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zif wrote:那也要有賣到台灣,...(恕刪) 有沒有賣到台灣 不重要阿 問題是 進口 就真的看看就好啊......說啥日本進口 啥啥進口 看看就好 還是得看原廠想給你啥東西........不然 拿個 A 件測試 及廣告 然後賣你B 件 這 你認為 合理嗎 ?只能說 可惜 沒有一家敢公布 在地的碰撞測試報告.....
其實仔細想想進口車一年在台灣銷售的數量大概可以猜到若只是幫台灣做結構(鋼材)上的特規更動的成本是遠大於材料節省的費用...想想一年只賣千台的進口車,車體結構還要求原廠特規?難吧但若是用區域來說,比如整個亞太地區的銷售或許就有可能作結構上的改變,但這就不是台灣特規說穿了就是數量需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變更才能省到成本至於車內配備的選擇本來就可以增減,這跟車體剛性幾乎無關
magic940058 wrote:為了降規改製程花的...(恕刪) 台灣汽車用高張力鋼板, 最近幾年才開發出980 Psi等級!很多車廠為符合新的安全測試標準, 前方重點部位早改用1500~1800Psi特高張力鋼板,這部分一定要日本進口, 成本很貴, 你可以想想國產車或第三世界國家會花大錢進口嗎? 反正張力不同但鋼板厚度一樣, 消費者不可能識別出來,用低等級張力的鋼板, 還可省沖壓的模具損耗(百萬), 一舉兩得, ESP(每股歲後盈餘)搞到世界第一, 汽車商何樂不為!! 先前金融風暴, 美國汽車廠破產, 台灣車廠一樣賺.
請問你有多少的量大到進口車商肯為你更改,你要付多少錢車商肯為你造特製車,可以改的配備跟剛性不同好嗎?要拿招牌玩,這麼做總會有出包的一天。只要有人開進口撞一次後那些修車的就會知道了,事情會大宣傳出來,沒車商這樣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