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MIN 是~高架迷糊機? 重規迷航機?


5889 wrote:
謝了~但是,在台灣,...(恕刪)


沒錯,對於錯誤的圖資並沒有回報的義務。
但結果卻可能就要繼續在這段路鬼打牆直到換回 mio 為止。

我個人認為沒有完美的導航機,
所以在廠商願意接受我提出的圖資勘誤並於下次圖資更新就修正,
那為了我自己好,我都會盡量把我發現的錯誤一一回報,
哪怕只是個多車道指示錯誤或是實景圖不夠清楚。
5889 wrote:
謝了~

但是,在台灣,還有多少地方,像台76這樣?

而我只在中部3縣市繞,就發現台76,中彰,中投

都有這樣的問題!

而說真的,要是以後去到其它縣市

遇到同樣問題,是否還要再回報GARMIN一次?

那我買這GARMIN導航機,有何意義?

都給導航機,導迷航了,然後自己再找出路,然後再回報給GARMIN?

而這樣就好像,我們是花自己的錢, 在當GARMIN的偵探車? 幫忙勘查並回報路況?

所以,再重複我上面說過的話~

我們是花錢來享受導航機的方便性

並不是花錢來受氣,還要費時費力,時時刻刻,去注意和反應導航機的錯誤?

而這樣的導航機,使用起來,真的很累..........


是沒錯啦
您是沒有回報的義務
但您買了GPS不代表廠商的服務就終止
總得找些事情讓廠商為您服務
小弟做了也只是盡舉手之勞
自從有nuMaps回報機制後
截至目前為止
小弟回報新增景點336個
能夠享受成果不僅僅只有我個人
如果有私心,自己納為私房POI就好,又何必回報?

回頭想想
如果您沒做,又如何寄望別人付出或分享一些受用的文章及POI?
又若眾人都沒反應,各公司的客服是不是也都可以裁撤了?

您目前的所做也是在做問題的描述及反應
只是您回報的對象是在01上
如果把您在回文上的時間上挪出一些來對GARMIN做回報
相信問題很快就能夠直達GARMIN
而不是讓問題一直懸置著沒能解決
看了幾篇類似的發文, 個人覺得:你對民用機器的人工智能期待過高

前有板友也提到了 ,有些抱怨是因為消費者沒熟悉操作方式的緣故 , 3790T 可以高架平面切換 (算是對GPS先天對高度判斷的缺失做補強) 其他機種沒有這個功能, 但總不能以偏概全說Garmin 就是高架迷糊機

當然抱怨是消費者的權利

發文定這樣的標題 , 同為消費者, 了不起一同笑廠商, 但是身為研發廠商的立場呢? 會不會當成貼標籤?

全世界個人電腦的作業系統, 有大部分是微軟的天下, 那微軟被抱怨的還不夠多嗎?? 動不動就被駭客攻破, 電腦中毒, 補丁, SP 版,弄得大家人仰馬翻, 大家罵歸罵, 還不是繼續在用, 不然改用MAC, 也是會有一大堆抱怨. 每一次的軟體修改, 還不是集成了許多用戶回報的改進, 每次下載更新, 有感佩於人類智慧增長的貢獻嗎? 這已經不是花錢買的層次了

以目前人類的智慧, 微軟的東西算普及也還夠用了, 那Garmin 呢? 規模是微軟的多少而已?能有多大本事??


為什麼你要從MIO轉買 GARMIN ? 難不成自己的判斷有問題??

那你大可以丟了GARMIN 不用 , 不過想也不至於這樣 ,就像你自己說的: 濛濛阿用吧



stealth_leolai wrote:
全世界目前沒有任何一台民用機可以判斷上面跟下面......(恕刪)


其實只要時速超過70以上程式應該自動判斷(上面),當然下面有人不怕罰單,上面有

可能塞車,但走下面一定會遇到等紅燈,走上面時速高於50以上不可能有停車動做,

程式難道不能做一個類似電腦開機故障流程圖,用排除法去判斷橋上橋下 ? 至少離峰

時間一定不會出錯,難道衛星高度抓不準就無法克服 ? 不然最土法煉鋼導航機裝個最便

宜的水平儀,只要高架路口車頭向上就判定上橋,我不相信橋上橋下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我是外行人不懂,但我始終感覺有很多輔助的設備可以運用,不致於無解,價錢是因素

但怎麼都沒有廠商嘗試呢 ? 還要手動去壓橋上橋下,不科學又危險 !(相機的陀螺儀都

可以做那麼小一個成本也不貴,怎麼衛星導航一點點輔助設備都不肯搭載,搞不懂 ! )
我猜想用這個應該可以增加準確性吧,但是誰要架設這些呢?

http://gnss.cge.ntou.edu.tw/?q=node/19

5889 wrote:
這GARMIN 1450就給你搞迷糊

一下說我在高架上,一下說我在高架下

然後高架上要我左右轉,高架下要我再直直走

而我4年前的老機Mio C310,同樣路線,就不會如此!


