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都狼仔 wrote:
就在下的認知,電容中電流相位領先電壓相位的特性,應是存於交流環境中,而車上電系是以直流為主,直流系統中電容主用於儲能,但其實車上電系因為採交流發電機,在整流器運作下輸出其實帶有漣波成分,這時電容也可以扮演平滑及退耦的效果,容量大的電容平滑效果越好,對於輸出穩定也有幫助
...(恕刪)
我想我們的著眼點不同,所以重視的東西也就不一樣了!
我比較重視暫態的行為,在暫態下,我們不能用直流的方式來分析該電路。
一旦進入穩態,一切都就定位了,只要原廠電流規劃得當,
真的沒有我們要操心的地方,這時候多加個元件上去只是弄亂原設計而已。
暫態與穩態有多大的差別?
電容在暫態下等效一個低阻抗的通路,穩態下則等效一個斷路!
所以這兩種狀態的電路行為有極大的差異!
車輛電系設計不能只考慮簡單的穩態,其實暫態才是挑戰,
要能夠長期有穩定的暫態,才是好的電系!
外加大電容,非常可能將暫態往危險的邊界推進,
在不了解其動態行為時,千萬不能亂改!
我前幾樓講的:電容會引入一個極點,電感會引入一個零點,這些在穩態時,
都會自動消失,所以直流分析在穩態時有效。但是,我們不能始終假設電容是充飽的啊!
例如,你開車到桃園機場停車,15天的歐洲旅遊回來,只想趕快開車回家,
不料轉動電門時,因為外接的25F超大電容已經沒有電荷儲存了,所以吸走了大部分
的電流,此時恰巧電系設計中用來提高強健性(robustness),所擺放的安全因數
(safety factor),已經因為元件老化而使用殆盡,系統中最弱的那個元件就
只好犧牲了!這一切動作都是在暫態發生的!所以即使電瓶有電,也無用武之地!
因此,電系最好不要亂動!如果不放心,就如同樓上有網友說的,換電流容量大一點
的電瓶就好了!因為電瓶只是電壓源,完全不會影響電系動態行為!
土法煉鋼的方式真的很不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