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汽車的種種]德國行之我見

天兵三號 wrote:
之前在其他網上看到有人說台灣的雜誌有公佈E92 M3的最終Nurburgring測試成績,最快紀錄是8分15秒,但是我沒有找到歐美這邊的網站有這份數據的


這在匹踢踢歐洲車版也有人提到 , Audi 8E(B7) RS4 在紐柏林北賽道 7:58...

E92 M3 8:15 這成績似乎是超X車訊報導的 , 不過在 Germancarfans 等網站似乎都沒見到相關報導


E46 CSL 好像 7:53;E92 M3 馬力比 E46 CSL 大 60 匹 , 不過車重也重了 270Kg ...

雖然拿 CSL 來比怪怪的 ... 不過 E92 M3 實力應該不止 8:15 如此吧 ?!


話說回來 , 測試也不是每次都會拼最快圈速 ... 拿 F1 來看 , 每支車隊每次集測 , 測試內容都不同

Anyway ... 再看看有無國外消息囉 XD
車道維持系統不是德國或瑞典首創,是 Nissan 在 2001 年最先啟用。
可變齒比方向盤也是日本車廠最先使用的 --- Honda S2000。

日本車在德國或歐洲不常見?
請問,日本車在歐洲與德國的新車市佔率是多少?市佔率是逐漸上升還是下降?

反之,歐洲車或德國車在日本的市佔率又是多少?

日本車的興起靠的就是製造品質與服務周到,這已經是車壇的常識,沒有爭論的空間了。

日本車的風行,簡單的說,已經把汽車業由製造業變成服務業了,也就是塑造了不同的汽車消費文化,改變或引領了消費者的口味。

日本車廠因應各地市場需求的能力也是其他國家比不上的,即便在最排外的歐洲,日本車的接受度也年年成長。舉例來說,在德國,Toyota 的銷售量雖然離德國國產車還有一段距離,然而早已超越法義西瑞捷等其他歐洲車廠了。所有日本車廠在歐洲也都推出柴油車,其柴油引擎素質跟歐洲車已經並駕齊驅了。





天兵三號 wrote:
回歸正常討論吧.參考...(恕刪)


RS4 7:58 不是原廠數據...原廠應該是8:09
M3 原廠數據還沒出來...之前冬天跑是 8:12

Evo run high boost + suspension + brake kit + racing tire 沒道理會跑的比原廠慢
況且你一台車要賣是要賣給大眾....不是要賣給小部分想改車的人
intake, header, exhaust restriction 這是一定的
suspension 要不要考慮很多人會覺得太硬?
馬力大, 相對是不是要多花錢去做大的brake kit?......
brake pad/rotor/brakeline 是否要用high performance?
原廠胎要讓你用多久?........你不覺得改車是對的, 但車如果會改是一定跑的比沒改的還快的
當然你如果什麼都不會自己隨便改...公路快, track 就不一定了反而慢...是吧

Evolution 原廠沒改跑的比較快嘛? 你參造哪裡的紀錄?
不過就算他快好了, 我也不是在跟你吵這個...你自己在問廠牌的問題
我舉這個例子只是說車子不是只有性能誰快誰慢而已
像我這人100% 不會去買 Evo, STI 這種車的...對我來說沒有吸引力
eqt2010 wrote:
hmm...2008...(恕刪)


這種是不是原廠跑的公佈數據也不用去看吧...
也不知道是不是原廠胎.....
每台車還是看原廠公佈數據才能比較...
我看的資訊是說 Skyline's target car 是 911 Turbo....
如果真的跑道 7:15.....那也不用玩了吧

像7:58 的 RS4 是Audi 某版主之類的去訪問那車手他自己說的...改了 Pirelli Pzero 也沒有正式紀錄
說不定他開玩笑的也不一定

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看直線跟TopGear 跑道...看起來比較符合正常公路跑道
我買車也不會去track 看這些track time 對我買車選擇沒什麼意義
例如: e92M3 Nurburgring track 一定比C6 快.....你在公路上跑我看很難吧我賭C6會贏
kyotousa wrote:
這種是不是原廠跑的公...(恕刪)

你是之前在m3post上的同一位嗎?

