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一個全新的台灣品牌


erc wrote:
相對之下,台灣政府對登記在開曼,完全不可能對它主張任何法律上管轄權的gogoro簡直好到爆表,連國發基金都搬進去了。


好到爆表的證據在哪?
電動車購車補助嗎?
你買的那台光陽電動車不是也領補助了?

比油車好?
電動車補助每年名額有限,但政府卻給油車整整五年的貨物稅補助,上個月汽油機車銷售量大爆量創記錄,好到爆表??


國發基金是投資,過去績效優良。投資有潛力的公司,賺錢出來給國庫後視時機可以抽資回到基金。
國發基金成為股東,更能掌握財務內容,國家直接可以監督。

好事給你講成壞事。



Bamboo Mount wrote:
小國就要有小國的覺悟...(恕刪)


那就只能做像Rinspeed 那樣的瘋狂改裝,客製車廠了
你可以關心GOGORO,
對我而言他真的是以品牌思維在經營,
一直發出一致的訊息,
也一直企圖讓消費者對他有感覺...
先不論技術

台灣市場太小了
打著台灣製造的名號
以目前來看也沒有什麼優勢

加上很多人買車 買的是品牌
還有車廠長久累積的經驗、可靠性
這些都跟行車安全有關

不是唱衰台灣
造車工藝除了技術
還有一份堅持
這份堅持 在台灣身上還看不到...


明天要更好


看看韓國車奮鬥了多少年才有今天的成果

台灣車撐得過去嗎?
台灣…

還是不要吧!

近幾年一直在看台灣的產品!

說是台灣製造,說是台灣品質好!

其實大部分就是打著國人愛國的心來騙吃騙喝!

每次購買台灣製,不是很貴,就是品質優劣不一!

台灣製好那是以前的事情了!以前輸給我們的國家很多都已經超越我們!

我們還在那邊自我感覺良好?

我現在反而喜歡別的國家的!便宜…品質也差不到哪去!

要再好一點就是買更好更貴的進口品牌!

難啊!連引擎都做不出來!!
nemesis1026 wrote:
大家好, 我一直在...(恕刪)

nemesis1026 wrote:
大家好, 我一直在...(恕刪)


不可能
沒有人才也沒有技術

LUXGEN研發人員幾乎是台灣最強的設計技術等等集合產生的品牌
還是被罵到臭頭

剩下外面那些土炮改裝幹嘛的勉強可以
真的要做專業量產符合規格測試規範的汽車
完全不同世界

最後
應該
不是因該
我真的看不下去01的因該了
滿滿的因該

nemesis1026 wrote:
大家好, 我一直在...(恕刪)


不管台灣品牌做多好 在台灣市場小很難存活

就算有市場 台灣人一向不支持國貨所以也很難

想想日韓 自主車品牌在國內有80%以上的市占率

手機家電各項都是愛用國貨 人家是在爛都支持

已前三星還在廉價家電時候韓國就舉國全力扶植

金融風暴甚至國民還拿金飾出來賣讓國家度過難關

韓星來台 演唱會門票天價一樣秒殺

何時看過台星輸日韓有這種盛況 大陸同語系不用講

HTC 納智捷 好的都被泡爛了


要有全新品牌?先把台灣矛盾的情節解決再說吧

你要面對的最大問題,是錢。

假設你一開始就想要做兩台車在未來的五年內發表,
那麼包含研發人力、生產軟硬體廠房、公司營運成本跟行銷預算等等等更多
你就得花掉100億新台幣
所以你仔細想想可以知道,沒有一家車廠一開始就丟一堆車出來的。

100億新台幣你去跟誰借?
跟親朋好友借個三五萬都不一定會借了,
台灣就算有超好心新創天使投資人,頂多給你個三五百萬,
你的資金還差了不只一大截,是好幾個光年。

你的第二個問題是技術。
外觀內裝設計不只要好看,更要符合人潛在的操駕習慣跟耐用度,
講白一點就是人體工學,這一點都不簡單。
動力我看你說從Plug-in Hybrid切入比較簡單,我告訴你大錯特錯。
傳統內燃機是一切動力系統的根本,如果連做傳統汽油引擎的技術都不到位,
你根本沒有辦法對油電混合做出適當的調教,這個名詞不是把它放進引擎室裡面就沒事了。

如果你真的很想搞汽車,建議你去國外念應力機械等與汽車研發有關的碩博士,
然後就直接在國外車廠工作了,至少訓練扎實一點,
日後如果還是想自己搞概念會清楚很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