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5月歐洲汽車銷售Top 10

貼地飛行猛口爆 wrote:
並且日本車雖然妥善率極高...


是平均較高,而不是"極高",這幾年前十名日本車都慢慢被擠出去了,有空看看JDPower吧。

歐洲是個很有趣的市場,便宜低價不見得打的進去,強力廣告也不見得有效,他們通常比較實際,且注重本身的文化,就好像麥當勞跟可口可樂在全世界所向披靡,但是歐洲人就是不買帳,他們就是喜歡慢食、礦泉水跟紅白酒,也不像美國人喜歡躺在沙發上喝啤酒,品味對於他們來說勝過囫圇吞棗,所以車體剛性與操控性不佳的車,很難打入他們的市場,日本車最明顯的問題就是手排變速箱真的做的蠻爛的,每次入檔都好像要跟變速箱打架一樣,然後檔位也很不清處,要入檔沒有像歐洲車一樣滑順如絲,每檔都是用滑的滑進去的,檔位又非常清楚,另外一個就是柴油引擎幾乎都是跟歐洲廠購買,而非自己原生的引擎技術。
HONDACURA wrote:
法國車,德國車,瑞典車,義大利車,英國(有車嗎)車
這個多都算歐系車,難道每台都是操控掛保證嗎?


試想高速公路不是直的,大多是沿著山建造的,彎來又彎去的高速公路,然後大家都飆160,更好的車子甚至於開到200+,包括下雪天都是這樣開,然後高速公路道路品質好到要命,你就會知道為何速限130,但是大家都開到160+的原因,也知道為何歐洲人都愛選歐洲車,也會知道為何歐洲車一定要注重操控與剛性,車子一旦開快超過130,日本車與歐洲車的差在哪裡就很明顯,台灣的一堆高速公路路隊長肯定會死在歐洲的高速公路上。
neo.vista wrote:
去一趟歐洲, 租台車(像207或Corsa這種小車也行, 不一定要性能車), 去開一下, 就知道為什麼了.

土魯斯位於法國西南部, 是法國第四大城, 也是空中巴士的總部. 土魯斯的郊區是綿延不絕的丘陵地, 種植了許多向日葵. 每年七月盛開, 滿山遍野的黃, 其中間偶或可見一顆綠色的樹, 或漆成藍色的小木屋, 真的是處處是景.

在這些丘陵地之間, 是左右各一線道的鄉間小路, 我已經開到100 KM/h了, 還一直被205, Clio, Corsa超車. 沒錯, 那邊的車, 隨便開都是時速100以上. 沿路可以看到叉路口有車要轉進來, 都會停在路口等. 從我在很遠看到那部車, 它就在那裡等. 等到我通過它之後, 我後面都沒車, 它才轉過來, 不一會兒, 就以時速100多超過我.

那邊的彎道很機車, 一條長直路之後, 會忽然接一個急彎, 而且因為是丘陵地, 所以還是盲彎. 過彎性能不好的車, 若跟著其它車以上百的時速行駛, 那個彎鐵定過不去. 我第一次碰到這種彎, 即使租的是歐州車, 還是嚇出一身冷汗. 之後逢這種盲彎就會減速減多一些.

去普羅旺斯看薰衣草田, 也是一樣的情形: 幾乎每部車都是上百以上的時速奔馳在鄉間小路.

我後來觀察, 我去過的歐洲幾個國家, 他們的人民開手排車, 很喜歡拉轉高速才換檔, 而且紅綠燈起步也很快, 連女生都是如此開. 這和台灣人的開車習慣真的是非常非常的不同.

在這樣的道路和開車文化之下, 許多歐洲人寧可選207, 307, Corsa, Astra, Golf, Polo, Focus, 而不會去選VIOS, Yaris, Corolla, 應該也不是什麼太出乎意料之外的事.

別拿Impreza STi, Lancer EVO, 或GTR這種車來比, 要比的是一般人會買的車. 如果Impreza, EVO, GTR的售價和207 HDi, Golf 1.9TDi手排差不多價錢, 油耗也差不多(歐洲的汽柴油都很貴的), 或許歐洲人也會很樂意去買.
ben. wrote:
如果你去歐洲開車一段時間就會知道"操控"很重要!

