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yc wrote:小弟不才,想請問一下兄台開的是哪種車子,竟然可以爬上75度的山坡......(恕刪) 網路上動不動會看到有人開到超過 4、50 度的斜坡上去。幾年前 AUDI 有個在雪地裡的滑雪斜坡廣告,車子開上去,看起來應該很斜沒問題吧?那樣的坡道也"還"不到 40 度。所以,75度.....嗯
要打45度打成75度沒想到沒圍剿 =.=||對啦75度是崖.是崖啦那一段.才30度嗎??當時前輛車突然停住.大概有點上不去吧我離他距離又短被他突然煞車的舉動嚇到他上去後我打到L檔衝力不足還給我下滑一點只能說出遊當日幸好不是雨季不然.....
yolinda wrote:有大大說看規劃路境時不要跑灰色的路...(恕刪) 一般GARMIN的地圖色系我的觀察大致上是分為4種:1.紅色: 大多是國道,交流道,快速道路,隧道,高架道路,以及部分省道(如:省道61,省道78...等)~2.橙色: 大多是平面道路的 省道, 縣道 類的主要道路~ (但是這些道路同時也是屬於市區一般道路,因為部分也是在該縣市是有編排路名的~)3.黃色: 在市區大多是屬於一般級的雙向道以上的道路~4.灰色: 在市區大多是屬於巷弄道之類,以及未舖設路面~ (少部分還是有規劃雙向車道的,這不知道是屬於圖資問題,還是本來就是依照門牌巷弄設計的?)不過上述的 2跟3的顏色差別,在白天螢幕顯示模式是看不出來的, 用夜間顯示模式就可以分的很清楚... 要回報給GARMIN嗎? 不知道耶... 見仁見智的問題~ 如果有人覺得有需要時再自行回報吧~當然,上面的色系是針對市區城鎮之間的平面道路的分別, 在山區的山路一般都是上述2,3,4這三種,而山區第4種灰色道路一般到最後都是沒路可走的居多(也有例外的),那是當地住家的通路吧, 因為是平面地圖,所以看不到高度, 所以要分辨是不是山路就只能觀察道路的曲度, 一般市區平面道路都是很直且有規律的線條; 反之,山路的表示就是彎彎曲曲那種, 當路線被規劃成像小腸這種連續彎路時,你就要去分析為什麼是彎成這樣? 那就代表每一個轉彎都是往上且有斜度的道路, 短距離內連續彎的越厲害, 有可能代表坡度越高, 大家有空找一下平面地圖就大概知道了, 雖然我很少跑山路, 跑一兩次我就不想跑了, 太傷車, 沒有四輪傳動或大cc車根本很難跑, 尤其遇到對向來車, 更是搏命演出.... 一般在市區鄉鎮之間的道路, 如果你對當地路況不熟, 而且在地圖上看到有其它比較大一點的道路時, 這時後才不建議大家走灰色系的道路, 因為裡面的路有多小條? 是否可以有迴轉的空間? 這些都是在地圖上看不太出來的, 更何況在開車的情況下, 能不能原地撤退是主要考慮因素, 我覺得沒必要來承擔這種風險~ 上次在我家附近就看到貨運車開進高度限制不到3米的小巷道,上面是鐵軌,路寬只有一輛汽車可過,會車都不能... 完全沒有退路,迴轉更是不可能.... 當時我心想,可能又被導航來這裡了吧... 依照經驗法則, 當你進入小巷弄的時候, 除非前方的"橫向道路"有連接較大條的道路之外, 一般巷弄進入之後絕大部分的路都只會越來越小,而不會越來越大(少部分也是有例外的)~以上這是個人的看法~
這段小弟走過,請看軌跡圖。相信小弟,開車到奮起湖請走台18阿里山公路。這段的產業道路快到奮起湖有段『陡坡』,開車一定得一檔才能上,沒馬力的小車可能得下來用推的。這段僅適合農用車或機車。幸好小弟是從奮起湖下來,而且是騎機車,下坡時還有點煞不住,如果上坡呢?不敢想!若還有要上奮起湖的網友看到此文,159甲從半天岩紫雲寺之後的道路都算『產業道路』,汽車會車都很不易了,某些路段根本無法會車,而且轉彎處太多了。此路段真的只適合『機車族』或當地居民行走,外來客請走台18公路。
驛馬溪產業道路 我在88水災後走過, 那時台18修了很久,159甲到奮起湖到石桌是最先通的, 驛馬溪產業道路那時的路是最糟的, 泥巴一堆我開4wd的休旅車還算好開(剛通第一天我就走過了, 一個禮拜後路變得更好)至於159甲直通石桌這段, 也不難走, 有些會車路段注意一下, 該按喇叭就按喇叭幾年前 台18觸口上去12公里處整條路都崩了, 有改過道, 但那時修了半年這半年 遊客也只能走159甲上阿里山
yolinda wrote:大大請教您這個圖怎麼...(恕刪) 就把軌跡丟到這裡:http://www.everytrail.com若照片也有座標也會秀出哦!這是去奮起湖的路徑,回程走159甲。它有照片跟軌跡、車速、高度兩種模式可以觀看:按這裡檢視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