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開雪隧回基隆,當時有通一線,雖然平均車速只有30km/h~60km/h之間,不過很幸運我和我後面那台車都保持著足夠長的安全距離。
我每週開雪隧三次(來回一趟算一次),遇到的客運駕駛,以前是真的會貼在我後面,反倒是最近幾周至一、兩個月,遇到的客運(不管是兩家國道客運還是其他遊覽車),他們不是當龜車(時速低於85km/h),就是保持著勉強及格,但又不算及格的行車距離(45m±10m),不過我也遇過保持行車距離超過100m的客運駕駛就是(靠地上相距50m的箭頭判斷。我都壓過兩個了,他才壓第一個。)
對於未保持行車安全距離這條,我被開過一次……所以倒不是真的沒在抓,但真的很鬆散。也因為我被開過一次,所以現在不管車速多快,我都保持一個箭頭以上的安全距離。
最後,我們只能主動保持和前車的行車安全距離,後車的行車距離不是我們能主動保持的,除非你一直減速、加速、減速、加速這樣,才能勉強和前、後車都保持安全距離,但這種開法其實會讓後方車輛很惱火,所以嚴格說起來,真要和「後車」也有行車安全距離,大概只有兩個方法,一個是祈禱後車駕駛良心大發保持距離,第二就是試試看打警廣了。如果能聯絡上坪林行控,請他們在雪隧內直接廣播車號那就更好了。
但說真的,雪隧的廣播有多少人在聽,就是問題了。我以前是一直聽警廣,但後來發現我每次開的時段,警廣都在教客家語,聽得我快睡著,我就改聽自己的金屬搖滾了,跟著很High的唱確實能保持精神。
當然,我聽到雪隧的廣播聲都會主動切換到FM,聽看看他們在廣播啥就是。而且,如果是有事故的話,雪隧的廣播聲會比平常廣播要大很多很多,你就是不開收音機也能清楚聽到它的開頭「咚、咚、咚、咚」。
我曾遇到一次這種情況,內側車道有車子掛了,停在路邊,那線整條封閉,雪隧廣播時就特別大聲。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本人不擔保其正確性、即時性或完整性,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