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商當業務主管。
公司產品種類繁多,有的熱賣有的沒有。
1、跟日本是用何種貨幣交易?美金?日幣?或台幣?通常不會是台幣。而經過前次日幣大漲後,
有些日商公司的確和母企業改成美金計價,也是因應未來貨幣變動太大所致。
而美金的價格大概要訂多少?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母與子各分擔一半取中間值來訂價,不然日幣貶了,
母企業就有可能變成虧本製造。
2、日本在製造上的原料有許多是仰賴海外,當日幣貶值了,同時也代表他的購料成本增加。
因為他向海外購料很多是用美金計價,且很多時候他們也是採用合約價的方式購料。
3、台灣對日本通常也是採用合約價計算。通常生產方不會讓自己應得的利潤降低。
比如說因為日方的生產成本增加(如前所述),所以就有可能會重新換約或逐步調漲價格。
此時無論是美金或日幣計價都一樣。因為日本只看自己換算成日幣後的利潤是多還少。
因此在日幣對台幣或美金對台幣的一來一往下,原本匯差減少20%的,
最後換算成台幣的售價可能只有減價10%。
4、如果是熱賣商品,原本就熱賣的又何必要因應匯率減價呢?
當匯差而讓購入成本可以減少10%下,如果我的東西沒法在單位時間內多賣10%,又為何要降價?
若降價而讓銷售量增加,但工廠的生產速度仍是相同的,則在帳面上我每月的售出量是相同,
但營業額卻降低,請問我為何要降價?再來,每月的出貨量最大差不多就這數量,我的利潤增加,
又為何要降?除非讓我的銷售量達到一定的降幅。
當然如果不是熱賣商品,為增加銷售量,我的成本是降低的,
我就可以運用各種方式來增加銷售量,比如降價、送更多東西‧‧等。
5、其他還有很多很多.........等
總之,無商不奸。要讓銷售商降價的方式就是:不買。讓他經過一段時間後計算發現營業額減少,
銷售商才會重新檢討訂價。
說穿了,這是供需問題!
請各位試著想想看,汎德汽車於2014/10月份第一次賣輸Lexus(請別忘了這個數據是利用監理站掛牌數來比較,所以包含貿易車商所售出的BMW)
換句話說,Lexus現在是強勢品牌,靠的是Hybird技術獨步全球,如同iPhone一樣,當大家搶著買時,供應商有必要降價嗎?不但不需要降,還會被哄抬價格!!!
可能各位不是很清楚AUDI, BMW & M-Benz的Hybird技術是落後TOYOTA集團的
TOYOTA集團的Hybird是可以純電動行駛(1A2B不行!)
所以BMW集團才會與TOYOTA簽訂柴油與Hybird技術交換合約(內文包含BMW柴油技術僅供TOYOTA使用,Lexus不行、TOYOTA Hybird技術僅BMW某些車型可用)
加上Lexus近幾年的設計風格趨向年輕化、運動化、高妥善率(很少聽到Lexus車主抱怨東修西修)
Hybird車型的保養費用又省(沒有電機綜合皮帶、變速箱油只需檢查不用換)等優勢
如果各位是『和泰汽車』老闆,你覺得有必要降嗎?
別只看新聞說『幣別』消息
要看整體汽車市場所影響的程面去思考這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