懇請板主重新開放 "Garmin StreetPilot 2610 背離市場需求, 是否會被 Mio 一拳擊倒?" 一文

Garmin 會在台灣維持二套圖資嗎? (City Navigator Taiwan, Topo Taiwan)
還是會放棄其中一套?
之前在留言板上看到玩家有此一說:

Taiwan Topo 雖然也可規劃市區道路,但相較之下,City Navigator在市區的道路法規和道路還是比較正確。

如果上述為實,那麼買 Taiwan Topo 5.2來取代舊版City Navigator的想法或許不夠完美…

多數人還是會痴痴地等新版的 City Navigator 啦。
歡迎參觀口木看盤室 http://rightgun.blogspot.com
出門路測去...試試新玩具...

主角是嶄新的Mio 268 3D語音可攜式車用導航系統,另一個主角是Sirf star III inside的GR-213,搭配的主角導航軟體是最新的Papago V9 3D智慧語音導系統...裝在車子裡面多壯觀啊!3D畫面真是美觀華麗,語音大聲又明亮,老婆看到都稱讚...




可是...我還是帶了60CS.....因為...它值得信賴!


那些長久以來享有諸多權利的人,忘了這是由許多人犧牲奉獻換來的。
GARMIN 的確在國外市場領先 Mio, 若台灣版 GPS 在台灣市場未達經濟量產 (包含軟體, 圖資等應用), 而持續鎖定 GPS 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者市場, 既使毛利比 Mio 高, 量若未放大到一定數字, 台灣市場隨時都可能收攤. 這個數字是甚? 又消費者不希望廠商降低售價?
GPS 硬體的開發, 已不是進入 GPS 市場的門檻, 圖資的維護及其它 GIS 的應用才是致勝的關鍵, 台灣地小街道變化快速, 道路密度比起國外還高, 要維護正確性高的圖資實屬不易, 台灣廠商最擅場的就是能很快反應各種變化, GARMIN 除了 GIS 的應用可以依附在其它全球性產品 (即 GARMIN 非台灣機種) 的開發外, 圖資方面 GARMIN 台灣就得自力更生, 各位猜猜, GARMIN 台灣開發台灣圖資的人員有幾位? 還是 GARMIN 台灣是依賴大輿或上河文化? 上河文化是一家對台灣付出相當大心血的製圖公司, GARMIN 台灣何不考慮將它買下或投入資金, 讓圖資的開發維護事權統一, 以提升圖資品質, 進而擴展圖資銷售.
值得思考.
是否意味著mio也需要把大輿或上河購買下來才能有利產品的推展
還有Garmin是否為金字塔頂端的消費品?.....這個好像有點(我沒有錢,但至少還買得起)
單就防水的功能,就覺得物超所值
如樓上的同學所說:八竿子打不著的產品
如何去比較功能及它的市場價格


我想這篇就在此止住好嗎
我也想看看最後的結果是否如標題所示
讓消費者及時間來考驗這二間公司的興衰
單個人的想法是無法改變一切
把它設為唯讀吧
1. 如果您常常趴趴走, StreetPilot 2610 500 個使用者自定航點, 可能無法完整容納您的航點記錄
2. 如果您有到潮間帶尋寶, 或到海邊戲水, 釣魚的興趣, StreetPilot 2610 無潮汐資訊
3. 如果您有觀星/賞月的興趣, StreetPilot 2610 無月出月落的資訊
4. 如果您樂與山林為伍, StreetPilot 2610 無航點逼近警示功能, 以警示土石流區域
5. 如果您常超速, StreetPilot 無速度警示功能
6. 如果您行動力強, StreetPilot 航跡記錄點數, 可能無法玩整記錄您的航跡
7. 如果您享受 3D 的樂趣, StreetPilot 無 GPSMAP 76 (TWN) 的 公路導航畫面

StreetPilot 2610 價格比 60CS 還高出 NT$12,000.
各位大大記得買 GPSMAP 60CS 可以再送泰國五日遊, 包含馬殺雞, 人妖秀 = StreetPilot 2610

freeman9955 wrote:
1. 如果您常常趴趴走, StreetPilot 2610 500 個使用者自定航點, 可能無法完整容納您的航點記錄
2. 如果您有到潮間帶尋寶, 或到海邊戲水, 釣魚的興趣, StreetPilot 2610 無潮汐資訊
3. 如果您有觀星/賞月的興趣, StreetPilot 2610 無月出月落的資訊
4. 如果您樂與山林為伍, StreetPilot 2610 無航點逼近警示功能, 以警示土石流區域
5. 如果您常超速, StreetPilot 無速度警示功能
6. 如果您行動力強, StreetPilot 航跡記錄點數, 可能無法玩整記錄您的航跡
7. 如果您享受 3D 的樂趣, StreetPilot 無 GPSMAP 76 (TWN) 的 公路導航畫面


雖然2610上面的都作不到,但是很多人還是會選2610,因為穩定、信賴、組裝品質、售後服務這些都是mio還要努力的部份。
請多多點擊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acne wrote:
GARMIN 的確在國外市場領先 Mio, 若台灣版 GPS 在台灣市場未達經濟量產 (包含軟體, 圖資等應用), 而持續鎖定 GPS
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者市場, 既使毛利比 Mio 高, 量若未放大到一定數字, 台灣市場隨時都可能收攤. 這個數字是甚?
又消費者不希望廠商降低售價?
GPS 硬體的開發, 已不是進入 GPS 市場的門檻, 圖資的維護及其它 GIS 的應用才是致勝的關鍵, 台灣地小街道變化快速,
道路密度比起國外還高, 要維護正確性高的圖資實屬不易, 台灣廠商最擅場的就是能很快反應各種變化, GARMIN 除了 GIS
的應用可以依附在其它全球性產品 (即 GARMIN 非台灣機種) 的開發外, 圖資方面 GARMIN 台灣就得自力更生, 各位猜猜,
GARMIN 台灣開發台灣圖資的人員有幾位? 還是 GARMIN 台灣是依賴大輿或上河文化? 上河文化是一家對台灣付出相當大心血的製圖公司,
GARMIN 台灣何不考慮將它買下或投入資金, 讓圖資的開發維護事權統一, 以提升圖資品質, 進而擴展圖資銷售.
值得思考.


您講到重點了,就是台灣的GPS市場沒有大到讓Garmin重視的地步。
說實在的,要不是Garmin在台灣有設廠,還真不曉得我們會不會有台灣版的Garmin GPS可用。

推薦您去看一本書"80/20法則",這大概是Garmin不投資大量資源在台灣圖資上的關係了。

企業間的併購或是投資,並不是說用嘴巴講講就好的,要考慮到綜效的問題,買下大嶼或是上河,可能對Garmin來說不是很大的費用,但是這筆投入所產生的績效會比的上將同樣數額的資金投入美洲、歐洲甚至是中國大陸市場研發嗎?今天買圖資對Garmin而言可能比自行投入還要划的來,相反的來說,要是有一天,市場真的大到讓Garmin無法忽視的地步,資金的投入也不是不可能的,在商言商,這就是商人的本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