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個月收到裕隆集團一則特別的採訪邀請,是來到台中麗寶賽車場的卡丁車場,參加一場名為FST台灣盃學生方程式的技術展演賽。由國內四所大學車隊分隊進行耐久賽測試,車隊需在自家車上持續運行15分鐘才能視為完成賽,挑戰車輛可靠性及施工、駕駛技術。原本對於這個FST台灣盃學生方程式只有些微耳聞,知道國內部份大學已持續相關學生方程式賽車活動多年,但實際來到現場走訪一趟,才知道我腦海裡既有的FST台灣盃學生方程式知識真的只是皮毛而已。當天經由與總召、隊長訪談之後,才知道原來比賽規則、學生投入心力、廠商贊助支援、裕隆集團與嚴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贊助協力等相關內容,遠比我想像的還要複雜且深厚許多,以下就來跟大家分享這次的所見所聞。




所謂的「FST台灣盃學生方程式聯賽」,屬於台灣最高規格的學生工程賽事,不僅會成為連接產業的橋樑以及科技教育的平台,當中匯聚的人才更是產業未來發展的一大助力及動力,目前共有臺北科大方程式賽車隊、成功大學方程式賽車隊、臺科大方程式賽車隊、臺大賽車隊、陽明交通大學方程式賽車隊、清大賽車工廠、南臺賽車夢工廠等七支隊伍,然而這七支隊伍在國內絕非是彼此競爭狀態,他們的最終目的反倒是出國挑戰國際比賽並取得佳績,因此這個「FST台灣盃學生方程式聯賽」及技術展演賽反而比較像是一個可以齊聚一堂的「技術交流會」,可以實際見到其他學校做了哪些技術突破與改良,然後再彼此交流提供建議,所以現場一點也沒有刻板印象中賽車活動的「火藥味」,而是一片和樂融融。
因為各支隊伍的最終目標都是出國參加國際比賽,也就是FSAE(Formula SAE),FSAE是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所舉辦,是大學生的國際工程盛會,更是全球最大的學生工程賽事,已有超過40年的舉辦歷史,目前共有19個賽事分區及近800支參賽隊伍,想奪得名次真的是很不容易!FSAE的比賽宗旨是讓學生自行設計並打造出一輛小型方程式賽車,而且不只是單純的「賽車」而已,包括這輛賽車、這支賽車隊伍的相關商業行銷及成本分析都得涵蓋在內。所以絕不只是將車造得又穩又快而已,還得有不同專業領域一起考量在內才行。

這個就是FSAE的評分表(取自成功大學方程式賽車隊網頁),可以見到賽車相關的設計、耐用度、加速性能及操控性等面向固然重要,但商業報告及成本分析也同樣占有近兩成分數,想在比賽中奪得佳績,勢必得全盤兼顧才行!所以整支隊伍裡不只有會造車的工程師,公關或商業相關的人才資源也是非常重要。正因這項賽事極具綜合性,使其受到眾多國際知名大學重視,當然會有不少工程領域的知名公司會從中挖掘人才、招募新血,完全可以視為一個培育人才的重要搖籃。

國內方面,FST台灣盃學生方程式聯賽當然也盡可能比照FSAE的參賽規格,才不會在實際出國比賽時產生觀念與規則上的落差,因此包括靜態項目的「設計報告」以及動態項目的「直線加速」、「八字繞環」、「計時賽」、「耐久賽」都會列入計分評量,其中耐久賽還得在卡丁車場上持續行駛15分鐘才視為完賽。別小看這字面上短短的15分鐘,對於一輛由學生親手打造的賽車而言,要讓一輛車參與上述動態項目再完成這個耐久賽測試,對於車輛品質穩定性與平衡性可是一大考驗!

尤其現場讓我很感動的一點,是FST台灣盃學生方程式聯賽舉辦的這五年來,不只是在校學生認真投入而已,許多學長姊在畢業之後依然持續參與,在FST裡擔任志工,所以我在現場看見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是自願投入的志工身份,其中一項主要目的就是「傳承」!畢竟眾多學長姊當初在學校努力了好幾年,如果畢業後能將這些辛苦得來的經驗傳承下去,可是會讓接手的學弟妹少走很多冤枉路。因此很多學長姊在畢業後已投入職場工作,但仍會利用工作空檔及假日協助FST相關發展事宜,著實令人欽佩。