Frank Stippler他是有用計時器跑的,並不是完全無根據的空口說白話,否則也不會說全世界的網站都把他的紀錄放進去.不過那的確是用跑胎跑出來的就是.

我看性能還是喜歡看賽道紀錄.Top Gear裡Stig的專業的確不容置疑,但是那種電視節目的性質,讓我懷疑他下去跑時的認真程度.而我跑Freeway不常超速很多,所以直線對我意義不大.相較之下,我喜歡那些在彎道上能帶給我信心的車子,我沒超速,彎道前的黃牌只是參考值,我只是喜歡用直路白牌上的速限過彎.這也是我選擇M系列而沒選AMG的原因.
天兵三號 wrote:
你是之前在m3pos...(恕刪)


是阿..我就是
我是看了那篇之後自己去google 查.....發現真的是Audi 版主訪問的
google Audi 板有那篇你可以自己去查...
the admin just quoted the guy that's all.....
anyway....至少他換了 Pirelli Pzero.....原廠公佈數據就是8:09...
如果要跟其他車比, 至少也是要用其他車的原廠數據...
要不然哪天其他車換了race pad + tire 去跑也跑出比原廠好的成績...這樣比下去沒完沒了

至於Stig 任不認真.....因為都是同一個人在跑, 他任不認真也沒什麼關西
像測原廠跑Nurburgring這些數據也一樣, 贏了也沒獎金所以也不是項比賽那麼認真吧
賽道成績有時候也是會騙人的.

supercar的討論串也有提到,RS4這成績最大的問題在於,它那跑胎也是由Audi提供給Frank Stippler的,所以這樣一來,到底要算它是選配?還是改裝?

另外關於EVO,在美國,美版EVO尾巴上是少了個東西的,而這東西堪稱EVO的靈魂.有了靈魂的EVO,就算沒改也是很強,但是沒有了靈魂的EVO呢?

就算是看賽道成績,也真的得費工夫自己下去查驗,不然就算是白紙黑字的紀錄有時候也是會騙人的.
SCCA - Pro Racing
azobenzene wrote:
賽道成績有時候也是會...(恕刪)


Evo 少了什麼?

說真的M3 比較晚出又比較輕....還跑不贏RS4 那真的不用混了吧

談筆電嗎?談設計嗎?

Intel 在上海的 Expo 上對全世界的來賓說:

全世界的筆電全是由台灣的五家公司所設計。

實際情形是:

每年全世界的筆電廠都會到台灣來挑選他們喜歡的設計,然後買斷。
這裡指的是整體設計,裡頭的電路Intel已經給你了(total solution)。

SONY、Toshiba很神吧?
他們也買。


題外話:(哈日派可能會受不了的事)

Sony BRAVIA HD 的影像處理器(DSP)是 Xilinx 的員工設計的。是SONY買斷了設計。
你又會問了:你又怎麼知道這事?

為什麼你不知道的事我就不該知道?
這工程師住台北…
orthant wrote:
去年底我因公務到了德國法蘭克福,住在社區的民宿裡十幾天。

聽過台灣的日系車商說:日本車在德國也是第壹喔!
............(恕刪)


請問你是台灣人嗎? 我住台灣,台灣人多數可能還是認為德國車、歐洲車比日本車好些。但是差距有拉近的傾向。而日本車的妥善率備受推祟,你看到的怎麼都是日本車在顧路? 那只有一個可能,就是那個地方的人幾乎都開日本車,所以顧路的也都是日本車了。

你也不需要自已給台灣下定位,又自已那在邊說台灣怎樣學日本車有的沒的。這裏多的是一直都住在台灣的人,台灣怎麼樣我想我們比你更有發言權。
僅藉著一個車商或一個導遊的一句話,就給一件事下定位,這樣太狹隘。你舉的例子的樣本統計數總是少得可憐,但你就做出聽來很武斷的結論。

大陸要學德國很好,但德國可沒教你們要仿冒他們的雙B吧?
大陸不學日本嗎? 上海多少大樓是日本蓋的? Toyota的車在大陸賣得不好? 大陸人不愛用日貨?
既然德國的機械那麼強,為何大陸最近大規模的列車CRH升速計劃,很多是採用日本的技術?


你的發言多猜測,雖然態度不錯,但感覺是在愚弄人,因為錯誤的地方太多了。望你自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