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打筆戰.自己想想以下狀況:

當廣告收益和報導內文出現衝突時, 身為高階主管的你會決定何種取向????

是勇於報導真相然後自己因業績不好飯碗可能不保(廣告主流失)??

還是向廣告主妥協,稍微修改一下內文,然後皆大歡喜呢???

對靠廣告營收為主收入的台灣車雜誌而言,都是後者居多吧!!!


單車除了常騎,就是要整理的美美的,心情會更happy.

Tinatina0002 wrote:
此篇,應該是在討論【對於超越車訊的評價】吧???
兩位討論起公關手法,讓我還以為自己跑錯地方了呢

輕鬆點嘛,我也只是稍微離題一下而已:$
請多多點擊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Tinatina0002 wrote:
此篇,應該是在討論【...(恕刪)


我想,這位仁兄可能誤解我的意思,或我自己尚未100%地說明透徹(這也是我文前提到讀者交流有多方溝通管道的理由),我再補充說明:

我所謂的「原廠數據」,我們不可能以「實測數據」的方式予以呈現,既然這位仁兄為本刊的固定讀者,應該可以注意在每一篇試車報導中,尤其在規格表部分,都會特別註明此次的加速數據為「VC3000實測」「VC2000實測」等測試儀器所得,如是原廠數據便會註明「原廠數據」,否則真的不必花六位數購買測試儀器;而且繁雜的測試項目,過去也讓不少新進人員吃不消而萌生退意,例如某回,為了測試三部小車的油耗數據(Lupo 3L、Lupo 1.4、Matiz 1.0),決定以「人車不熄火環島」方式進行測試,於是三部車晚上10點從台北出發,隔天下午五點就回到台北,為了講究測試公正,途中每部車平均配重,三部車皆以同速定速行駛,而且光將汽柴油添加至油孔滿的位置,每回三部車就花超過半小時的時間,不眠不休加上右腿快廢掉所換得的,只是三部車的平均油耗,也只是該篇的一小部份而已,若要做假,我們何必如此賣命?

當然,還是感謝Tinatina0002的批評指教,只是在討論版中是永遠講不清的,若有時間,也歡迎撥冗來本社一同交流指教。

老J wrote:
唉......不要浪...(恕刪)


英國雜誌好看之處,在於夠「酸」
例如某回批評Ssangyong Stavic,形容是「史上最醜的車子」

還有一次某部韓國小車,優缺點都是「這是一部韓國車」

但我看過最經典的,就是某次Jaguar S-Type、BMW 5系列及M.Benz E-Class的集評中,最後由S-Type勝出,理由就是「英國人都愛Jaguar」
3cfancier wrote:
本來還不想提,但既然...(恕刪)


聽這麼一說,感覺這位仁兄應是業界前輩,先受小弟一拜先!

小弟在超越任職五年,畢竟超越是本11年的雜誌,有些過去的內幕,我不能說100%掌握,但在入行之前,也是從創刊號一路看過來,你所提到的許多事情我都相當清楚,畢竟我也曾是一名埋沒在各類汽車雜誌的讀者之一。不過與許多業界資歷超過十幾年的前輩相比,小弟還有許多地方要學習,而超越的編輯也非如業界傳聞中如此難打交道,我們只是要先將工作做好,私底下還是很好相處的。

江老大的作法,的確引起許多非議,坦白來講,就連內部同事也不免感到有些武斷,如今江老大已經「升級」為社長一職,關於編務之事,還得請這位先輩不吝與本刊編輯部指教。
小弟多年前還在唸書的時候還會每期都買超越車訊來看,家裡現在還堆著一堆。
但是近幾年來,漸漸的。國內汽車雜誌不買了,偶而看看,偶而會買買國外的汽車雜誌過過乾癮。

第一:網路資訊發達,因為國產車都是導入國外車型。可以看國外的評價。
第二:內容真的覺得不太客觀,廣告太多。廣告反而變成我主要看的對象,瞭解售服市場需求。
第三:對於汽車媒體記者,小弟是沒有每家接觸。但就小弟幾次記者試乘會的觀察。小弟對於各媒體記者的好感與日漸減。
第四:還是編輯內容。
還記得前幾年看過的進口中型房車評比。同樣的車型評比。幾個月之後THE BEST
CHOICE又不一樣了。而且車都沒變。是編輯個人喜好變了嗎?

