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台灣遊覽車是有什麼內幕,都是用進口貨車底盤+拼裝車體呢?

聽說artc有做小車撞擊測試,但都沒公佈結果
是怎麼回事啊?政府沒作為淨做些保護財團的事
(汽車工業保護政策就是),加上一些爛法令
版主提的情況不過是冰山一角
往往都要發生重大事故才有人注意
不過很快又船過水無痕
在這鬼島很多事都只能靠自己自保
htlee wrote:
回文私訊連結引言收藏回報
誠心請教,真的是沒去過奧地利跟捷克,可以po個當地二樓巴士照嗎?

日本去N次了,爬幾階梯不算兩層喔,有像台灣這種一樓有廁所,甚至可以勉強塞人的嗎?)


首先,我自己就不相信ARTC所以我也不開國產車

再來要澄清就是,台灣的都是「假」雙層,底層哪能塞人

另外再補上一些國外的真正雙層客運











ATB wrote:
大家可以自己看看然後在想想台灣進口底盤然後拼裝車體是否合理.


外國的月亮沒有比較圓

你的影片顯示,原裝車的柱子沒有比台灣車粗壯 (截圖是影片51秒、4分20秒)




htlee wrote:
日本去N次了,爬幾階梯不算兩層喔,有像台灣這種一樓有廁所,甚至可以勉強塞人的嗎?


雙層客運,日本










pepsi_blue wrote:
首先,我自己就不相信ARTC所以我也不開國產車
再來要澄清就是,台灣的都是「假」雙層,底層哪能塞人
另外再補上一些國外的真正雙層客運...(恕刪)


所以跟我的猜想一樣,台灣遊覽車的設計真的很奇怪啊

合理推測這樣的設計建造成本比較低,還可變相利用

現在可能不行,早年野雞車時代,人多的話,一樓空間是會塞人的

當時就有這個目的,然後這個設計就延用至今







專門設計來當雙層巴士,這OK;我的意思是明明只能單層載人,幹麻沒事要大家爬到二樓?

pepsi_blue wrote:
首先,我自己就不相信ARTC所以我也不開國產車


可能你不知道

進口車(各國車廠的外銷車)會因為遷就銷售國的法規以及自身最大利潤,而使用不同材料來裝配

銷售國A的安全要求低,材料的等級就低
銷售國B的安全要求高,材料的等級就高
材料甚至是包含底盤大樑都能偷就偷

前兩年才有國外媒體爆料,有車廠因為中美洲國家的安全標準比較落後,用次級鋼材生產汽車,運往中美洲國家販售


而不管你信不信ARTC,你能買到的進口車都一樣要經過ARTC幫你做安全把關

htlee wrote:
我的意思是明明只能單層載人,幹麻沒事要大家爬到二樓?


旅遊用車,必須考慮行李的放置空間

假設一車45人,一人一咖行李箱,就有可能出現45咖行李箱,甚至還可能再增加為數不少的伴手禮包裹

標準的單層巴士(公車),根本沒有考慮過行李空間的需求

台灣又不開放正統雙層巴士,用偽雙層已經是空間的妥協了
我去合掌村坐的高速包士就是
下層放行李
上層坐人
不過我想有人還是會找一大堆理由吧
反正看台灣不順眼就是了
昨天看電視節目有介紹美國校車,其耐撞程度真的難以想像。
台灣車體廠造出技術不精進永遠都是玻璃纖維加木工貼皮.............都是政府害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