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起源應該來自以前台灣的進口車都是「高級車」,
就把雙B(歐洲車)當成進口車的標竿,老一輩的人都會說進口的比較好,
就是因為這種觀念造成。
進口車絕對不等於品質保證,
但是要看生產線品管、製作方式、人員素質等因素決定,
其實關於生產車的品質,很多人都會砲轟台灣人生產的細心度不夠,
甚至有人覺得中華民族就是普遍差不多先生,我認為這只是一個刻板印象,
就像我從小也被灌輸日本工業品質好;德國人對於事情執著追求完美,
但是確定每一件事情都是這樣嗎?
台灣在半導體發光發熱,那為何沒有人說台灣人對於製成精進?
國產車與進口車其實本就存在一大成本差異,
這點無須爭論,以同樣的價格(售價),國產車成本一定比進口車低,
如果以同樣利潤來講,國產車配備當然會比較好,
有學過經濟都知道,生產地有生產地的優勢,所以很多車廠才要把生產線在地化,
這樣會讓產品更有優勢。
其實各大車廠在各地都有生產線,它也可以調整策略,從外國生產再進口台灣,
但是進口的車以同樣價格,配備一定是閹割過的。
不用去刻意追求進口車,
要多比較你的需求、配備跟養車成本。
品質包含很多,又不是只看鈑金、塗料、內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