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不景氣車市冷,冷門品牌現危機(台灣)

叔叔不行了 wrote:
這讓我好奇的地方~大...(恕刪)

品牌問題吧

買車 年輕小夥子多半買不起
買車 都是要多半有點年紀的

而那些有點年紀的人都對豐田特別愛好...真的
拿出兩個牌子不同車 聽都不聽就說豐田好

當然 我覺得豐田也是有他厲害的地方囉
我也很佩服 畢竟有些特點就是很符合台灣環境的

跟他們交換開車下來的結果
我覺得他們的豐田車
冷氣舒服 省油 開起來舒服 空間也很大
但是操控爛 路感不明 感覺力道差了點 適合台灣都市代步使用

結果呢
他們對我車的評價
車小又擠 冷氣也不夠強 還說我避震是不是壞掉怎麼開起來硬幫幫 方向盤又重手
缺點說不完...大概只說我車加速夠力這個優點吧

青菜蘿蔔夠有所好囉:D
很多車友當了爸爸就把自己本來操駕的車賣了 換台有好爸爸感覺的豐田車
ThomasLin wrote:
簡單幫你整理一下你自己講的話,明明就是你把日本人對日本T牌佔有率的看法扯出來的,說日本人覺得台灣TOYOTA佔有率不可思議,可是日本TOYOTA的佔有率明明就比台灣高很多,日本去年(2006)總共賣出5,612,528台車(含輕型車),TOYOTA+LEXUS+DAIHATSU=2,326,623,佔有率高達41.5%,去年台灣TOYOTA也才不過29.3%,然後又開始扯TOYOTA在日本人心目中是計程車,玩車的都不玩TOYOTA,接著又跳回台灣說台灣TOYOTA沒有操控性,說你一定不買TOYOTA,我都不曉得整個邏輯在哪裡?
...(恕刪)

日本地區
T+L+D 是 41.5%
那單純的 T 是多少 % ?

台灣地區
T 是 29.3%
那 T + L + D 又是多少%?

SUBAZU 也算加入在 T 下面了
好難算

============================================
一個觀念參考看看
如果不是每天通勤需要
養一台馬路上隨手招的到還帶司機的車
似乎真的是吃飽太嫌,錢太多
這觀念不分品牌...

當然啦,如果單純的只是要通勤用
不到 40W 的車隨便買一台就很好用了(像是依些小發財什麼的)
對於不小心/莫名奇妙的車體外傷
也比較不會心痛
我的主題歡迎討論LDS,但是我不跟豬打架~一但發言讓我覺得無法溝通/酸的沒內容,一律黑名單伺候.
沒記錯配額部分主要是因為進口稅,車輛進口稅配額內的目前是21.8%配額外的是30%
每年各國車輛進口多少配額是享用21.8%優惠稅率也不一定,國對國的總配額是國貿局定的,但是同進口國各車廠在該優惠稅率配額下又各佔多少百分比~則靠各車商間協調結果,而且如果要到多的配額但是年底沒用完第二年會被縮減額度。不會有不能進的問題~只是課的稅會比較高別小看這8%多,因為整車進口所課的稅是累進制,
進口稅費總數=進口稅+貨物稅+營業稅+推廣貿易服務費
進口稅=完稅價格×進口稅率(配額內稅率21.8%、配額外稅率30%)
貨物稅=(完稅價格+進口稅) ×貨物稅率,25%(排氣量2,000CC以下者),30%(排氣量2,001CC以上者)
營業稅=(完稅價格+進口稅+貨物稅) × 營業稅率(5%)
推廣貿易服務費=完稅價格× 推廣貿易服務費率(0.04%)
%完稅價格=離岸價格(FOB)+運費(FREIGHT)+保險費(INSURANCE)

進口稅多了8.2%,一個完稅價格100萬台幣2.5L以下的車,配額內稅約59.9萬配額外稅約70.6萬,實際付出稅款會多了將近兩成,這對全年價格已公開的新車來講~做進口稅優惠配額外的車根本就等於賠錢生意~所以大部分國內代理商的新車是不會有人想走配額外這條路的~

