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一個全新的台灣品牌


will86828 wrote:
台灣在製造上不會有...(恕刪)
你要把某鹽斗當富二代來看就知道為什麼
裕隆在初代重要人物的領導下都有一個"理想",跟你說的Christian von Koenigsegg很像
現在這個哪來什麼理想,連社會責任的概念可能都沒有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認真回樓主

某個角度去思考,其實只要有技術與能力,你要做出一台好車子當然沒問題,只要東西好,你要賣到海外市場就不困難了
可是台灣有那個技術與實力嘛? 對不起來我沒有看到什麼證據,說台灣人才優秀工作勤奮這種話就別提了,我們有真的證明過在汽車關鍵組件如引擎或是變速箱的能耐,足以超英趕美殲日嘛?

換個角度去想,只要你有無限預算或是國家經費當背景,你也可以做的出來絕世好車,只要你去網羅全球汽車業的人才,給他們超高薪資福利,讓他們開發出很了不起的東西,就像是你製造的出一台跟Lexus ES300一樣的車,然後只賣3萬美金,你當然可以打出品牌! 然後建立口碑之後就開始慢慢漲價....問題是,這樣高額在台灣投資汽車為了什麼? 如果要挖全球人才來台灣,再跑去全球布局,那為什麼要挑汽車業不是其他產業?
光一個luxgen就讓這麼多人唾棄了你說呢?

我們自認為國內有人才,但其實都是普普而已。

做車子真的不是拼裝30年就能知道其中的細節的。
1.做不出好引擎
2.做不出好變速箱
nemesis1026 wrote:
大家好, 我一直在...(恕刪)
嗯嗯,所以集結前面幾位給我的回答除了教育外就是基礎本身才能問題,再來可以說是台灣人很多自我感覺過於良好嗎?

nemesis1026 wrote:
大家好, 我一直在...(恕刪)

一切從頭來,那麼汽車產業那一堆磨死人、要用時間來證明的測試、認證,
就能把錢燒光光~~~~~~
chiang:人願意把15年的青春歲月奉獻給你.......想想自己何德何能啊!
台灣是一個急攻好利的社會
要花500億等20年才能開始賣而且不一定賺錢(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你看一下台灣所謂的大企業一定是代工
人才台灣更留不住(沒人要研發阿)
台廠所謂的研發是開發汽車周邊商品(空氣動力模組.踏板........一些雜七雜八的)
因為1年可以研發好幾種出來賣
你看一下真正台廠那個能研發引擎跟底盤沒半隻貓
下次可能就是大陸車賣來台灣了
有時候換個產業來看,會挺有意思。

比如說,台灣人想要投入電腦儲存產業,但硬碟的技術難度、市場難度、生產規模難度....答案就是難上加難,投資人也看得出來難上加難,就更不可能投入資金。

但,不搞硬碟總行了吧?

搞SSD可以嗎?

機會就比較大囉。

簡單比喻。

換回汽車產業,引擎變速箱通通不要用,改用新的能源模式,比較有機會。

不說現有的台灣品牌~ 他們是台灣之光~ 但經營不易~ 辛苦他們了~

真的要再創一個的話~ 台灣不易...
為什麼?
因為台灣人才不多了...
整個車廠從頭到尾~
從鋼材物料到模具到生產與設計...

台灣鋼材困難~ 要進口~
台灣模具廠沒剩多少家.. 年經人不進工廠..
只有外勞~ 外勞又有12年限~ 等他變高手~ 卻被迫去韓國當高手~

台灣人才? 看看現在的學生的人數與態度? 小確幸就夠了~ 進工廠加班加薪? 少天真了
汽車業的技術是代代相傳~ 沒有年輕人去傳承學習~
現在有經驗的老師傅總有老的一天~ 等你品牌要衝的時候, 沒人接手下去?

最重要的是,
台灣人不愛用MIT... 不如韓國或日本的愛國情操與民族意識...
連自己台灣人都不支持台灣品牌...
國際為何要支持台灣品牌?
台灣人就是愛洋貨...

沒有年年投資到技術研發, 永遠不會讓你天上掉下來全世界只有台灣才有的技術...
那又如何成為下一個Tesla?
當大家把錢拿去搞房地產跟股票的時候~ 哪個"傻瓜"要投資到技術研發?

台灣政局變來變去~ 換個人~ 前政府的政策與合約可以翻裡不認人~
哪個大老闆或是外國企業敢繼續丟錢在台灣?

對不起.. 偏題發洩了...
台灣無論是政治或是產業... 都不團結~
產業互殺也是天天上演...
很多國外朋友都覺得台灣像一隻狗追咬著自己的尾巴~ 圓地打轉~ 無限內耗...

前面有大大說"真有能力的人會去國外創品牌"也是十分有同感的~
當然希望出國創業的~ 至少公司歷史與啟源還可以大方的說我來自台灣!!

nemesis1026 wrote:
嗯嗯,所以集結前面...(恕刪)


其實還有一點.

三星.現代.這兩家是韓國運用國家經費.在短短幾年內刻意扶植起來的世界級大廠.15年前的三星商品跟現代汽車有多爛?很多人都記憶猶新.但現在呢?

台灣政府有這個魄力嗎?南韓沒比台灣大多少.經濟規模也沒差多少.但是今天假如台灣要用國家經費把納智捷扶起來.肯定會被批評為"圖利特定廠商"最後不了了之.

這就是台灣政府目前的狀況.民意代表為求自己的曝光度與連任.必須把好的事情說成壞的.壞的說成更壞.導致官員最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全沒事.無作為只求能順利下莊的官員還能指望甚麼? 只能看到像郭台銘.嚴凱泰這些孤軍奮戰的人.官員立委各個等著沾光而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