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台灣遊覽車是有什麼內幕,都是用進口貨車底盤+拼裝車體呢?

tony0223 wrote:
這個問題我猛一看就...(恕刪)


你的消息來源大多數就是你在車體廠聽來的, 他們在向你敘述的時候會說他們自己不好的地方嗎? 看過了太多台灣企業自吹自擂技術多好然後大陸合資方多爛(或是台灣人多善良多無辜然後大陸合資方多壞多會吃人), 等到有機會到對岸去卻又聽到完全不一樣的故事.

可以原車製造為何要分成底盤車和車體兩部分? 要是你有的選, 你會選擇整車原廠一貫化製造完成的還是像台灣這種詭異的底盤車+拼裝結構. 還有ARTC到底在台灣扮演怎樣的角色? 這些在Mobile01討論到快爛掉的話題, 先回溯一下吧. 看到有人在為那些車體廠和ARTC迴護的發言, 實在令人難過. 高關稅保障了那些利益團體? ARTC發揮了怎樣的功能? 全世界有六十億人, 問問相信NCAP的人多還是ARTC的人多? 本來應該要保護國民的政策卻變成了?

台灣車體廠爛透了,連遊覽車都做不好

上面這篇2012年在本論壇裡的討論裡有人提到, 現在在ARTC測大客車的翻滾是可以不用實車, 改用"電腦模擬"結果的, 甚至還有人PO出測大客車翻滾的影片(對照國外的翻滾測試, 讓人更難過了).

套一句在以上同篇討論裡有人轉貼的大話新聞討論片段, 裡面一位來賓的評語. "造業". 然後卻是全國無法避免搭乘到拼裝大客車的同胞在"承擔".

一群人很認真的在做很糟糕的事, 這算是哪樁?




拼裝車很蝦台灣的遊覽車組裝廠要求提高整車關稅好讓他們才不會沒生意懷念灰狗巴士啊
ivanhour wrote:
政府法規不改進 一...(恕刪)

很同意這觀點 台灣法規 世界級的詭異....
第一關稅

第二台灣消費者或是陸客團 不能接受太貴的租車價 這就會導致業者因為想快速回本賺錢 而買小馬力的底盤無ABS (通常這種都是240HP 278HP

第三 監理站那鳥規定空重限制

第四好的車子MAN和SCANIA和VOLVO這種歐洲車(最少馬力也有310HP 最大400HP 和ABS 這我都座過) 回本通常要好幾年 加上政府對車齡限制....導致 業者都要買新車且能快速回本 通常 除了車是自己司機的 很多公司車都是....240HP 278HP 這種小馬力 又無安全配備的爛車... 總結:好車不需要看年分!!!!!!!!!!!!!

PS:不要跟我戰 因為 歐洲車除了馬力大 扭力也很大 輔助剎車也夠多 很適合台灣多山地形
完全就是打爆 日本 大陸底盤 便宜底盤

至於車體安全問題我認為在這次火燒車事件 並沒有太大關系
htlee wrote:
我只好奇,我去過幾...(恕刪)


可是土耳其的遊覽車MAN跟Benz都是要爬2樓的耶!

他們車體都是連底盤從車廠一起製造的,整個外觀一律統一白色,內裝就是很樸實簡約但很精緻(每個座椅都有一個Benz的標誌),高速行駛始還有轉彎時就能感覺出跟台灣遊覽車的差別了...
不只台灣遊覽車是拼裝,連許多貨車也是,大家看到台灣路上很多奇怪的貨車,不知道交通部那些公務員在做什麼? 不懂也要學國外由幾家合法的車體及電子線路 才能做安全車體,嚴格審核遊覽車,貨車都是活棺材滿街跑, 一些貨車還不知死活,貼車逼車,高速公路違規車一大堆,也沒人管, 在國外,早被取締!! 死了那麼多人,公務員只等著領退休俸, 交通部該大力變革人事,不懂也要學學日本吧 !! 現在大家暫時先開自己的車,安全第一!!
以前年輕時上台北唸大學,假日回高雄都會坐國道巴士

坐過台汽國光號的車,整個車體坐起來的札實度和跑起來的路感就是跟流行的雙野雞車不一樣

經過近二十多年還是很懷念那個全力衝經濟起飛的年代,不像現今民眾只想搞政治怪政府怪財團怪社會就是不怪自己不努力

台灣ARTC真的有所有車上市時進行實車撞擊嗎?
從來沒有在網站上看到任何撞擊結果,什麼等級叫通過

如果有規定車輛上市進行實車撞擊,那撞擊的車輛是從何而來?
NCAP可是派人一般市面採購(大巴有沒有不知道)

superspell wrote:
你的消息來源大多數就是你在車體廠聽來的, 他們在向你敘述的時候會說他們自己不好的地方嗎? 看過了太多台灣企業自吹自擂技術多好然後大陸合資方多爛(或是台灣人多善良多無辜然後大陸合資方多壞多會吃人), 等到有機會到對岸去卻又聽到完全不一樣的故事.