不過如果是中古車,或是稀有車種那就算課配額外30%,只要有利可圖也是一堆人搶著進。


另外,關於日本人心目中的引擎工藝代表沒有T牌,如果沒聽過T牌的Dual VVTi跟VVTLi,沒見過掛1GZ-FE的日本唯一5.0V12 Centery,沒體驗過2JZ,4AGE跟3SGTE雄霸的年代,那您的確可以說" T牌的引擎只能說是符合普羅大眾的省油需求,一般稍注重操控/注重個人品味的人不會去買T牌車",T牌省油??我只能說進台灣的T牌車主要的確會以省油為訴求,既然您人在日本怎沒會不知道在日本販售的T牌車可不是每台都是省油大眾牌~打死我也不相信T牌在日本販售的Centery,ALPHARD,ESTIMA(Previa),Crown Majesta,Surf,Harrier(RX350),Land Cruiser(LX470)這些車省油到哪裡去,更別說賣價高達一千一百萬日圓的Centery,在日本也是有其品味與身份的象徵。在日本人心目中T牌真的什麼都沒有嗎?真的只有一個"行銷的豐田"嗎?麻煩多作作功課~~

最後HONDA/Mazda/Subaru所謂操控有水準的一般車種到底是哪些?個人到是挺好奇的~:P


ThomasLin wrote:
簡單幫你整理一下你自己講的話,明明就是你把日本人對日本T牌佔有率的看法扯出來的,說日本人覺得台灣TOYOTA佔有率不可思議,可是日本TOYOTA的佔有率明明就比台灣高很多,日本去年(2006)總共賣出5,612,528台車(含輕型車),TOYOTA+LEXUS+DAIHATSU=2,326,623,佔有率高達41.5%,去年台灣TOYOTA也才不過29.3%,然後又開始扯TOYOTA在日本人心目中是計程車,玩車的都不玩TOYOTA,接著又跳回台灣說台灣TOYOTA沒有操控性,說你一定不買TOYOTA,我都不曉得整個邏輯在哪裡?
...(恕刪)


您的取樣怪怪的耶
在日本用的是 TOYOTA+LEXUS+DAIHATSU
在台灣用的是 TOYOTA
那要不要連 subazu 也一起算了,同一個集團喔
而且~在日本TOYOTA車款還有不少性能取向的
這可和泰是一台也沒打算在台灣賣的
數據的取樣落差真的太大了

除了你之外
沒有人說計程車跟TOYOTA有什麼絕對關係
也沒有人提到小日本鬼子的計程車
雖然我的印象也是TOYOTA品牌的居多...
=====================================
提到計程車分享一個觀念
養一台車加上司機要多少錢
每次出們都較小黃會花多少?
算過之後~只要車款是小黃會採用的
個人要購車的時候一率不予考慮
這~不分品牌
之後~又想到租車這個方向
租車 VS 自己養車,跟計程車計算模式算算後
租的到的車也不打算買

可以說我是個怪人(脫離普羅大眾太遠)
但是單就通勤為目的買車的話
一些單價在 30~40 間的小車
就很時用了,也不見到有漂亮的銷售數據
k car 在台灣也推不起來(這根政策也有關係啦)
這些才是單就通勤來說最佳化的選擇

TOYOTA車能賣的好,這我一點也不懷疑
我買車的時候,很多長輩都推薦買TOYOTA的車
不過~我堅持車不只是買來通勤的
TOYOTA又不進MR2一類的車近來給我選購
所以 ~ bye bye

ps: 在兩年前把愛車在耶穌彎上撞燬後,目前是開一嘴好車組的.

ps2: 現在有大部分的時間得充當老婆大人的司機,幫他駕駛 Jimny~逛林道比噴賽道還爽.
我的主題歡迎討論LDS,但是我不跟豬打架~一但發言讓我覺得無法溝通/酸的沒內容,一律黑名單伺候.
shuce wrote:
最後HONDA/Mazda/Subaru所謂操控有水準的一般車種到底是哪些?個人到是挺好奇的~:P


看怎麼define一般車種...
對我來說(個人觀感),35K USD以下的都算一般車種...
所以Impreza STi也可以算是...
還有,Mazdaspeed3也才25K USD以下,操控上來說,算蠻有水準了...

