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10 wrote:
手排沒有OD這東西,你四速手排最後一檔也可以小於1
抱歉,我不是想再拿你這一句話抬槓。
只是想討論一下變速箱設計的原理。然後回到主題。
輸入輸出齒輪比,在不是以齒輪傳輸的汽車叫齒輪比有點怪,雖然是等效的東西,但統稱為變速比可能較恰當。
若忽略掉功耗損失,變速比就是扭力比。變速比大於1,從機械角度看,就是放大扭力的意思。
為什麼要放大扭力?因為汽車在加速,上坡或荷重時要有更大的扭力才能跑得動。
汽車從靜止到正常速度,可以叫加速階段。
在加速階段,需要放大扭力來幫忙加速性能。尤其在零速起跑要最大的扭力,速度越快扭力放大可以逐漸變小(這個涉及到動靜摩擦,滾動摩擦和慣性的物理,要討論篇幅太大,就容我略過)。
直到常速,不必放大扭力為止。不放大扭力的變速比就是1。
所以汽車設計上,除了特殊特殊場合用的檔位,其末速檔位(以下稱標準末速檔)的變速比大都是約略為1(說"約略"免得又有人拿0.9x或1.0x來炮我^^)。就是說到了標準末速檔,扭力就沒有放大了。
至於第1檔的變速比就有較大的差異,這是和汽車重量,起動加速性能等等的考量有關。
那第1檔和標準末速檔間要加幾個中間檔位,就和疏密齒比有關。中間檔位越多,在不同速度加速時有更切合的檔位使用。
以上是指一般汽車為什麼標準末速檔的變速比約為1的原由,當然有一些汽車為了特殊行駛目的,會徧離這個原則(例如比賽車,壓路起重等車款)。
前面提到的"除了特殊場合用的檔位",最常看到的就是超比檔(知道我講什麼就好,不要再做名詞之爭了)。
它不但沒有放大扭力,反而把扭力變小,這是利用汽車在高速時的慣性作用,即使變速比小於1仍能維持其高速(因為慣性作用的幫忙)。
所以它是一個特殊場合使用的檔位,基本上也不是作為加速用的檔位(要加速也只能緩慢加速,不能急踩油門),也不適宜在上坡路段使用(上坡會需要額外的扭力,即使有高速慣性的幫忙,一定的坡度就會使超比檔的扭力不堪負荷)。
這是我在2樓討論本議題時把它排除的原因。<--終於回到本議題了

本樓網友提出的一些心得或比較表,其實都不是很客觀的論述或數據。
因為比較兩者省油的條件都未列出來。
什麼樣的測試環境,測試程序都沒有,光有數據沒什麼說服力?
真正要比,就要在相同的環境,測試程序才有客觀的論證。
例如在實驗室,相同的車種(只有自排,手排不同),相同輪胎摩擦系數(車輪架在滾動軸上),然後在幾秒內加速到幾公里/小時...。
等等,自排比較沒問題,手排車還涉及不同人,或加速手法不同其耗油也會不同。
所以很難比較...
或許拿自手排(就是有自動換檔的手排機構的車子)來比較,會客觀些。喔,不是客觀,是數據會比較一致

但...那一種車比較省油,是要比一般人平均開車的耗油還是理想下的耗油?
真是有點難比下去了。
所以終歸一句,只能說自排在傳輸上會比手排多耗損一些功率,這在耗油表現上會比較吃虧。
如果一個開車能手以省油為目的去開手排車,應該會比開同車款的自排車省油一些。
(但隨著自排車技術的精進,這也不是絕對)
其它林林總總其它的條件,就很難比了。
樓主原來的疑問是:自排電腦換檔時機(轉速)比人腦還差?
因為省不省油不只是在正確的換檔時機(電腦總比人腦正確是沒錯),所以
最後還是回到我二樓的結論,應已回答到樓主的問題,因為傳輸損耗,中間檔數的不同,是手排比自排"可能"比較省油的原因。
這應該是最十拿九穩的答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