長期傾力投入汽車自主研發製造並成立台灣唯一Luxgen自主品牌的裕隆集團,肯定理解學生們從無到有進行研發、設計車輛的困難與挑戰,為此裕隆汽車副總經理李建輝特別親自參與FST賽事,同為造車人,他鼓勵學生「面對產業革新、能源轉型等挑戰,最重要的是保持造車熱情,透過實務經驗驗證專業知識」。其中嚴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自1970年成立以來,持續在產學合作、推廣工程教育與傳承經驗,希望更多工業人才可以留在台灣。
目前已連續五年陪伴FST成長茁壯,今年基金會更贊助FST賽事與七所大學賽車隊,協助學生獲取業界資源,包括連結國內汽車廠研發製造、零件加工技術,當賽車隊伍需實車測試驗證車輛時,提供公益平台愛的里程與格上租車的貨車運輸服務,讓實務訓練更加順利。在技術展演賽現場,裕隆集團也提供職缺資訊與職涯路徑,鼓勵學生們找到喜歡且適合自己的職涯發展路線。

然而在今年的技術展演賽當中,更特別邀請到來自日本的中西利明先生蒞臨指導,中西利明先生擁有超過三十年的電動車電池開發經驗,早年即參與全球首款量產油電車Toyota Prius的電池系統與ECU開發,並長期在Toyota Battery擔任資深技術主管,負責電池包設計等核心任務。並自2017年加入學生方程式(JSAE)EV車檢委員會成員至今,持續協助日本學生賽事的技術標準推進,曾榮獲2024年JSAE Fellow Engineer Award殊榮。
在這場訪談中,中西利明先生也回答了幾個問題,像是日本為何要舉辦這個JSAE? 絕非表面上的單純賽車比賽而已,而是隱藏著更深入的日本社會深層問題。由於少子化及高齡化壓力,日本同樣面臨著工程人才不足、技術斷層的危機。許多大學生雖然理論知識很強,卻缺乏實際操作經驗,尤其是在汽車技術領域。於是,Formula SAE的出現,這個比賽不只是比快而已,而是創造一個真實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從設計、製造、專案管理到簡報發表,親身經歷從無到有的開發過程。經由產、官、學合作,日本希望藉由FSAE培養具備實戰能力的工程師,自2003年至今,已有逾三萬名學生參與日本賽事,當中亦有相當多的參賽同學在畢業後投入車輛產業,可見FSAE在人才培育扮演著重要角色。
從中國、日本到台灣的多元面貌差異? 中西利明先生表示,中國賽事隊伍規模相對龐大,強調車輛性能及技術創新,同時很積極尋求與產業間的結盟合作;日本隊伍則是重視精密度,在設計、成本與簡報三個項目之間有著平衡投入,並且與學術界具有強大連結,相較於自由發展的方式,日本隊有著嚴謹團隊架構與規劃,更注重事前規劃與謹慎地完成每個環節,聽起來確實很符合日本人的職人精神。至於在台灣隊身上,則有著螞蟻雄兵的精神。雖然相較其他國家團隊的規模較小,資源也比較有限,但仍體現對於學習及創新的強大動力,並且十分積極參與國際賽事與交流。




關於台灣車隊的成長關鍵? 中西利明先生點出四項重點,分別是Man人才、Machine製造、Money財務及Information資訊,必須建立穩定且永續的車隊架構,強化車隊在製造與測試設備上的資源支援及測試,確保穩定的贊助來源並提升預算控制能力,還有積極尋找品質優異的關鍵零組件,並且掌握國際車隊趨勢及資訊並積極參與國際活動,才會持續擴大並穩定FST的未來發展及成績。
我寫出的這些內容,還只是中西利明先生分享的一部分而已,他現場同時跟學生們分享許多關於團隊策略、實作建議、動力系統差異、電動車系統設計困難關鍵、想打造穩定可靠系統就得不斷測試、電芯供應商選擇趨勢、車重與成績的關聯數據等等,對於現場參賽學生們一定是獲益良多!最後中西先生留下他想與車隊分享的最後一段鼓勵:「Formula Student不只是造一台車,更是一段成為工程師、也成為更成熟的自己的旅程。真正的學習,來自於動手實作、從錯誤中成長,還有與夥伴一同協作的過程。無論車隊選擇走什麼方向,在途中難免會有來自個人意見的衝突, 但別讓這些分歧破壞了團隊。請盡情享受這段屬於學生時期的珍貴經歷!」,聽起來是不是超級感人。


最後我也在現場實際觀摩、參訪各支隊伍的車輛,看到每位學生目標都是想打造一輛性能優異且耐用性出色的賽車,那種目標明確且目的單純的快樂還真令人回味。除了謝謝裕隆集團邀請這趟參訪,讓我對FST台灣盃學生方程式的深度及影響層面刮目相看,也對嚴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各個車輛相關零組件的支援廠商深感敬佩,不是單純贊助經費或研發費用而已,當學生們有任何零件或測試需求,許多廠商也是二話不說提供既有資源給他們無償使用,大家一定都是想讓他們出國比賽時能為國爭光,同時將最好的人才培育留在台灣。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你對本篇 FST台灣盃學生方程式 的看法,就符合抽獎資格喔!但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獎品為汽車品牌原廠相關精品,共有3個名額並採隨機寄出方式。
回覆截止日期至2025.7.11號中午十二點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