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那些「看起來很努力」的人,三年後還在原地?

# 為什麼那些「看起來很努力」的人,三年後還在原地?

上週在咖啡廳,聽到隔壁桌兩個女生的對話。

A說:「我每天都好忙,下班還要應酬、聚會,週末約會...但不知道為什麼,工作三年了還是助理。」

B說:「我也是啊,IG要經營、限動要發、朋友邀約不好拒絕...感覺自己一直在跑,卻不知道跑去哪。」

聽完我心裡一驚——這不就是大多數20多歲年輕人的寫照嗎?

---

## 你在「消耗自己」,還是「充實自己」?

剛出社會那幾年,我們最容易陷入一個陷阱:

**把時間花在「感覺自己很充實」的事情上,而不是「真正讓自己變強」的事情上。**

什麼叫「感覺充實」?
- 每天行程滿檔,但都是瑣事
- 社交活動很多,但沒有實質收穫
- 追劇、滑手機到深夜,告訴自己「我需要放鬆」
- 參加一堆免費講座,聽完很感動,然後呢?什麼都沒改變

什麼叫「真正變強」?
- 下班後花1小時學習工作相關技能
- 閱讀產業報告、研究成功案例
- 練習簡報、文案、數據分析等硬實力
- 找導師請教、向優秀的人學習
- 經營個人品牌,累積專業聲量

前者讓你「感覺很忙」,後者讓你「真的成長」。

---

## 時間和能量,是你唯一的本錢

大學畢業剛進社會的女生,通常會面臨很多「時間殺手」:

❌ **社交壓力** — 「不去聚會會不會被排擠?」
❌ **感情消耗** — 把大量時間投入在不對的人身上
❌ **無效努力** — 做很多事,但都沒做到位
❌ **拖延焦慮** — 想做很多,結果什麼都沒開始

我想告訴你的是:

**20-30歲這十年,是你職涯發展的黃金關鍵期。**

這段時間你的選擇,會直接決定30歲後你是「被選擇」還是「主動選擇」。

你可以選擇把時間花在無盡的社交、追劇、抱怨上;
也可以選擇把時間投資在讓自己變得更值錢的事情上。

五年後,差距會大到你自己都嚇一跳。

---

## 充實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是要你變工作狂

很多人誤會,以為「充實自己」就是要:
- 每天加班到很晚
- 犧牲所有休閒娛樂
- 變成沒有生活的工作機器

**錯!完全不是這樣。**

充實自己的核心是:**刻意練習 + 策略性成長**

舉幾個實際例子:

📌 **如果你是行政助理**
→ 學Excel進階技巧、自動化工具,讓你的效率是別人的3倍
→ 主動提案改善流程,展現解決問題的能力

📌 **如果你在行銷部門**
→ 研究成功案例、學數據分析、練文案寫作
→ 經營個人社群媒體,用實戰累積作品集

📌 **如果你做業務**
→ 學溝通談判技巧、了解客戶心理學
→ 建立個人品牌,讓客戶主動找你

📌 **如果你還不知道要做什麼**
→ 先把「可遷移技能」練起來:簡報、寫作、邏輯思考、時間管理
→ 這些技能走到哪都用得上

重點不是「做得多」,而是「做得對」。

---

## 一個簡單的檢視方法

每天睡前問自己三個問題:

1. **今天我做了什麼讓自己變得更專業的事?**
2. **今天我學到了什麼可以應用在工作上的知識或技能?**
3. **今天我有沒有浪費時間在對未來沒幫助的事情上?**

如果連續一週答案都是「沒有」、「不知道」、「有」,
那你就要警惕了——你可能正在用「忙碌感」麻痺自己。

---

## 最後想跟你說

我知道剛出社會很辛苦,會迷茫、會焦慮、會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但正因為如此,你更要好好保護自己的時間和能量。

**不是每個邀約都要接受,不是每件事都值得你投入。**

把80%的時間和能量,投資在讓自己變強的事情上。
剩下20%,好好休息、享受生活。

記住:

✨ **你的工作能力,決定你的議價能力**
✨ **你的專業程度,決定你的選擇自由**
✨ **你現在的投資,決定你未來的身價**

三年後,當別人還在抱怨懷才不遇時,
你已經可以自信地說:「我選擇我想要的工作和生活。」

那時候你會感謝現在拼命充實自己的你。

---

## 如果你也想更有方向地成長...

我會分享更多關於職涯規劃、自我成長、時間管理的實戰內容。

不是心靈雞湯,而是真正能用、能做、有效果的方法。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分享給同樣在努力的朋友。

---

**你呢?你現在正在為自己的哪項能力努力充實?留言跟我分享吧!**

#職涯發展 #自我成長 #職場新鮮人 #時間管理 #工作能力 #個人成長 #20多歲 #女性職涯
除非是自己當老闆,只要在別人體制底下做事,是永遠不可能成功的,最多最多就是混個溫飽,因為你的收入上限永遠都是在老闆手裡!學啥狗屁技能都是替資本打工的!這種雞湯騙年輕人還可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