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關於為何要暖車的問題

我家地下室有台汽車..b2樓層

剛好他也停地下室電梯門口..排氣管正對的

之前三不五時會看到他會熱車..也很臭

但是如果進入電梯的門有關 我又很快速的去騎機車...我可以不介意

但是有次..它應該熱車很久了..門又沒關

電梯門打開 就超臭了....

我就..很不客氣的大罵...當然..已經是罵到他下車問我為什麼

我就說 臭成這樣 又是地下室...熱什麼車...

他就熄火道歉..

後來就又有一次..我就甩門.超大聲..讓他知道我很不爽..

後來就沒再看到他有熱車...就開窗戶等人....

我自己也有開車...啟動..就直接倒車了...根本就不需要熱車...

況且是 b2耶...臭氣又不容易散去....

大樓的抽風設備又不是一直開著...沒知識也要有常識..

是老車嘞耶...叫"傻氣籠"...英文不會拼
鄰居在暖車的時候,人在一樓家裡會感受到有共振
搞的耳朵很不舒服

所以反對暖車
我的車子停車位車道很小
都要前進後退僑一下才能轉出來

所以我都一發動幾秒鐘我就先入檔去僑了
順便熱一下車(整體時間約30秒)

r3958395 wrote:
鄰居在暖車的時候,人...(恕刪)


這個我超同意

我家住六樓

不知道地下室的機車哪一台

每天幾乎早上6點半左右...就會聽到機車中柱傳來的震動聲..(假日就沒)

而且是加油門2~3左右.........

聽起來就是發動..吹油門...

Pink Floyd wrote:
1.使機油達到工作溫...(恕刪)



以這篇的說法來看

每個人只要引擎一發動都是在暖車阿

因為

大部分的人住市區

市區的限速40

限速40頂多1000出頭rpm

所以就不懂為什麼要暖車

因為在市區開車就是暖車不是嗎?
bioland wrote:
看到這句話我肚子都快笑破了,最好是會有這麼神奇,會從橢圓變真圓.你的活塞每個部位合金成分不同才會膨脹係數不同,這樣的話那個活塞應該是天價吧.不同膨脹係數還不能產生裂痕想到都覺得可能要無敵鐵金剛的Z合金才做得到吧


目前鑄鐵活塞多用在重負載或柴油引擎

鋁合金活塞因為散熱佳,轉數可更高才會被小車大量使用,但是缺點就是強度小,膨脹係數大
所以在鋁合金活塞底部是做成橢圓形,到達工作溫度後底部會變成圓形,但是頂部與活塞環是從頭到尾都是真圓的,冷車時活塞上大下小也是為了使引擎容易發動

樓主理論是有點怪
既然樓主歡迎討論那我就來討論一下

◎ 這是我認為最最重要的~引擎健康好不好全靠這點
因現行使用的引擎絕大部分均採用往復式設計~為了達到完整的動力傳遞~避免在傳遞至輪胎中間的過程有動力的流失~

→ 往複式與轉子活塞的負載抵銷比例或說動能損失最多只能比到飛輪,之後的動能傳輸與活塞形式無關

◎ 活塞均採用鋁合金製造~因重量輕~硬度夠~在往復運作過程中可減輕慣性的抵抗~
以及區軸及連桿的負擔~

→ 打個槍,鋁合金的強度比鑄鐵小,鋁合金活塞硬度要高是在燃燒面做處理,而且慣性抵抗是在敘述單活塞引擎,多活塞引擎的虛功方向在別缸以爆炸產生動力來說只是負載

◎ 卻也因為鋁合金材質會因熱漲冷縮的特性~必須製作成橢圓型~才能在燃燒產生的高溫下~膨脹成真圓~才能避免卡鋼

→ 無言

◎ 大家都知道~完整的引擎運作包含了~1.動力2.壓縮3.燃燒.排氣~4各行程

→ 4行程應該是進壓爆排吧,名辭有改嗎

◎卻少有人知(壓縮衝擊面)(動力衝擊面)這2各名詞
因活塞再這2各行程是有很大阻力~一各為了壓縮空氣~一各為了把能量傳遞給帶動輪

→ 只能說這是虛功活塞帶給作工活塞的負載....單缸除外

◎ 又因為連桿~在這2各有阻力的行程中~有90%以上的時間是處於傾斜的狀態
因而造就了壓縮衝擊面~與動力衝擊面的產生(請自行想像)

→ 應該是99.4444444444~% 處於傾斜狀態,傾斜是因為力的轉換。壓縮與動力層面...說真跟這連桿傾斜是相連但不相干的,我實在難以想像

以上所提虛功與作工,單以產生爆炸產生動力而言





愛地球,一般使用真的可以不需要暖車....老車油氣電路有問題非暖不可的就另當別論了....

暖車是需要的...

我都發動後約10秒(大概也就是繫上安全帶,開一點窗戶,從P打到D檔),然後就踩油門走了,等水箱溫度上來以後再關窗開冷氣。
暖車不只是暖引擎,也要暖煞車和其他需要工作溫度的部件,所以在溫度上來這段期間,不會過於激烈的踩油門和煞車,就是溫柔一點。

大部分人的觀念是暖車=原地怠速
樓主在講的是暖車是發動後慢速行駛
是名詞定義的問題
不是暖車這個動作有問題

不過語言是講給人聽的
名詞使用有時候還是要入境隨俗
1.使機油達到工作溫度
最快的方法就是動態熱車,也就是慢速行進即可達成目的。
一來充分利用燃油移動車輛,二來使各機件運轉熱身,一舉二得。

2.促使機油充份潤滑各部機件
靠暖車的時間讓機油磅浦把機油打至各部位使其得到充份潤滑的觀念沒錯。
但原地不動則是錯誤的。


3.使引擎達到工作溫度
冷引擎要達到工作溫度說快不快,說慢不慢。
但相同條件下,原地不動跟慢速移動,後者省時快速有效率。


4.使觸媒達到工作溫度
5.使含氧感知器達到工作溫度
太小看機件運行溫度上升的速度了吧?

6.使活塞達到工作溫度
卡缸?
活塞最容易有問題的是活塞環。
真正跟汽缸壁直接接觸的也是活塞環。
引擎吃機油吐藍煙,主因也是活塞環密閉不全,才會刮除潤滑機油不完全,讓機油滲進燃燒室燃燒。
缸頭溫度從發動後就開始快速上升,發動引擎在原地不動反而容易積碳。

德國禁止原地熱車,不然要開罰。
汽車工業大國,不會沒考慮過這回事吧?
原地熱車不但機油不見得能完整潤滑、而且會積碳、不環保又沒效益。
動態慢速熱車,才能使機件全面磨合,也比較不會造成污染。
還在用早期的觀念來看現在的車輛喔?
發動就走,慢慢開到巷口就是一種熱車,再等個紅綠燈,其實就熱完車了。
喝謊言欺瞞奶水下成長的孩子,不容易相信外界的真相。 說別人不敢面對二戰罪行,自己不也竄改戰史教育孩子?

charakahoshi wrote:
大部分人的觀念是暖車...(恕刪)



終於有人懂我在講什麼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