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一個全新的台灣品牌

RockDevil wrote:
你還要扛的住其他國產車廠的坑殺...

台灣人的拿手好戲就是打壓自己人了



說的好阿,這串文章裡面已經見證實例了,凡是有可能威脅到自己的新對手,先下手為強,想辦法幹掉他,用抹黑的也沒關係。無良商人就是這樣,不懂得跨公司良性競爭,結盟合作,反而先自相殘殺。台灣困境始於此。

引用特斯拉https://www.facebook.com/teslataiwan/
新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出現時,經常會遇到阻力,現有的樹冠會竭盡所能打壓潛在的顛覆者,不給它生長、蔓延的勢頭。守舊者知道,一旦顛覆者站穩腳跟並開始迅速傳播它的思想,整個遊戲就會發生變化,一旦打破平衡,人們就不再會去嘗試打壓顛覆者,相反,每個人都會爭先恐後地去效仿。特斯拉此刻正在做的,正是一個近在眼前的例子,讓我們看到了變化是如何發生的。
買下一個知名車廠

再利用專利與車廠知名度創造個平價子公司

接下來就複製貼上

這樣大概是最快達標的方法
obov wrote:
說的好阿,這串文章裡...(恕刪)


感覺就是台灣企業不懂合作,再來就是見不得別人好。。。這樣就更該創新呀!
有資金當然可以成立阿.但是市場定位為何?要搶食的市場在哪?'
除了一般引擎跟純電車外還要考量是一般民用轎車還是休旅車?或是入門跑車或高端超跑?這才是該注意的.

國外很多只做手工跑車的車廠或許走極端路線會是一塊餅.必竟台灣人購車水平不高.只要便宜大碗.但是高階國內外客層可不這樣想
不過測試還是得拉到國外去測.在台灣測不出什麼也沒噱頭的
有部日劇就是在講豐田汽車興起的過程,或許為了有戲劇張力,跟事實會有所不同,但那時真的從無到有的造汽車,資金不足又要到處找銀行融資,又面臨當時美國車廠的打壓,那些人真的都是用命在拼。
樓主可以找這片來看,古今來比,遇到的問題會不同,但面對的挑戰都是一樣的,有造車經驗的納智捷都打得很辛苦了,更何況是全新的公司。
小光 wrote:
有資金當然可以成立阿...(恕刪)


嗯嗯, 品牌定位真的很重要, 如果像Tesla一樣先以高價逐漸降低不知道可不可行。
美國政府要資助特斯拉,不只不容許它搞成境外公司,還要求它整個撤回美國才願意資助。

相對之下,台灣政府對登記在開曼,完全不可能對它主張任何法律上管轄權的gogoro簡直好到爆表,連國發基金都搬進去了。

大家對於政府對新創企業的支持其實沒什麼好抱怨的了。
除非做出來是與現在汽車產業完全不同概念的東西吧?
品牌的建立其實沒有這麼容易的!
ilovesinging wrote:
有部日劇就是在講豐田...(恕刪)


喔喔!謝謝!!我來找找看這部日劇!
小國就要有小國的覺悟,要發展適合自己的產業,汽車產業就算了,養了那麼久,全民受苦,就給不成才的嚴董爽。瑞士以色列新加坡沒有汽車產業,你會說他弱嗎?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