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女生跟我一樣很享受獨居生活


lyrics.niar wrote:
是否某些地方讓你遲疑了? 如果是,是否要再次審視自己的規劃呢?


我是真的很享受獨居生活,跟我詢問別人有沒有跟我一樣想法沒有關係!

無論我有沒有遲疑、是否要再次審視自己的規劃,自己的人生我儘可能不依靠別人,即使我有子女,我也不會有依賴子女照顧我、奉養我的想法。

loveechang wrote:
撫養小孩不用想什麼孝不孝順的問題,
只要你是真心愛他的,
在呱呱落地,從懵懵懂懂,
到隨時黏著你、依賴著你的那種幸福感,
是用錢也買不到的 ,
一想到人生中,還有很重要的人需要你,
就值得了,什麼自由那些都不重要...


我不是這麼地想要婚姻、婚姻也不是我人生中必要選項,我比較想要擁有自己的小孩,無奈的是在台灣只有夫妻可以做人工生殖。

se3p wrote:
不是說男人都只要找什麼漂亮嫩妹
像我想找的只是一個可以理性溝通
而且可以互相幫助互相體諒互相關心的女性
根本找不到啊


看到你對我說了許多酸言酸語,只憑我的片面之詞就對我妄下評論。

YES YES其實不錯丫 有自己一套生活方式
覺得一個人也不錯,安安靜靜的,隨心所欲的,有時候會看安養院,護理之家資訊,有沒有好的,CP值好的,如果哪天需要用到的時候就可以有個可以備案的地方。
如果能吃能動自理,就在家最自在。
我建議妳去養老院走一趟,去看看一些老人與他們活動交談,你會改變你的想法!

還有記得有機會遇到裡面的社工,是社工喔,不是義工 也不是志工,是社工跟他們交談,你會有很大的感觸...

能用錢解決的事都不是大事,不能用錢解決的事那才是悲哀.栽培一顆希望的種子,幾年過後你會看到很大的成果.
人生是自己的選擇,會變成如何也是只有自己才清楚。

別人的話都不痛不癢,遇到了才是真的。
基本上我滿認同原Po樓主的理由

我本身最討厭養兒防老的觀念,而且我認為就是因為華人社會養兒防老的各種儒家觀念,才導致立法跟社會福利永遠不會去到「照顧跟扶養老人是社會的責任、而不是子女的工作」這樣進步的觀念根基,而且越是以養兒防老觀念在待小孩的,彼此心理上更疏離、不會講最真心的話

我外婆的親生子女有好幾個,外婆在過世的前十年一直都是重病,是有女兒出錢出力提供她因生病的各種需求沒錯,但為了養她而跟她住在一起最久的女兒(我其中一個阿姨)跟我坦誠過,事實上外婆的孩子們跟外婆並不親,我當初聽到時很驚訝,因為我年紀輕時覺得他們看起來很親,而且外婆一生都是家庭主婦,負責所有的家事跟照顧家人的工作,所以她的女兒們雖然也是盡心盡力提供她,但只是一種義務的感覺,平常大家都要上班也沒人有空或有心情跟外婆聊天的,事實上外婆每天坐在輪椅上也是都愁眉苦臉、也因長年洗腎而神智不清楚,講不出什麼可以聊下去的東西,外公更是因為長年照顧外婆而精神壓力很大,我看得出來那一切只是一種義務、習慣跟依賴,不是出自什麼心理上的緊密與愛

最後外婆是在家人們的圍繞下在病床上離開的,這應該已經是大部份人認為很OK的死亡方式了吧?早早就結婚生好幾個孩子、跟外公相伴一輩子,老了生病後也有子女輪流照顧、完全不用自己出錢,看似就是許多傳統女人「理想人生的模型」,但外婆本身對她的一生是感到振奮、感激跟幸福的嗎?以我的觀察來看,我不覺得,因為外婆一生都為別人、為社會價值觀而活,從來沒有想過她個人的理想跟自我實現,她的理想都是建構在別人讚賞她「很會做家事、每天給家人做飯」之上,靠別人的評價得來的不會有真正的自信,以我這很不傳統的現代女性的角度看來,我覺得身為女人這樣的人生我不但一點也不羨慕,還覺得挺悲哀

對孤獨死的恐懼是永遠都在的,即便臨走時身邊有人們圍繞著,但你怎麼知道你到時候不會因為看到他們都可以繼續活著、而你一個人卻要死了,反而突然覺得有人在身邊看著你走也沒比較好?

