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MIN NUVI 出現, Mio 系列怎麼打 ?

上面每個大大都說的有道理
沒有誰對誰錯
因為剛好我的車車用mio 168,我爸爸的escape車車用garmin
每次開他車車,用他的導航---感覺garmin不好用---用不習慣,地圖比例畫面沒辦法像papago依樣可以持續放到最大,我是不在乎產品品牌有無名氣,只要好用即可
所以至今我還是用我的老機---mio 168配上 papago 10------good~~~
Garmin要進入台灣市場...
口碑與品牌形象就是最好的背書
開這樣的主題,不是要引起大家的爭端,而是茶餘飯後,大家閒聊目前台灣 GPS 市場概況,
就像朋友聚會大家聊聊東南西北一樣,另外,透過這樣的閒聊,彼此分享自己所見所聞,
或許可增長大家的智慧,增加 GPS 市場的資訊。

GPS 的銷售紀錄,不像車子領牌登記般,可透過公信力單位統計並發表銷售紀錄,所以,各家的銷售紀錄有可能有三種狀況:
1. 誠實以告,不怕賣不好,靠的是有口皆碑。
2. 藉由數據膨脹,來塑造市場受歡迎的假象,藉以拉台公司業績。
3. 績優公司,賣好賣壞,以市場透明度為優先。

商場如戰場,我相信每一家公司都會在不違反財報公佈規範下,擇優公佈,所以大家看到市面上的數據,應都是僅供參考,非絕對值,因此,大家也不必爭相不下。

Mio 有 Mio 的好,GARMIN 有 GARMIN 的好,但市場都是短暫的,非永遠的,因為,消費者永遠是最現實的,消費者永遠都是主導市場的走向的。

不過,話說 Mio 與 GARMIN 相爭,目前的確打的很火熱,GARMIN 把 Mio 當作第一假想敵,Mio 也把 GARMIN 當作第一假想敵,誰也不想輸誰。但回歸現實,就個人目前接觸到的市場,的確 GARMIN 是佔了上風,這也是消費者口耳相傳,利害的地方。因此,在 GARMIN NUVI 出現後,個人覺得 Mio 處境會越來越艱困,所以,想建議 Mio 主事者,就誠如之前也建議過一樣,商場如戰場,贏家永遠是時間的善用者,縱使 Mio 有好的未來規劃,但若時間錯過了,好的計畫也會變成是垃圾,因此如何再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抉擇,這是很重要的。

最後,也誠如之前建議 Mio 主事者一樣,GARMIN 目前的聲勢,靠的不是產品的優勢,而是靠著良好的服務口碑。

另外,或許,哪天各位可能會聽見 speaker 以 Mio 228 的歷史,來舉例說明商場上策略應用的重要性。

小弟才疏學淺,了解 GPS 不是很深入,但要建議網友多聽聽 01 老闆們及各高手的意見,因為,他們常接觸各家公司的主事者,也常拿到第一手資訊,所以,他們的資料正確性幾乎都很高,他們對各公司的狀況及市場的走向都很了解。
cychiug大大

坦白說您的立意很好
但是這2家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公司
所以應該不會互相視為假想敵
1個是生產PDA、PDA GPS、純車用GPS、MOBILE PHONE(GPS)
1個是生產陸海空專業及民生的GPS

目前唯一相衝突的產品是:
MIO的268、136
GARMIN C320、Nuv、2610
(以上都是車用專門導航機,不具PDA功能)

不管誰把誰將上述產品打掛
還有其他產品可當活路

另外2家產品的客層也不一樣,產品定位不一樣、產品價格不一樣
有那麼多不一樣...................
銷售台數就意義不大了

所以樓上dzu0836、acne搬出Mio、Garmin、TomTom、Magellan的銷售台數
請問要怎麼比
就好像PC vs NB一樣,無從比起
真要比只能Garmin、TomTom、Magellan比起(都是純導航機,Garmin有少部份PDA GPS)


以上小弟的拙見,請指教!!

