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ZDA率先降價之我見,開高走更高的車價這次不再回不來了

白衣男 wrote:
舉個例來說好了,以Mazda6 2.0頂級109.5萬來看
Mazda6降4萬之後是105.5萬,



小弟剛剛查奇摩汽車
找不到這個價格的等級耶




調高牌價,再降價
商人慣用手法~
其實我覺得樓主有點誇大了

當然先講,降價確實是好事,但是你的比較基準怪怪的

你怎麼不去比馬三 2.0跟 Civic 8th/9th 2.0(我會把八代拉進來是因為現在的馬三是在8th時期出的)

以價格來說,馬三 2.0也沒便宜多少(定價),沒記錯應該是差了四萬左右

內裝精緻度,我自己擁有 Civic 8th , Mazda 3 2.0(去年11月購入) , BMW 118i三台車

要講內裝精緻度,我都是車主我應該是有點資格批評啦

我覺得馬三內裝的精緻度還有待加強,認真要比我會說還比 Civic 8th差一些

塑膠感是我擁有的三台車之中最糟的,連車內頂棚摸起來都很廉價

當然我也要拍拍手的是,馬三去年的小改款,2.0上面有光感應頭燈跟感應雨刷

這點讓我覺得還滿有誠意的,所以我最後選了馬三當代步車

但是內裝質感,真的是有待加強

所以你說有很多日本進口零件?不就是引擎以及行車電腦之類的電系用品大多是日本製

至於其他?偷偷告訴你,我在馬三大燈上還看到Ford的mark(如果不是老了眼花)

所以日本進口零件的比例?這就跟Honda說貴在本質一樣

他們除了引擎,其他很多零件是從東南亞來的,我想很多人應該都知道

所以貴在哪?Honda大概是目前賣最貴又最沒有誠意的吧,以台灣來說啦

偷掉一堆配備又貴,真的很糟糕

雖然人類的天性是健忘的
但是對我而言
只要發生過某些看了令人不愉快的事
就會深深印入到腦海中
就好像被催眠一樣
一聽到某個關鍵字就會自動想起某件事
好比說聽到MAZDA
馬上腦海中就一直浮現這幾個字

出去!!! 現在!!!

20111231 東森新聞 逛車展遭車廂蓋砸頭 業務員還嗆聲

我想我的個性就像電影食神的夢遺大師一樣
"方丈為人是很小氣的"
每次看到或聽到MAZDA
就想起『出去、現在』那兩名業務的態度
我有這種會翻舊帳的個性
此生大概跟MAZDA無緣

chired1 wrote:
雖然人類的天性是健忘...(恕刪)

還有估價沒修,要付一成的費用~~~orz
這不過是MAZDA吸引消費者,達到廣告的手段罷了!

與上個月的折價空間、促銷內容相比並沒佔到便宜,
如果以相同的條件內容,你會發現這個月消費者所需要的成本反而增加了,
降低了售價,但折價空間卻少了更多,對做足功課的消費者完全沒吸引力!

日幣雖然貶值,但製造成本持續升高,車商有多少的降價空間其實不如消費者預期,
零組件往往在一兩季前就必須下單訂料,實際的成本反應應該也會推遲一段時間。

要想車商降價,最快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要購買,
銷售不如預期,不用三個月一定降價或加碼促銷,
MAZDA3.4年前一部車獎金4~5萬,前一陣子喊到十多萬也不見銷量增加,
TOYOTA新款RAV4因缺貨非精裝車一部便宜不到3萬消費者也只有先下訂排單。

市場決定價格,其實20年前的車價與現今的通膨相比,車價增加的幅度相當有限,
車子是消費能源的商品,將來還會有更多的能源與環保稅附加,長期來看,價格只會越來越高!
都說了最好的方法就是拒買,只要消費者全面拒買,只要不大幅度降價回饋,就發願讓新車市場萎縮到10萬輛以下,一直有人跑去買,車商當然是有恃無恐,誰跟你降價,雙B還更狠,歐元大幅跌,他們還大幅漲價,消費者還拼命買.....
贈品時有時無

有些人買東西不殺價 不知道要殺價

所以

降牌價

這是好的開始!

白衣男 wrote:
上週五在01汽車版上...(恕刪)
大家別忘了匯率之外還有一條貨物稅.當有大幅度匯差時.25%的貨物稅也會變少(汽車總價完稅前的價格扣的).一兩百萬的車子貨物稅減幅也相對可觀.

chired1 wrote:
雖然人類的天性是健忘...(恕刪)


的確...

之前看到新聞說馬自達降價 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畫面

題外話...這2位業務現在在做什麼有人知道嗎?

白衣男 wrote:
MAZDA這一次的降價可以說是替日系車商開了第一槍
雖然說是國產車,但從引擎、變速箱到不少車內零件
都還是要仰賴日本的提供或技術支援
自然當日圓升值的時候就會提高生產成本
漲價躲不掉,但日圓貶值也是要適時降價才對
MAZDA的降價做法不敢說一定會有多大的影響力
但或多或少都讓消費者知道,新車價格是有降價的可能與空間
更甚是品牌形象面,台馬是致力為消費者爭取利潤的
這要給MAZDA的主動降價一個讚才對!!...(恕刪)


看看01上有多少買車詢菜單的發文

雖然大部分都被盡責的網管人員刪除

但也反應出許多人在買車時對於能言善道的業務,還是充滿的不信任

因為大家都害怕自己眼前這張訂單就是傳說中肥到滴油的單

MAZDA這一波的降價,多少都能減少新車買主成為業務嘴裡那塊肥肉的機會

訂價是死的,但車子賣的方式是活的

僅管之前有贈品當新車禮,不過折扣空間一定也會緊縮

就算把拿來抵車價,也不可能市價一萬就直接抵車價一萬

跟去銀行換外幣一樣,一定會有所謂的價差出現

把訂價下修,不只是反應匯率,更是幫消費者在買車時讓價格更透明

以前買台車要東南西北的展示間跑一圈,才能知道誰賣的貴誰賣的便宜

就因為每個業務嘴裡說出的數字落差都不小,最後買車的車價是便宜了

可是跑展間看車曠日費時,這中間的隱藏成本又是花費了多少而不自知?


MAZDA把日幣貶值反應在車價上是大家都樂見的

也希望不只是日系車商,所有日系商品都能因應日幣走跌而降價

帶動一波日系產品降價,展現企業對社會應有的社會責任做為

別只會為了漲價而編出一堆理由,將降價的時候也要降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