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氣車會不會是未來的主流?

中國的氫能源自行車,可以在家自行製氫。
如果家中有設太陽能的,可以完全綠氫。
不強調長程騎乘的話,是很好的選擇。
氫能源自行車

這家公司是先在常州試辦氫能源的共享自行車。
中國氫能源共享自行車正式投放,換氫僅需5秒鐘、續航力達70公里

技術是不斷的進化的,先從小地方做起,
有資金流就能持續研發新技術,
氫能源汽車也有機會。

(發這篇應該會被酸,我也沒意見。想當井底蛙就繼續吧。)
小葉叔叔
講就講,不需要怕被酸,除非你覺得討論就是酸你!!!
jsch
因為汽車版說到中國車,就會有人來酸。難得這樓沒有人談到中國!!
accwm wrote:
幾乎零污染的車來了
5分鐘就可加滿氫,就連大巴士也僅需7分鐘左右,比電動車要半個小時快多了
影/直擊台灣首輛TOYOTA氫能車,它會是「終極環保車」?

未來最環保無能源的車輛是 高壓空氣車。
只要有風力就可以24小時帶動高壓機產生無污染的 高壓空氣,
使用高壓空氣,高壓空氣車就可行駛。
Bookwarm
需考慮能量密度,相同體積下高壓空氣與電池的能量要差不多才有機會。
cougar2015
我談的是可能1000年10個世紀後,地球沒各種能源,風力,高壓空氣,可能是人類唯一能製造的車輛動力
way0309 wrote:
用在商用還比較有前景...(恕刪)

任何一種新能源崛起,一定有陣痛期,如開發成本高、加氫充電站貴或不足、原料比石油貴....,開發到一定程度再加上政府補助才能夠慢慢接近油車的便宜與方便,氫是目前可以期待的新能源,電動車是否能一統江湖,就看其他新能源能否突破!我更期待加水或吸二氧化碳的新能源!
歐洲不會只壓寶在單一能源動力之上,一定是多方發展、重點執行。

歐盟早有決定在 2030 年底,各成員國境內應設立公用加氣站,且各站之間最大距離 (印象中是 450KM) 及要求各城市都至少要有一座加氣站。

當然現在重點可能是放在充電站,要求應該是最大距離 60KM 。

不過從設站距離的要求來看,純電車要求設站更多更密;但也表示氫能源有更長的續航能力。
跳脫傳統的加純氫思維、氫氣即時產即時用

RMFC or DMFC

RMFC已經確立繼續發展

已經有商用產品只不過不是車業
佛祖在(長阿舍經)都說了,殺一惡人等於行一大善,放過一個惡人等於讓你的善良殺了下一個無辜的人.
氫車有兩種

一種是氫燃料電池車,本質還是電動車,只是燃料填充比充電快,Toyota Mirai 就是這種
可想像會遇到的問題:製氫效率,End to End效率不如鋰電池車

另一種是直接在引擎內燃燒氫氣,氫氣取代汽油的概念
Toyota、BMW、Mazda都曾試產,BMW與Mazda已無下文
可想像會遇到的問題:現行的機油怕水,越高級越怕(酯基怕水)、高溫(燃燒氫氣比燃燒汽油產生更多熱)、仍然產生NOX排放且無法以現行三元觸媒淨化

個人看好後者,但可能不是這三五年會發生的事
Cloudy Shiau
有點好奇燃氫還產生NOX,是因為氫氣純度無法夠高?
sapiens
因為空氣中有氮氣,高溫燃燒難免產生氮氧化物
accwm wrote:
氫氣車會不會是未來的主流?

不會,會被用愛發電的技術取代。
氫氣燃料電池車對電池車的優勢:
1. 加氫比充電快
2. 需要的稀有金屬較少(通常燃料電池要用少量白金類金屬作催化劑,鋰電池要大量鋰鈷)
3. 氫氣罐和燃料電池能量密度比鋰電高很多(車子輕)
4. 燒起來很容易滅火也不會復燃(鋰電車燒起來要澆好幾噸水而且過幾週都可能復燃

缺點:
1. 能量效率非常低,從一級能源到最終車子動能,氫燃料電池車的能量轉換效率只有30%或更低,鋰電可達60%(好像)
2. 灰氫(石化原料生產氫)的每KM碳排量比汽油車還高,藍氫很難確認生產者是否真有進行碳補捉(很可能藍氫是噱頭,因為碳捕捉非常耗能,導致成本極高,且能量效率更低),綠氫需要有大規模的再生能源電廠專為產氫而設
3. 加氫站比充電站和加油站昂貴、複雜很多,佔地也大

這樣你就有概念氫燃料電池車會不會成為主流了
由台灣當然不可能帶動氫需求。

最有可能就是大陸。大陸人多地大,這一波大陸如果慢慢帶動需求起來。跟歐美國家成反比市場。

我覺得才有可能變成主流。

但不可否認的,未來的能源類別,不僅是單單石油一種了。
電動車要不是有全球多國政策庇護
想取代油車,簡直就是作夢
氫氣車想取代油車或電動車還得再加油

個人淺見
這種飛天車才是未來的主流


accwm
飛天車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