還有小弟有幾點建議。
試車評比:不是要把車子拼的你死我活,而應依照一般用車人的習慣去做評比。
要激烈操駕,請有番外篇。
這樣比較適合多數人的需求。

至於試車熬夜。SO WHAT~大家就是愛車才會接觸汽車相關產業。
小弟也曾經晚上12:00出發,早上8:00交接。要跑800公里。
還特地開到高雄吃永和豆漿再殺回北部。交接後才放假回高雄老家。

也曾經為了測試某些產品,也是環島跑透透。
小弟還是很愉快。

總比現在雖然在汽車相關產業但好一陣子沒碰到車還噢。

小弟蠻欣賞WHAT CAR還有TOP GEAR。MOTOR TREND也不錯。
希望超越也能加油。

不要像XX百科(現更名XXXXX Magazine)沒內容。只靠著當媒體流氓要廣告。
而異車訊都快變成人雜誌了。果然是『異』!!


nicksolid wrote:
各位覺得超越車訊如何...(恕刪)


沒錯,像這期Yaris 600K,評比結果居然是Yaris??!!從頭到尾沒一項突出的居然會贏?結果結論是"綜合評比第一".........好樣的,果然很符合T牌做車的精神(真懷疑T牌怎麼會去參賽F1?太不符合他們中庸的精神了)

其實應該很多人都知道這些雜誌都多少要靠各汽車公司的幫忙才能做的好(包括試車...),所以一定都要賣面子給新車嘛,而且,它既然要讓它贊助的車贏,當然找來的必定是要輸它的車啊,不然比什麼?

所以就把它當做新車road show吧~

我愛01
這篇文章的內容以併入下面的文章, 請拉到下一篇看
xissac wrote:
聽這麼一說,感覺這位...(恕刪)


Hi, xissac 兄

太好了, 有官方代表出來了. 事實上我過去超越並沒有買很多, 最近是因為今年5或6月的Honda Civic特集覺得貴刊在集評時非常細心, 把椅子都挖了, 還找賽車手, 才開始注意貴刊. 我相信你們沒有與廣告商"鄉愿"的說法(畢竟各廠牌的車都有機會被批或被褒). 但我看了這幾期, 確實有些疑惑若你能代為回答, 那我就能更放心地看了.

1.新車都獲勝? 難道是憑"奇摩子"嗎?
2.這期Yaris貴很多, 為何還是our choice? (我看其他項並沒有很突出啊!?)

建議:

1. 你們可以再毒一點. 尤其是新車試乘的時候, 缺點可以的話一次講齊, 別等到評比或下一代目出來後才講.

2. 我沒看過英國佬的雜誌, 但我有訂美國的Car and Driver, 我想英雜誌也是, 你應該有發現他們在試駕和集評上有所謂"一致性", 每次測試的項目一定, 立場(雖然作者不同)也不會差太遠, Car and Driver因為前身是跑車雜誌, 一定是注重操控及駕駛樂趣; 你們有立場沒關係, 只要能說服讀者就好了!

感恩
Soler是亞洲之光, 華語的驕傲!
小弟稍微發表一下心裏的疑問,感覺「某些」特別激動的帳號都是 ..

Tinatina0002
新進會員
註冊日期: 2006-11-01
發表數: 3

3cfancier
新進會員
註冊日期: 2006-05-23
發表數: 7
積分: 0

alvin.chou
新進會員
註冊日期: 2006-11-15
發表數: 3
積分: 0

... 等等。

不好意思,只是提出心理的想法,如有得罪,請多多海函,謝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