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習慣性的在市區吃飽喝足後,再慢慢的晃到建國二路搭客運返回桃園

建國二路上搭車非常的方便,統聯、阿羅哈、和欣都聚在一起可以選擇
(國光路線不合,半夜又沒車,加上帶單車搭過幾次後,就謝謝再聯絡了)
統聯,很不巧的車剛走,往前一瞄
什麼時候阿羅哈有新車?

好奇的往前走了幾步,全新的SCANIA K400
問了櫃檯,有下桃園、有下桃園、有下桃園(很重要所以要*3次),幾分鐘後發車
一時之間掙扎了起來,有要搭嗎?
阿羅哈前一陣子出了事故,我只是看到新車好奇過來問問而已啊
內心小劇場快速的演過一輪
發生事情後,應該會更謹慎小心吧!而且來看看新車到底是做了什麼改變?
就這樣,5分鐘內買票、拆車裝袋、上車
之後,這篇廢文也就有了一個開端

SCANIA K400算是最受歡迎的高階巴士底盤了,安全舒適無庸置疑
可是明明就有19.5T的功力,為何監理法規只標到17T?
上面那個交通部公共運輸的貼紙有一定要貼嗎?
路上看到一堆國道客運都有這張,應該是可以設計出一張更有質感的啊
阿羅哈這次應該是下了很大決心
捨棄風格強烈、辨識度已經很高的塗裝外觀,改採這麼素顏的文青風格
阿羅哈的高層是一種吃慣牛排大餐、突然愛上清粥小菜的FU嗎?
台灣的巴士塗裝風格,常令人無言
圖案不是從車頭橫貫到車尾的線條,就是大小波浪狀的線條、區塊
再配上幾個不知為什麼存在的星星、卡通、動物、文字
或者深怕所有人不知,大到誇張的商標或者英文字母
顏色咧,則是竭盡所能的抹上所有的鮮豔
這也造就了台灣獨特美學的巴士外觀
阿羅哈這次改採白底,配上灰色及綠色漸層的幾何方塊,完全不像以往的阿羅哈
那天搭車時,還有其他乘客問:這是阿羅哈嗎?
雖然是較不顯眼,但個人還蠻喜歡這種「一點都不阿羅哈」的文青風格
上車後,才發現車內設計的改造才是整個的重點


阿羅哈有搭過的就知道,之前車內配色天/地/壁放眼望去都是綠+綠+綠
深具夜店風格,一整個沈重到不行的內裝配色
爛手機,拍不出實際的視覺質感
現在將整個內裝重新砍掉重練,完完全全的脫胎換骨
上層是明亮白色,周邊出風口邊框配黑色
座椅是深灰為主,中間配淺芥末黃的條狀區塊
地板則是配上的木紋,頭一次看到有人這樣配,蠻好看的,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引起風潮!

一整個就是沉穩中又帶點溫暖
前面說過的清粥小菜,可能還要加上「低調奢華」幾個字
所以,全名是:低調奢華的清粥小菜
嗯 好像還蠻貼切的
這次搭的新車,取消了個人電視影音配備,只在最前及中段配了一大一小的電視
就我個人來說是沒差,看自己手機就好,車上只要提供USB插頭就好
USB插頭在座位內側,還算方便,還有夜光指示

從車內往前望去,仍保有相當大的正前方車外視野
統聯前方視野,有一半都讓給了LED路線顯示,基本上是看不見什麼車前風景
至於國光,則是完全放棄了,全部拿來當LED路線顯示,完完全全沒有前方視野
阿羅哈目前還沒有使用到LED路線標示,未來如果要用的話
如何繼續保有足夠的視野,是一個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座椅內側共有2顆按鈕及一個USB插孔,照片只拍到USB插孔
2顆按鈕,前方那顆是腳部支撐器的升降,後方那顆是座椅傾斜度的控制
按鈕有點緊,要出點力氣才會有反應,或許是新車的關係吧!

↑這一顆的設計很是實用
座椅增加了上緣扶手設計,小小的改變,換來的是使用上大大的便利及安全上的提升
雖然其他客運業者早先就陸續有人配置了這個玩意
但後知後覺,總比不知不覺來的好
之前搭的阿羅哈都是兩排椅配置,這次還是頭一次搭到三排椅
三排椅,就如同所有業者的配置方式:右單、左雙
雙排椅相當的特別,『其實是兩張完全獨立的座椅』,看下面↓

這是2張完全獨立,互不相連的座椅,
頭一次看到這種設計,目前應該也是沒有其他業者有採用
或許阿羅哈想要訴求的是:完全不受鄰座干擾的乘車環境
所以,這是一種:獨立筒床墊的概念嗎!
就算鄰座站起來在椅子上跳舞,也完全不會被影響!(當然是不可能遇到的)
只是覺得如果扶手寬度再寬一點,讓手可以完全平整的放在扶手上會更好
窗簾設計
再次謝天謝地,阿羅哈終於改掉了舊有八字型的窗簾設計
先來緬懷先前的設計

↑這是之前搭阿羅哈拍的,坐在這個位置,唯一的風景就是隔壁的車道

↑新車改成直垂、橫拉式的窗簾,逃生窗則是採用外推式
窗簾改成這樣,加上取消了過往刻意架高的座椅
換來立即的改換就是開闊的視野
除此之外
不得不大大讚賞這次阿羅哈所採用緊急逃生窗設計(沒有拍到清楚的照片)
目前新車好像都要配置可開啟式的逃生窗(過往是用擊破式)
絕大多數的業者都是使用下面的這一種

↑對不起,借一下前幾天在圓山捷運站拍的國光的照片,橫拉式,中間必定有直立窗框
橫拉式的逃生窗,國光、統聯……好像絕大多數客運業者都是相同的設計
阿羅哈用的則是較少見的外推式
橫拉與外推對於逃生效能有無差異,不知
但對於乘客舒適度就有差別了
橫拉式,中間必定有直立窗框(應該是沒有人做過氣流力學,吵死人了)
2月底騎完一日北高搭統聯回來,坐在右邊單排椅第3還是第4個座位
剛好就是緊急逃生窗位置(目前好像只限新車獨享,不是統聯每輛車都相同)
高速行駛劃過窗框的氣流聲吵到實在難以入眠
氣到還特別開了GOPRO記錄下來,但後來不知怎的找不到檔案了
當你很想睡覺的時候,耳邊又不時的傳來不停的嘶嘶聲,是會起肖的
阿羅哈新車外推式的逃生窗框是橫式、與車身平行的設計
剛好可以讓氣流順暢的劃過,也就沒有氣流聲
這一點對於想要安靜休息的乘客,真的非常非常的重要
或許各位騎完北高或者雙塔的車友,回程在選位時可以考慮一下
不要搞到已經累到半死,卻又睡不著的窘狀
回程的路上,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半夜的關係
中途就只停靠了新竹
所以整個時間來說算是非常便捷的
相較於統聯則是一律下中轉,時間上應該會節省一些吧
(順便來詰樵一下統聯,南下偶爾會搭到經中壢服務區的,那個停靠的時間有時候不知是在磨蹭什麼的!)

抵達目的地:桃園新啟用的經國轉運站
天啊!終於徹底的擺脫了低矮、老舊的鐵皮候車空間
而且,又把所有的國道客運兜在同一個地方
對於要下中南部的乘客,真是一個便捷的好處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