歐洲人開車普遍較猛.動作反應快.
歐洲路較窄.鄉間小路又多.但是路面維持平整度很佳.
歐洲路彎多,起伏多
這種路開日系房車真的較暈.
歐系車底盤硬卻不會不舒適.

還有
德國還有一條不限速的....高速穩定度要做得好,歐洲車還是優選.

難怪隨便一台義法廢鐵國民車,操控性就能做得那麼好,不用買到高價性能款,而且手排車做得比自排車還可靠耐用,原來是當地人的開車習慣所致。而且當地機車少,機車騎士也守規矩,開車的不必擔心會有機車突然衝出。不像我們台灣人騎機車當成騎腳踏車,晚上不開大燈,不裝後視鏡又亂鑽亂騎,騎到一半突然停在路中間,或用遠低於車流的速度慢慢騎,開車的嚇都嚇死了

若把台灣的國產日本車(自排),運到歐陸那裡給當地人試開,當地人應該也會嫌得要死,嫌它操控差、高速又不穩、煞車也不好用,反應笨得跟恐龍差不多,開它上路簡直是活動棺材
gladiator wrote:
試想高速公路不是直的,大多是沿著山建造的,彎來又彎去的高速公路,然後大家都飆160,更好的車子甚至於開到200+,包括下雪天都是這樣開,然後高速公路道路品質好到要命,你就會知道為何速限130,但是大家都開到160+的原因,也知道為何歐洲人都愛選歐洲車,也會知道為何歐洲車一定要注重操控與剛性,車子一旦開快超過130,日本車與歐洲車的差在哪裡就很明顯,台灣的一堆高速公路路隊長肯定會死在歐洲的高速公路上。

若台灣的高速公路路隊長到歐洲租車來開,應該會被當地可怕的車流速度嚇死,還會被當地人用中指、咒罵問候,搞得一頭霧水,以為當地人開車都是那麼沒禮貌。還有可能被當地人的Renault、Peugeot、Fiat、Opel等國民車高速追撞
歐美系統受害者
M大說得滿詳細的

怎麼日本車就想到VIOS, Yaris, Corolla,
不是還有房車版的Impreza,Lancer,civic,
共用focus平台的mazda3阿!
就civic8&mazda3更golf5,307,c3
比較想看這級距評比

不能拿美規accord這種龐然大物更那些小車比操控吧...
不曉得日本的G35在歐洲的評價如何!

我是比較贊成國情造成的調校風格不同的論點耶!

Jaguar在XF出來後,車評都說她以前只會跑直線而已
SEAT好像VW集團走運動路線的耶,怎麼排這麼後面

瑞典SAAB比較運動風,VOLVO操控好不好不知道,感覺安全第一!
記得雷絡前驅車也滿剽悍的阿!
Monte920 wrote:
至於日本車, 那些特別調校的不要算...(恕刪)

neo.vista wrote:
別拿Impreza STi, Lancer EVO, 或GTR這種車來比, 要比的是一般人會買的車...(恕刪)

大概是自我印象投射吧.當大家廣泛談起歐洲車,我相信大多數人是直覺式的將自己的車代入.而當大家談起日本車,自然而然的會把那些平常就視為強勁對手的日系車代入了.

也因此看到大家一說到日本車,我第一個浮現的印象就是三菱與Subaru掛個大尾翼引擎蓋上還開洞的那兩台.
gladiator wrote:
是平均較高,而不是"...(恕刪)


關於柴油引擎並非原生技術部份
你指的是高壓共軌噴油部分嗎?
前一代的柴油引擎的確這部份是和歐洲廠合作技術
像本田的i-CTDi 是和Bosch合作
豐田的D-4D和Denso(但似乎納入豐田旗下了!?)
不過我覺得這部分倒還好
因為也是很多歐洲車廠和Bosch等公司合作(就如DSG變速箱也是和其他廠合作,歐洲引擎可能出現三菱渦輪...)
全球產業分工情況下類似這種情況很常見
況且上面說的也是上一代的柴油引擎
新一代的像本田i-DTEC似乎就是自己的技術囉
另外變速箱部分我也不太能認同
我曾開過七代Accord Coupe手排
換檔手感乾淨俐落直接
似乎沒你說的這種問題喔...