謝謝!!
是的,一開始,若以全面性產品而言,Mio 與 GARMIN 的全球定位不一樣,但是,商場上是瞬息萬變的,世界上不會有一家公司墨守本念,一成不變的,利之所向,趨之所向,這是鐵律。

其實,這裡談的是台灣市場,在台灣市場裡,能有利可圖的,大概是目前大家泛用的車子導航系統,包含車機式,手持式等等。GARMIN 在台灣的經營也是以這市場版圖為主,而 Mio 在台灣佔的也是這塊版圖,所以,個人才說,兩家在台灣市場裡是互為假想敵,而事實上也是如此。

車用導航系統,在國外已存在一段時間了,但現在才是真正上升曲線階段,這情形就猶如當年家用電腦市場興盛般狀況一樣。因此,任何一家有能力的公司,目前看中的也是這龐大車用電子市場,而紛紛投入產品的開發。台灣市場其實在業界的評估上,都是微不足道的,台灣市場真正的目的是華人市場的試金石,因此,在現階段還佔有一席之地,所以,各家也都在競相搶爭第一。

Mio 與 GARMIN 現階段的理念還是不一樣的,但 Mio 觀察起來是在轉型中。GARMIN 一向重視技術與研發,這中間包含軟體與硬體;而 Mio 著重的是硬體整合的研發,至於軟體是採用速食性開發方式,無明確自有技術,這有好有壞,但目前看來,這樣的做法會對 Mio 的殺傷力很強,因為時間是一個很大的因素。
mio要怎麼打?在我心中mio根本已經沒有參賽權了,這段話講的很重,但是聽過我講的原因之後你就會瞭解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一個公司最重要的就是誠信和服務,一個沒有誠信的公司怎麼會值得消費者相信,以往我每一週都會收到mio所發的新聞稿,mio新聞稿的密集度大概是業界第一,因為每一週都有新聞可發,密集的程度簡直就是要洗腦用的,不過就在我公開在版上說mio發佈不實的廣告文宣後我就在也收不到新聞稿了,是怎樣?mio怕被再次踢爆嗎?如果發的都是真實的消息那就不用怕啊,怎麼不繼續發新聞稿了,難到你們的公關部門就用這樣的駝鳥心態來處理嗎?更別提內部的主管居然懷疑我是為了利益而作的,有這樣的主管也真的是夠了問題發生不會先自我反醒,反倒是先咬你一口內部先消毒,自己做錯了反而沒事,難道你都不知道如果檔案真的被下載了,你會被告到死說不定你去年一年賺的都不夠賠,唉~無力,算了你的程度和能力就到這邊,下次再出包我一定不先講,等你上了再出手。

如果mio光是自己發一些自爽的文宣就可以滿足那也不錯,不過麻煩千萬別出來害人,現在不景氣賺錢不容易,看看268的事件,2月更新一版之後,現在已經5月了,後續的處理結果是什麼?想用空間換取時間嗎?反正等商品停產,消費者都換新機,這個問題也不用解決了是嗎?,看來mio除了沒有誠信之外還很駝鳥,01其實也沒什麼影響力(mio主管說的)也許對消費市場起不了什麼作用,但是我相信消費者不是笨蛋,沒有人會被騙兩次的,如果mio今天不能從根本的問題下手,那我覺得不用談什麼未來的,因為這樣的公司總有一天會被市場淘汰的,而且我相信那一天應該很快就會到來。
請多多點擊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Garmin 的 GPS 硬底子仍是臺灣一些速食型廠商無法望其項背,畢竟這方面而言 Garmin 可說是已達神之領域。

介面圖片不漂亮?廣告不夠多?這種全無高技術需求的東西真要做的話,一個月就有了。
廣告----這種全無高技術需求的東西真要做的話,一個月就有了。

不知道那些廣告公司的人看到會怎麼想喔~

不知道 Nike,acer,ASUS,IBM,NISSAN................. 等大企業的老闆看到會怎麼想喔~
原來他們每年砸下幾千萬甚至上億的預算買來的竟然是全無高技術需求的東西,
一個月就有了的東西耶!

真不知那些大企業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做廣告
把錢拿來買廣告時段就好啦!!把產品秀出來就好啦!!
何必跟廣告公司買創意呢?
創意在某些人眼裡是那麼不值錢耶!

大企業的老闆在想什麼??

喔! 還有!
那些製片公司看到應該也會開始質疑自己吧!
原來他們拍片全無高技術需求..........


我覺得有競爭才有進步
一家獨大不是好現象

操作介面花不花俏,原本不能就和 GPS 硬體研發能力劃等號;不然某公司每次都大發新聞稿,說 XX 日會有更新,結果咧?

NIKE 或其它大廠拼廣告行銷,但背後是堅實產品當靠山;咪來咪去那個呢?

拍廣告是一門專業,上文也不夠明確,應該是說非 GPS 技術性相關。但業主要求的是:「我預算給你,你 XX 日內給我生出來。」難道要和業主客戶說....我們耗時十年精心拍攝....一定讓產品大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