我媽媽就是完全學到我外婆這樣只想依賴、沒有自我跟自愛的精神,婚姻慘透了,而且還因此無心照顧以前年紀還小的我、並且每天把氣莫名其妙的出在無辜的年幼的我身上,以至於我跟媽媽也完全不親,就算我現在理解了她過去的悲哀,也更確定那完全不是我的責任與因素,而很多事情時機過了就是過了,以後我對我媽的關心也只是因為她是我媽,她以前也是每天耳提面命叫我們長大後要「回饋她」,我要做的話也是一種不得不做的關心,而不是因為我們在精神上很親 (她只是把我生下來、但養得極不甘願,還每天怕我以後不''還債'' 那她就虧大了,這種成長過程,要說我們真心很親也是假的)

還有婚姻的確也是因為「純粹在一起分享生活很快樂」才該結,我常很驚訝在台灣社會大多數的人對婚姻仍抱持著其他目的的理由(諸如:因為大家都結所以我不結就很邊緣、因為不想面對自己一個人、因為我就是不想靠自己、因為我要養兒防老...等等等)

有強烈所求的婚姻就是會變成雞肋,我可以因為手邊有個雞肋而苟活,但就是苟活而已,談不上什麼感激或驕傲無憾的人生

我知道很多人能苟活就能安慰自己了,而且他們害怕有勇氣一個人的人,因為那會觸碰到他們沒有勇氣的內心各種遺憾與不甘

只有一點,我感覺到樓主其實還是會怕孤單,因此希望有多一點人跟自己一樣,對吧?
我想這是正常的

我本身會比較傾向像樓主這樣為自己負責的安排,因為很多人忽略了,六十歲後才終於受夠了而離婚的人其實多的是,婚姻真的早已不是什麼保障,而且世界人口越來越多、資源分配越來越不均、貧富差距因此越來越大,再二、三十年後,子女光是養活跟照顧他們自己都疲累不堪了,不要以為有子女在,老了心裡就真的比較不寂寞或患得患失。

能自在獨處的本事是要從年輕就要開始培養建立的觀念,寂不寂寞跟身邊有沒有其他人待著沒有關係。看過太多明明跟成年子女們、老公住在一起的女人,卻仍因沒有自我而發瘋跟得精神病的

我覺得對婚姻、生養後代只能抱持著,「隨緣不排斥,但也不能把它當作買賣投資」的心態,才可能擁有足以駕馭恐懼的心靈自由


年輕真好,我年輕時也是獨立自主新女性,對婚姻沒有憧憬,重要是我是高薪族,朋友也多。我是很能享受獨居的生活,興趣多元

後來,我卻被追走了,對方用愛感動了我,條件也不差。我的想法漸漸改變。
我喜歡「被需要」的感覺,喜歡陪伴自己小孩長大,我們無話不談毫無代溝,看著孩子成長彷彿自己的人生從頭開始,也從孩子身上學習很多(孩子是小活佛啊),我也喜歡看我先生為我們奮鬥的模樣說夢的模樣,於是接受他的意見洗盡鉛華當家庭主婦。

最近中秋走訪親戚家看到一些獨居老人感觸更深....版主也許你跟我當年一樣意氣風發,個性活潑?(當年我特喜愛獨居,一個人過得很精采),不過過了40歲以後心態自然會改變。

想當年驕傲說不婚的我被摯友們打臉,呵呵!當你走過40歲再說吧!
我覺得婚姻是
1.兩個獨立的人擁有共同願景而結婚,不是兩個互相依賴的人取暖。所以一些偶像劇不務實的想法可以拋棄
2.養兒不能防老,下一代連養自己都很難,怎麼可以奢望呢?但是經由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可以學習成熟(事業上的成熟和養孩子的成熟是迥然不同的),也可以由孩子成長過程中學習並且修正自己缺少的圓融。
3.滿厭惡某些台灣男性把妻子這種角色當成「美麗、乖巧、聽話」,甚至說娶外籍新娘就好的言論。婚姻是要兩人經由磨合一起成長的,這樣的關係比較紮實且有趣,如果想娶個工具型或寵物型妻子,那就是男性放棄學習成長了。至少我在這樣的過程中磨平了自己的幼稚與嬌氣,學習如何自愛與愛人。
4.要先學習自愛,才有正能量愛人。無論結婚或單身都一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