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oFlDs wrote:
光以斷面性質來講,以輪圈為例. 舉例鋼圈只要2mm鋁圈可能要5-8mm才勉強跟鋼一樣壯;但是只要把鋁圈加個rip做成T型的,只要2mm就可以巴掉5-8mm的平板型鋼圈。...(恕刪)


請教一下, 阿鋁圈能加個 rip 做成 T 型的 (雖然我聽不懂這是啥), 鋼圈就不行喔?
每次看到類似的言論都覺得很疑惑, 總有人說 2mm 的鋼版只要折成特定形狀就能在鋼性上巴掉 4mm 的鋼版... 怪了, 你 2mm 能折, 4mm 就不能折嗎? 說穿了還不是為了 Cost Down, 選擇了用更低的成本達到一樣的強度, 而不是相同的成本達到更高的強度. 潰縮固然重要, 但僅限於引擎室/後車箱, 乘客艙的鋼性是不容讓步的, 管你講的天花墜, 鋼板厚度仍然代表了一切.

另外, 輪圈用鋁製的應該是因為要達到相同的強度, 鋁比鋼輕很多的原因吧, 跟厚度還有形狀啥無關.

說錯的話還請多多指教了
JeromeWu0317 wrote:
第三句話我沒有意見這...(恕刪)

嗯...真正硬碰硬就算沒撞到裡面也會重傷...
這跟物理有關係...
就我看來,樓主的...呵呵...
推測樓主目前還是學生,會發這篇文是因為上課時老師說了什麼

或許樓主認為剛性好不好單純只看『硬度』吧

但事實上車身剛性好不好看的應該是『抗扭曲』的程度
Matra1982 wrote:


請教一下, 阿鋁圈能加個 rip 做成 T 型的 (雖然我聽不懂這是啥), 鋼圈就不行喔?
每次看到類似的言論都覺得很疑惑, 總有人說 2mm 的鋼版只要折成特定形狀就能在鋼性上巴掉 4mm 的鋼版... 怪了, 你 2mm 能折, 4mm 就不能折嗎? 說穿了還不是為了 Cost Down, 選擇了用更低的成本達到一樣的強度, 而不是相同的成本達到更高的強度. 潰縮固然重要, 但僅限於引擎室/後車箱, 乘客艙的鋼性是不容讓步的, 管你講的天花墜, 鋼板厚度仍然代表了一切.

另外, 輪圈用鋁製的應該是因為要達到相同的強度, 鋁比鋼輕很多的原因吧, 跟厚度還有形狀啥無關.

說錯的話還請多多指教了






真糟糕

錯的地方還蠻多的耶

1.乘客艙的剛性,鋼板厚度代表一切??

很抱歉喔

乘客艙的耐撞程度是靠車體結構設計

鋼板只是外皮

2.輪圈用鋁製是為了達到跟啥相同的強度??

鐵圈嗎??

鋁『合金』圈的目的是比鐵圈輕

混入合金增加強度

在輕量跟強度中取得平衡

路上跑的『鋼圈』都是鐵製

強度普通

並沒有純鋼的鋼圈好唄

停權?? 版規?? 現在在我看來都只是權力的傲慢罷了!!!
恩,到底是不懂裝懂,亦或是我真的不懂呢?

留給真正懂得人來解吧!
恩,突然想到,因為鋁比鋼輕,如果車身是鋁合金結構多時,自撞時的慣性會比較小,所以力道也會比較輕,只要結構力設計的夠強的情況下,相對破壞力會比較小喔。
22K wrote:
有唸過機械製程及材料...(恕刪)


有些東西沒你所想那麼單純....你再研究各幾年...你就知道這些專家為何這樣設計了
你學科學的很好我相信
但你應該不是很了解車子的特性
你去看一下歷年被撞毀的超跑照片你就會知道
都是都是頭尾被撞爛
但是駕駛艙還是相對完整
基本上跑車要跑的快不外乎馬力大再來就是車子偷輕
所以在駕駛艙之外的地方會用上大量的輕量化材料(CARBON 鋁合金)
但在駕駛艙的部份對不敢馬虎
因為車廠自己也很清楚
會買野獸的人絕對不會乖乖的將它關在籠子裡
22K wrote:
有唸過機械製程及材料...(恕刪)



不知道要怎麼說你
不想被限制三十天
所以送你一個字




novice
可能因為台灣地狹人稠 容易車子走走停停
常困在車陣理
所以車上普遍需要dvd主機解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