可以原車製造為何要分成底盤車和車體兩部分? 要是你有的選, 你會選擇整車原廠一貫化製造完成的還是像台灣這種詭異的底盤車+拼裝結構. 還有ARTC到底在台灣扮演怎樣的角色? 這些在Mobile01討論到快爛掉的話題, 先回溯一下吧. 看到有人在為那些車體廠和ARTC迴護的發言, 實在令人難過. 高關稅保障了那些利益團體? ARTC發揮了怎樣的功能? 全世界有六十億人, 問問相信NCAP的人多還是ARTC的人多? 本來應該要保護國民的政策卻變成了?

台灣車體廠爛透了,連遊覽車都做不好

上面這篇2012年在本論壇裡的討論裡有人提到, 現在在ARTC測大客車的翻滾是可以不用實車, 改用"電腦模擬"結果的, 甚至還有人PO出測大客車翻滾的影片(對照國外的翻滾測試, 讓人更難過了).

套一句在以上同篇討論裡有人轉貼的大話新聞討論片段, 裡面一位來賓的評語. "造業". 然後卻是全國無法避免搭乘到拼裝大客車的同胞在"承擔".

一群人很認真的在做很糟糕的事, 這算是哪樁?


確實!我無法否認

之所以我回一開始回覆開版大哥的文

就是因為我聽得多,當然還有我親身經歷的過程

所以我要以我親身經歷來說明實際的情況

但我絕不是為ARTC在護航

ARTC爛不爛我不知道

但大客車出廠必須要有審驗的機構

目前就是ARTC啊!

不然我怎麼領牌?

改造體制或是另擇良法那是公領域

我不是代議士

我只能遵循這個國家現有的法規來走

就好像我覺得機車禁行快車道和機車不能上國道一樣是個爛透了的法規

但我遵守這個法規

因為我相信大家都遵守一定的規則、事故率必然降低!就算這是個爛法規!

但當所有的人都在下車時、有人不耐久候硬是要先擠上車

我不相信這樣會比較快!甚至可能會有衝突發生!

整車原廠進口的我也看過,韓國、美國、大陸都有

但哪一個符合現今用車需求的?台灣客人有多刁鑽?

用車的標準有多高?

為什麼車體廠是以豪華舒適為導向

而不是安全第一?

我沒辦法回覆您,我也無力獨排眾議

甚或我曾自己繪圖請車體廠小改一下

因為我覺得這樣兼顧豪華可是又安全

得到的回覆是:新式樣要重做驗證、驗證費用很貴

很多鈑件和內裝材是公版,開新版的開模費大概不是我能負擔的起的

除非我要買個300-500台新車再來談吧!

直到今日、大家都拿著相同的設計圖、結構圖在打車

不是沒有原因的!

謝謝您的指教、小弟受教了!



ARTC之前還發生過試車試到在測試場內出車禍的
進口底盤加台裝車身打造並無不妥,台灣遊覽車安全問題是出在車內過度安裝電器設備,與車檢前後私自改裝,而有時問題也不能全歸業主,其實依照法規逃生門是足夠的,反倒是乘客在緊急時的應變與導遊宣導逃生方式之不足

車體安全部分,大家應該還記得梅嶺翻車事故,早期遊覽車的問題是在車體高度與強度不足,然而為了走向豪華內裝及空間車體就越打越高,車體高容易翻車,翻車後接著發生車頂開罐器,所以法規開始注意到其嚴重性,台灣遲到民國96年才有相關法規來規範遊覽車車體,內容依據歐盟ECE-R66來參考

在來談所謂的整車進口與台裝車體,所謂整車進口大概就是在談無大樑整體車,其實這類型可把其比喻類似小客車車體,整部車為成型車體,在把如引擎.車軸懸吊.及相關零組件安裝在車體上,其優點是車身一體成型強度佳,缺點是需整車進口當然費用就高,其實台灣的無大樑整體車不止前台汽的MCI,台汽還有引進過BENZ O303整車進口中興號,台北市公車處曾買過大宇BH115V .匈牙利Ikures 整車進口,甚至基隆市與金門縣公車都買過藍鳥牌整體進口車,目前台北/新北市滿街跑的低底盤公車,也都是整體車代表

整體車說完了,在來講大家砲打的土砲車,這類車就是所謂的大樑承載車型,所以當然就是先要有個底盤,然後在開始大興土木把車體給架上去,這種設計其實並無不妥,不妥的是政府都沒在管,放任車身越長越高,結構不佳容易車頂塌陷或開罐頭,大樑承載設計的好處是,底盤可隨喜好購買,有錢就買歐系氣囊車沒錢就買日系鋼板車,缺點是車體打造需要憑良心

總結,大樑承載車並不代表不安全,重要的是強度規範,目前台灣已經依據歐盟R66在走,所以我認為政府雖覺醒的晚,但還不至於到不知痛癢的境界,而遊覽車要走向整體車也不是業者單方向問題,老實說,大家若出國旅遊坐過國外的整體設計遊覽車會發現,車身不夠炫內裝又普普,而這不對台灣人口味(一定要有車上影音加卡啦OK)

後記,台灣客車界車皇~不就是MCI國光號,其地位已經到身聖不可侵犯,但我要告訴大家,MCI這車廠也是所謂的拼裝車,車體自家有,變速箱爽就用愛利森,引擎不爽就用底特律"二行程"柴油引擎,改天康明斯買二送一就換牌子,這就是再談拼裝車沒有不好,不好的是放任的政府與黑心的商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