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lkoala wrote:墨菲 wrote:
至於這一撞,則是採用美國聯邦標準(FMVSS 208),採用車頭100%接觸式撞擊,並非偏置30%到45%的Off-Set撞擊,時速則是30mph(約合公制48km/h),至於EURO NCAP的標準,車速則是拉高到64km/h,若以Ford Focus來看,歐洲原廠則是宣稱它可以通過5顆星的最高標準。撞擊測試車並不是以本身的動力移動,而是固定在台車之上,將台車以鋼索拉動、加速至測試速度來接受撞擊,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地上有一條台車軌道。
放眼台灣,現下有哪一輛車是真正100%台灣廠商設計製造的車體結構?除了進口車之外,又有哪一輛車不是用國外母廠生產的車輛加以修改(甚或根本不改!)來在本地投產製造?如果是這樣,有什麼理由要多保護這些車廠達3年之久?
最扯的一件事情就是,ARTC相關主官在專訪時宣稱,ARTC只是單純的接受委託測試單位,碰撞結果相關資料不能主動發布,這其實也就是意味著,當車廠撞完了新車之後,只會報喜不報憂,
ARTC的回應則仍舊是官腔官調:一切要看政府主管機關的法令規定.....
1.就個人的觀點來看...把測試的速度提升一些些會更安心的...省道上面速限就已經50-70km/h了...
2.有些車款的母車在國外的撞擊測試評比還不錯...但是國產化之後...不只是多了個尾巴...軸距也拉長1公分...加上我們跟對岸之前都沒有撞擊測試...因此那台車的安全性至今仍然是一個謎...(有人猜到我在指哪一台車了嗎...嘿嘿...)
另外個人認為Nissan Teana沒有出來有點奇怪...個人對來自雷諾技術以及裕隆的車身製造水準還有些信心的...也許是該集團的商業考量吧...
3.同意樓主的看法...也希望將來能夠真正的落實保護消費者呀......
iunknown wrote:
其實公正性很讓人存疑, 人家EURO NCAP是自行到市面上買車來做測試.
而國內是車廠自行送檢, 這種數據值得信賴嗎?小凱 wrote:
以時速那麼低的速度去撞~難怪沒什麼損壞
不像國外每推出一款車,就測試那麼多遍,跟國產車比起來實在是差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