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合成機油最長可以撐多久才換?


肚子三層非一日之饞 wrote:
是金屬原色才是有問題,表示機油太差
正常是淡淡褐色,像是一層薄博的鍍膜
如果是深褐色,或是接近黑色,而且有不均勻的厚度,才是油泥

???????????
正常得應該是這種的才對


有點油泥的是這種


沒救了是這種的


以上圖片來源.....古哥..

肚子三層非一日之饞 wrote:
如果你說 200元 vs 500元 或許還有得比,畢竟是通勤用不是競技用
100元的機油,真的不是普通的差
有些機車連鎖店換到好只要100元機油,進貨成本大約30~40元
這種機油已經爛到一個極致(超高比例回收油混少量新油),我連加進引擎的勇氣都沒有

如果他是上網買的????

100多網路上也有好油吧 ????

低調的小孩~ wrote:
所以你不懂在誤導人呀...(恕刪)

你是看不懂嗎?
我只針對油,你為什麼要導向引擎?
asmchen wrote:
有人實驗過最長的公里...(恕刪)

Amsoil 一萬六英里換
大概三萬才要換

目前用xlo在車上已經兩萬公里快兩年
一樣的順暢
兩萬五再看要不要換

用在125上也是一年兩千了
還是一樣順
車不是紙糊的
不用當成寶來養
不巧, 剛好有作過一點機油的survey,

前面有些所謂的"知識", "感覺"都有點LDS的fu,

1. 機油的作用是在潤滑, 清潔, 所以, 什麼時候該換? 失去作用的時候就該換新了.

2. 以前的機油, 大多用石油作基礎油, 再加入添加物來達到高温潤滑的作用,
你看5W40, 0W50等的番號, W前後兩個數字差得越多, 由添加物來的黏度越多,
越是需要定期, 早點更換,
因為, 基礎油怕高温, 添加物怕剪切力(shearing),
基礎油一加熱, 就變稀(想想奶油加熱), 所以利用添加物保持高温潤滑,
添加物的長鏈化合物在運轉磨擦之後, 就會斷裂失去潤滑作用,
越濃的機油, 運轉後會產生的油泥就多, 添加物的潤滑作用也逐漸降低,
到後來, 即使看起來很濃很黏, 其實一點兒也不保護引擎...
前面車友說, 0W50是當然的長效機油?? 恐怕是剛好相反哩....

3. 早期機油, 的確是建議3000~5000 miles換一次,
除了添加物衰退外,
另外就是機油會因為引擎燃燒汽油後, 產生的廢氣及廢物等而變酸,
酸會對引擎內部及活塞環有傷害, 損害引擎, 必須早點換,
現在的汽油及柴油都比以往要純淨, 含硫量降低, 機油酸化比較沒那麼快,
即使是礦物油, 也不一定要提早換, 按時程換就好了,

4. 至於時程, 全合成機油及長效機油是怎麼的?

前面有提到, 礦物機油高温必須靠添加物達成潤滑作用,
但, 全合成機油是利用基礎油(ester, PAO)本身就能在高温提供潤滑,
所以, 添加物不必多, 就能提供潤滑保護,
因此近年才常見0W20, 5W20番號的機油用在一般車上, (賽車界是很早就用了)
理論上, 因為是靠基礎油提供潤滑, 不會衰退, 只要過濾得夠好, 應該可以永久不用換油,
但, 因為有機油酸化的問題, 所以, 還是要定期更換,

而長效機油重點也在此, 如果看倌去細究, 其中的TBN, 也就是油中的鹼基分子, 通常都會比較高,
抗酸化的能力較好, 所以可以撐到15000 miles(約二萬公里)才換,
Amsoil的signature系列在官網上還標榜, 25000 miles, 即四萬公里, 再換一次油即可,
它的Total Base Number就是一般的1.5倍,
不過, 它也有但書, 在空氣髒, 路況差及常塞車的地方, 縮短成15000miles換一次油,

當然, 長效機油也不是就這麼簡單, 但基本的重點就在全合成基礎油及TBN.

至於, 為什麼稀機油及長效機油近年來大行其道,
因為美國政府的法規, 對環保日益嚴格,
身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 各車廠都要買單,
so, .....BJ4...

低調的小孩~ wrote:
必需搭配長效機油濾芯,或是更換濾芯!...(恕刪)


我想學換濾心不換油的方法.........
Renault Grand Espace IV 2.0T MB W204 C200K Estate

danyshih wrote:
我想學換濾心不換油的...(恕刪)

有些車種開引擎概就可以換
可惜我的不是
請看這篇 ,
http://forum.jorsindo.com/thread-2421587-1-1.html
找有MB229.5或229.51的機油換就可以啦,
25000換只是小菜一碟~
不過不常開的話不建議就是,
畢竟車子其他零件也是要定期檢查的~

mimipa wrote:
2. 以前的機油, 大多用石油作基礎油, 再加入添加物來達到高温潤滑的作用,
你看5W40, 0W50等的番號, W前後兩個數字差得越多, 由添加物來的黏度越多,
越是需要定期, 早點更換,

很抱歉好像不是這樣吧0w的機油還真的需要一定的技術才做得出來的

然後溫度範圍越大的油技術就越高但這又可以分2方向來說

1種就是基礎油用得好,G4.G5的那添加劑就可以少加了

另一種就是基礎油有點弱那就添加劑加多一點

添加劑一加多問題就來了配方要是抓錯的話.....就容易出狀況了

至於20.30說實在的礦物油就做得出來了沒有比較神

那為什麼會風行?????請參考下一行

mimipa wrote:
至於, 為什麼稀機油及長效機油近年來大行其道,
因為美國政府的法規, 對環保日益嚴格,
身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 各車廠都要買單,

danyshih wrote:
我想學換濾心不換油的方法.........

不行

添加劑也要按時補一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