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沒有自己開發新車型的能力,市場也沒有大到能讓研發和收益平衡,
所以國產化汽車的腳步,就只能受限於生產線和市場規模,
每一家車廠都只能選擇一兩個車型和引擎大小車款,
然後透過內裝配備才創造不同的需求,
這和一般先進國家車商開發的車型廣泛,
而同一車型又從小排氣量到大排氣量引擎一應俱全,
尤其是歐洲車廠,連polo這種小車,也有1000cc到1800cc,甚至柴油的車款,
我們市場小、選擇少,車商只會就最受歡迎的車型和排氣量去考量國產化。
小車再受歡迎,也比不過中、大型的車輛,
很少有車廠只靠小車型就能獲利,連Smart也迄今賠錢經營,
小車其實是不賺錢的生意,
休旅車、大車才是生財的金雞母的。
阿男的空白筆記本
http://nick621116.blogspot.com/
一個屬於大家的園地
ruby6436 wrote:
台灣的國民所得價格約...(恕刪)
日本甚至有些 輕型汽車 是 1000以下的
我簡單查一下就有 650cc 660cc的
油耗甚至有 1公升(L) 可以跑 22~26公里(km)
標準乘坐4人汽車
這樣的油耗 甚至比一些重機還好了
台灣 明明實際上 就是地狹人稠的小島了
偏偏大家都愛買一些大車
汽車廠商也不太推 1200 以下的小車..(成本效益考量?)
政府相關法規 也沒有嚴格的購車規範 (怕被人民 幹譙?)
真的很奇怪
台灣島的土地面積就很小了
還很多人開大台的車
而且我相信平常甚至有些人是1個人開一台的
空了三個座位的空間
如果這三個座位換成買小車
上下班時間至少不會那麼擠
而且又省油
如果價格又低一點 40萬以下 (很難達成?)
成功的讓更多人開得起的輕型汽車
說不定更多選票(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