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水效應.....沒體驗過真的不會怕過!!!

遇到這種狀況的話
第一:先鬆開油門吧
再來方向盤就直直順車道握著吧
畢竟它還有慣性在
一離開該處就會馬上恢復抓地力
反打...直接旋轉給你看
說實在的,蠻怪的喔....
總覺得樓主所述的與物理現象有點相反....

基本上,若是內側車道遇到積水
若要導致車子出現拉力的現象
那理論上應該是被拉往左側
因為積水多半在左邊所致(你是在內側車道)
換言之,樓主所發生的狀況應該是....
車子被拉往左,樓主為了擔心撞向護柵
於是下意識方向盤向右打
至實際上此舉是無效的,因為不管打再多
仍不敵被左拉的力道
等到積水一過時,方向盤也已經打過頭
抓地力回來之後....就會瞬間向右偏......而且偏到很難救回來....

這個小弟遇過很多次....
自保之道只有二個
要嘛下大雨時走中線
要嘛就是遇到時,方向盤仍要打行進方向
以防過度轉向.........

上述的,供參考囉
mcb wrote:
該位C36的駕駛算的...(恕刪)


我想關鍵就在輪胎對地面還有沒有抓地力可言
沒有的話
有ESP當然也沒用
搭光頭胎在雪地難道也能穩如泰山?
ESP靠電腦去控制點放煞車
被控制的那個輪胎也是失控狀態
那。。。當然是沒用
不然AWD+ESP應該不可能有失控的一天
感謝各位大大的回應~

小弟本身也因次而借鏡,以後在大雨中...盡量保持中低速還是上上之策.
而且也會避免開在最內線車道了...

在濕地與積水道路上,不可測的意外可說是無法預料....發生時也很少能反應而脫險的.
就像一些開過此路段大大所描述的,在那段路段確實積水很嚴重....或許有所說的材質和設計缺陷.
因為小弟在還未到此路段時,車況和路感都是很平穩的......直到此路段後就.....

真的很幸運本身和其他的駕駛沒有受到波及,可說是大幸中的大幸了.
不過我想EPS和AWD應該是會有所發揮的地方.

100KM高速行車遇到"打水漂"現象,瞬間失控後,哪一種ESP+4WD都救不回來
越重的車子,越安全,所以很少聽到BENZ S320....等5米長的大車出相同的狀況
更別提大卡車跟遊覽車,因為積水的地方通常只有一小塊,後輪還沒到,前輪已經脫困了

找排水性好的胎才是降低這種危險狀況的最恰當方式
一般SUV車配上中花(ALL TERRIAN)胎,其實對於雨天的"防禦性"是較佳的

一般轎車配一般胎還是在雨天開慢一點,才能把危險降到最低


浮水真的很恐怖, 有一次西濱下雨天趕路, 100KM的速度在內側直接壓上一坨水, 當場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連那多年前就已經離開的愛狗瞬間浮現眼前, 一陣手忙腳亂之後終於抓住龍頭, 一路從新屋回竹南, 只敢60KM慢慢晃...
排水真的很重要,小弟之前的原廠胎真的很會飄,換了米其林的 Synchrone 後就好非常非常多... 下雨天還會故意去壓水灘 :p
我也覺得慎選輪胎很重要
多年前在中山高一樣走內線下大雨開90-100左右
遇到水坑時有感覺車身撇了一下
一堆水洗輪拱的聲音
當時也是鬆開油門保持原本路線行駛不去扯方向盤就過去了
只是發覺同事的臉色很難看 呵呵

我當時的車是 MX5 配 S03
所以應該跟車身輕重沒啥關係吧
想到三年前 從淡水騎車到花蓮
因為之前已經有半夜下雨 在跑中橫的經驗
所以下大雨時 還是信心滿滿....一路衝衝衝
(不知道算快還慢 4hr左右到花蓮 加上摔車 女友上好心路人的車 我一路載騎到花蓮)
大約到蘇花後段 大直線.......馬路呈現一個小起伏 凸 -->這個形狀
因此 視線不佳的時候...沒有注意到 馬路上有個水池......大約深30cm 寬15m 長30m以上.....
第一個畫面-->看了儀表板.......錶120(12吋胎換10吋胎碼表 gps超過105吧!)....
第二個動作-->意思的按一下煞車 因為只剩下2~3m
第三個畫面-->大家想像一下火山歷險的畫面吧....一面水牆
第四個畫面-->臉部與地面平行 下意識 用力轉身
接下來就是背在地面滑行 就跟烏龜 一樣 一手抓著女朋友 另一手 抓地面煞車....
大約滑了75公尺吧.... 當時真的是 像電影畫面 在腦袋開始撥放 生前的一切
當時 只有 小擦傷 全身痠痛.....女朋友比較可憐 ...因為下雨的關係 把一些護具脫掉 受傷部分比較多....



推薦倍耐力的龍胎
胎紋又粗又深
排水性比較好

重點是
遇到水漂
千萬別再反向扯方向盤
就是緊緊握住原有的直進方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