BTW, 我的LGT wagon也算一般車種...操控上除了不夠粗的RSB與那組原廠爛RE-92外,其它算蠻不錯的...
底盤很札實...suspension還蠻Q的,但我希望可以再硬一點...
至於RSB與tires...簡單就可以換掉..
Car #1: 2011 Hyundai Sonata 2.0T Limited Car #2: 2012 Ford Edge SEL + 205A
個人感覺
Toyota其實也不是只重行銷的車廠
在80年代日本也是他們率先搭載Twin Cam TWIN Turbo引擎
另外到了90年代
Hybrid的概念也早在95年就提出了
更不用說甚麼VVT-i啦
所以Toyota也不全然是省油好開的車子
他也是有高科技在加持的
當然HONDA/Mazda/Subaru他們有各自突出的地方
但是我覺得不應該去抹煞掉Toyota的科技

RR wrote:
危機品牌第1名為五十鈴 ...(恕刪)


五十鈴有這麼差嗎
在果菜市場裡 今年牽車的就不只三台了吧!!!!
討論到最後,反而T牌又變成主角,這真是冷門車的悲哀啊

拉回主題,不曉得大家覺得這些冷門品牌裡,哪些可能會真的被市場淘汰

個人覺得雪鐵龍 Alfa 蘭吉亞這三牌差不多已經躺在加護病房插管了

雪鐵龍產品不算差,定價也相對合理
但完全看不出永業想要怎麼做這個品牌
甚至連基本的管理都沒有
業務大辣辣在展示間裡泡茶抽煙
一付要放它安樂死的感覺

至於Alfa 蘭吉亞,產品有特色,但顯然定價太高估台灣人對義大利車的認同
之前 Alfa 剛進台灣的時候,好像曾經說過預估第一年賣兩百台
平均下來一個月掛牌16輛應該不算很難達到的數字
我想這也是代理商敢於定高價的原因
這可以理解,操作品牌總不想一開始就打壞自己行情
但行情這麼差,是時候面對現實
趕快搞個促銷方案出來,看有無機會再搏一下



麥克雞塊
幾位大大 您們就別再爭了 很明顯 您們的討論基礎不一樣嘛~
ThomasLin大大由數字討論市佔率
Jason555與Apachen則說自己是玩車的
玩車的人 一定不買T牌

台灣稱得上在玩車的人佔多少?
只是拿來代步或是不玩車的人又佔多少?
至少我個人認為 玩車的人佔少數 而且是極少數
市佔率當然偏向不玩車的人那邊去啦~

在台灣 算得上有點性能的T牌車有幾台?
把在台有上市的各廠牌性能車列出來 T牌的性能車也真的是少數民族
而且還不一定是第一集團成員
所以 在台灣挑T牌車玩車的機率還真不高

您們講的都沒錯 但是討論基礎不一樣 怎麼討論得出結論咩~
諸位賢車友,就此話題,似乎沒有必要貲銖於文字啦!
每個人用車需求皆不相同,自然選擇的方向就各異了,
久而久之使用習慣,品牌認同度便應運而生!
個人認為,其實報導中所列出之冷門品牌,
雖然各自皆有成為冷門之因,
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
那便是代理商似乎都是如閉門造車般的在評估台灣市場,
它們的決策者不知是解讀市場資訊錯誤,
亦或是根本對台灣市場欠瞭解?
試想...
在本地,即便是如雙b、audi...等一線品牌,
都還是卯足全力於行銷與促銷並行的銷售手段!
更別提其他二線如saab,volvO,vw....等車商了!
這些廠商各種的促銷廣告,
我們不是一年到頭來都能從各媒體中看到它們的蹤影!

而回頭看看這些所謂的冷門品牌,
絕大多數都是強調個性、時尚、品味、鑑賞..等虛幻式的認同策略,
加上與一線品牌同級的價格定位,
在驅向於M型消費社會的台灣,
這些次線品牌,會淪此下場,便一點也不為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