系列企業號 (OV-101, 大氣層測試,退役)開路者號 (OV-098, 地面測試)哥倫比亞號 (OV-102, 2003年損毀)挑戰者號 (OV-099, 1986年損毀)發現號 (OV-103, 退役)亞特蘭蒂斯號 (OV-104, 退役)奮進號 (OV-105, 退役)Soviet 蘇聯 暴風雪系列OK-GLI (Buran Analog BST-02, aerotester)暴風雪號 (Shuttle 1.01, 2002年損毀)小鳥號 (Shuttle 1.02, 完成度 95–97% )貝加爾湖號 (Shuttle 2.01, 未完工)Shuttle 2.02 (部分拆除)Shuttle 2.03 (已拆除)----------------------------廣告創意/發想給我的感覺是選擇有點過時的題材。 美國在未來10-15年內﹐恐怕都不會有太空梭升空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