所以我覺得問題應該還是出在日系廠"目前"還沒有一款柴油車是搭配自排
縱使最快的如本田也才剛預告巴黎車展要發表新變速箱...
還有就是銷售通路..................



HONDACURA wrote:
M大說得滿詳細的怎麼...(恕刪)


我也覺得台灣很多人提到日系車就會不自覺的拿出平常接觸到的美規或日規日系車出來
但這也難怪因為平常我們接觸到的都是這些車
歐規的很少很少接觸(我自己也沒開過)

只是我覺得既然討論的是歐洲市場
就應該要和那些歐規的日系車相比
即使是像Yaris等我們熟析的車款在歐洲也會有不同的調教出現
更別提那些雖然名子一樣但骨子裡卻是完全不同的新車(EX CIVIC Corolla Accord)
或一些歐洲市場特有車(EX Avensis)

我想這樣可能會比較公平客觀些
一點淺見啦
gladiator wrote:
是平均較高,而不是"...(恕刪)


前幾年 日本車的妥善率整體比率上原本就算是極高 ....
就算是最近有慢慢被擠出去 不過比率上日系車一樣是最高的...
並且都是被高級品牌擠出去...高級車妥善率本來就應該比較高
贏了日系車那麼點 也沒有比較光采...
何況保時捷把日本車擠出去 那也沒代表什麼...超跑比平價車?

其實日系車款要打入歐洲車市原本就很有難度...
歐洲人的民族意識狠高 很有優越感 對外來的商品很難接受


就像SEIKO 當初明明精確度就是比歐洲錶廠好 一樣不會被接受
就像HONDA NSX 明明性能就掛掉一堆歐洲超跑 連法拉利都汗顏
一樣不會被歐洲人肯定...
貼地飛行已經是一種享受/ 猛口爆那更加是一種爽快
阿哈哈哈 wrote:
關於柴油引擎並非原生...(恕刪)


博世是歐洲公司哦,大多的直噴技術都來自於他們,絕大多數的日本廠都是用買的,僅有這幾年少數工廠有自行開發,不過也不是自己的技術,也是來自於各大系統商。

不曉得你有沒有開過歐洲車手排,我也有開過日本本田的手排,行程短但是檔位不清晰,是有比速霸路好些,但是跟歐洲車比起來根本是小巫見大巫,我剛剛說得是滑順如絲,意思是說排檔真的是用滑的滑進去的,只是歐洲車排檔形成普遍較長,不過我那種順暢度真的是會讓人上癮的。
貼地飛行猛口爆 wrote:
前幾年 日本車的妥善率整體比率上原本就算是極高 ....
就算是最近有慢慢被擠出去 不過比率上日系車一樣是最高的...

就像SEIKO 當初明明精確度就是比歐洲錶廠好 一樣不會被接受
就像HONDA NSX 明明性能就掛掉一堆歐洲超跑 連法拉利都汗顏
一樣不會被歐洲人肯定...


這種說法也不盡然,事實上美國的高級車妥善率本來就不差,要說是極高二字,至少得差到70%以上,但事實上根本沒這樣差,在Trouble Free排行榜上面,凱迪拉克可是很常見的,這最近看到JDPower,連通用旗下走一般品牌的別克都把豐田給擠了下去,只證明大家都在改變,但是其他車系卻大幅度的進步甚至於超前,連本田都走出了紙糊車的名號,結果這名號變成豐田承接,不好好痛定思痛,總有一天前人打下來的口碑會被用光的。

有時候品牌是種迷戀,就好像豐田的凌志,明明裡面一堆都是豐田料件,成本也沒高多少,但是價格硬是貴上一倍以上,是比雙B賣得便宜沒錯,但是像是寶馬背後花的開發的費用與科技進步程度,跟時下最先進的日本車比起來硬是先進好幾年,我會說人家賣得貴合理,如果凌志想跟寶馬比較先進程度,我覺得是爛鳥比雞腿。

本田的技術確實不錯,但是我會說最敢開發的是三菱,不過要比先進寶馬還是比較先進的,要比安全設備還是富豪最多,日本車求的是一個易操控性,歐洲車求的是高科技與品味,美國車求的是一個個人風格,青菜蘿蔔看你喜歡吃哪種,何必沒事幹就要一較高下,那是車廠的事情跟小老百姓無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