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補充TNGA的部份1.Toyota的TNGA不是只有改底盤而已,基本上還要達到燃油效率的最大化。Prius就不用講了(極少數引擎熱效率來到40%天險的量產車),其他一般燃油車搭配的引擎,也都會比非TNGA的舊型號有更高的效率。2.TNGA底盤還有一個特點:降車高。這在4代Prius已經看得出來(對比三代),因此駕駛上的穩定度確實有大幅提昇。3.駕駛視野變好,死角變窄/小。一樣在Prius 3跟4代,差距很明顯。4.TSS系統(TSS-C跟TSS-P)是TNGA其中一環。(台灣以後如果有新的TNGA車款上市,卻沒有TSS標配或可選配的話,請去找和泰要...)另外請參考:PS:台灣國瑞也會導入TNGA,機率100%,只是時間問題。首款TNGA國產車,目前機率最高的是Camry,無根據推測最快2018會有消息,相關資訊請以官方公佈為準。至於Altis,因為剛大改過,應該還要再過幾年(甚至到2020)才會導入TNGAPS2:明年Toyota台灣市場的TNGA車款,確定會有:Prius(已上市)、C-HR極高機會(95%以上)導入市場:Prius PHV有機會大改版的(30%以下):Prius α、Previa、Camry等著進入TNGA的(2017進入TNGA機率低於10%):RAV4、Corolla(Altis、Vios)、Yaris
安0309 wrote:之前有看過一支日系...(恕刪) 還在"日系車"啊, 在談操控的時候用到"日系車"這個字就等於是在說自己不懂車同為"日系車"陣營, Mazda跟Toyota/Nissan開起來的感覺根本是兩個極端, 好嗎?而Mazda拿下美國多少個級距最佳車款了? 操控幹翻多少同級美歐系車款? 老美的汽車媒體該去看看, 別老是窩在台灣舉例來說Mazda3/Civic/Sentra/Cruze/Elantra
明月下的清風 wrote:幫補充TNGA的部...(恕刪) TNGA重心真的放得很低打開Prius 4引擎蓋有點嚇一跳, 引擎高度好低, 可能比其他類似排氣量的前驅車低1~2吋吧底盤離地高也很低就是了, 比其他同級距的車低了一吋不過我覺得P4操控並沒有啥激情, 還是T牌的調調, 也就是......溫和的轉向節奏, 不像某些車廠那麼躁進(Honda/Mazda), 但也因此缺乏過彎樂趣, 只會讓人想順順開這麼說吧, 如果Civic/Mazda3的轉向調性是設計給20幾歲的人開的, 那麼P4的轉向調性就是給40幾歲已成家立業的人開的OK, 至少不是以前50幾歲開車的節奏
補充一下很多人說Toyota的車操控差其實這是錯得離譜的說法每個年齡層都有適合的操控特性會上網的人大都比較年輕一點, 喜歡比較急躁的操控感, 因此大都偏好Mazda或Honda/Ford的車, 因為過彎爽有些人稍微年長些, 覺得開車還是穩一點比較好, 這時候又會偏好德國車的穩定感等年紀再大一點, 反應力降得更低了, 這時候Toyota的遲鈍反應反而是比較符合的選擇所以各種車都有各自適合的族群01這麼多神人, 要不要去開F1這種大爛車看看? 在電玩裡面也就罷了, 實際讓你們開, 10條命都不夠啊F1操控很爛對吧? 不.....是你的反應力不夠所以再次證明沒有真正操控爛的車, 端看駕駛者能力所及而已, 適合的車就是操控好的車所以回到樓主的問題, 底盤已經很好了, 那麼再好一倍? 還是要再好很多倍?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超出你能力範圍的話, 只怕沒命可以開
安0309 wrote:之前有看過一支日系...(恕刪) 我倒是有看過納牌車繞錐跟206/C2繞錐的影片兩台車...過急彎同樣的特點就是翹一腳(拖曳臂)而重心很平均的分散到其他三點 這也透露出該底盤設計的端倪拖曳臂這設計要穩定...材料的優劣很吃重 是禁不起偷料的如某神A...不予置評拖曳臂的好處基本上就是重心轉移準確、防側傾抑制效果好,簡單來說就是操控性佳(優於扭力樑)缺點就是維修成本高(針狀培林易損、難拆)、側撞時一般來說是整支報銷有試乘過U6...基本上就是穩、過彎穩、高速穩,基本上跟PSA、雷諾的感覺是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