再來是,未到設定的中途點時,我臨時要走另一條路

它也給我裝傻,發呆,就是遲遲不重新規劃路線

要不然,在重新規劃路線時,就給你慢吞吞的

有時在99%時,就給你定住好幾秒不動...就好像迷航了一樣?..(恕刪)



我的1480也一樣

高架上耍笨、

未按原規劃路線走時

它也給我裝傻,發呆,就是遲遲不重新規劃路線

要不然,在重新規劃路線時,就給你慢吞吞的

有時在99%時,就給你定住好幾秒不動...就好像迷航了一樣(同樓主1450的狀況!!)
i407 wrote:
我的1480也一樣

高架上耍笨、

未按原規劃路線走時

它也給我裝傻,發呆,就是遲遲不重新規劃路線

要不然,在重新規劃路線時,就給你慢吞吞的

有時在99%時,就給你定住好幾秒不動...就好像迷航了一樣(同樓主1450的狀況!!)


GPS有偏離航線的容許範圍,當實際行駛的路線與GPS所規劃的路線距離不夠遠且平行,常會有不重新規劃。因為距離不遠,GPS無法判斷是因為訊號偏差?還是實際位置變動?有興趣的話,可以行駛如台北市中山北路或台中市台中港路之類道路,試著快、慢車道切換,來驗證其他品牌的GPS是否也是如此!

朋友常說他的某品牌GPS都不會判斷快、慢車道,或高架與平面道路,個人淡淡地回答:『很簡單啊,把鎖定道路功能關閉』。會不會有後遺症?當然會換來的代價就是無時無刻定位點飄來飄去、時時重新規劃。所以鎖定道路功能有如兩面刃,有利必有弊。

1480的規劃會慢吞吞嗎?至少我的1370T速度還不差。而1480規劃時至99%定住不動,也有可能是未接收到衛星訊號造成的,所以您的位置是處於高架橋下?還是不利收訊之處?但在版上與您一樣的情形有多例,建議向GARMIN反應,以利軟體更新。
abule wrote:
其實只要時速超過70以上程式應該自動判斷(上面),當然下面有人不怕罰單,上面有
可能塞車,但走下面一定會遇到等紅燈,走上面時速高於50以上不可能有停車動做,
...(恕刪)


光是以上述的方式來判斷橋上及橋下的誤差太大, 系統必須考量種種路況, 橋上塞車可能就會因此誤判是在橋下, 相信原廠的程式一定有它判斷的邏輯, 只是看起來似乎沒有辦法讓所有人滿意.

現在使用 Garmin 遇到較多這種橋上橋下傻傻分不清楚的狀況, 小弟發現很多時候是發生在走的路徑跟系統規劃的路徑不同, 根據之前的經驗, 從國道一號新屋交流道南下, 如果剛好遇到塞車, 小弟會改走大溪-觀音的東西向快速道, 改走國道三號, 但系統已經規劃走國道一號了, 此時走在東西向快速道上, 系統就會不斷的重新規劃路徑, 而且建議下交流道迴轉再重新導回國道一號, 這時候系統它會 '預期' 你跟著規劃的路徑走, 這時如果你不下交流道, 但系統仍然會 '誤認' 為已經下高架橋了, 再加上它是平行的路段, 這也是最常會發生橋上橋下亂跳的情況.

對於上述的清況, 小弟通常是不理它, 當兩個路段的差異大到系統可以正常判斷時, 它自然會再重新規劃出一條正確的路徑.

--------------------------------------------------------------
(以下並非比較兩家何者較優, 單純是使用經驗分享, 而測試的路段為汐五高架北上及大溪觀音快速道)
以小弟的猜測, 看起來導航系統至少有二個參數影響判斷:

1.GPS接收所得的座標,行進的方向, 和圖資比對後, 得出 '應是' 在那一條路上.(是大家說的鎖路嗎?)
2.依據行車慣性, 判斷 User '比較可能是在那條道路上'

以小弟的經驗, 以上述不依規劃路徑走, 然後又剛好碰到這種高架及平面平行的路段, Garmin 較常發生高架及平面不斷變換的情況, 它的邏輯看起來比較 #1 條件佔的比率較高, 而如果是 TomTom, 碰到此種路段, 它並不常橋上橋下變換, 即使因差異過小而誤判了也也會一直保持在該路段, 直到差異大到系統自己覺得抓錯道路了, 它才會換到另一個路段上,看起來它 #2條件佔的比率會高一些, 也就是它會有智慧上的判斷, 覺得你比較可能開在那條路上)
FB: Pctine
abule wrote:
!(相機的陀螺儀都

可以做那麼小一個成本也不貴,怎麼衛星導航一點點輔助設備都不肯搭載,搞不懂 ! )

我想不是單單硬體成本問題而已!
如果您有Garmin的戶外機,您可以試試,拿著它到戶外,放在地上一段時間,然後,回家看航跡
您會發現,航跡不是一點,是一堆航點,在某個範圍內。
也就是說,機器無法確認精確的位置,只能知道在某個範圍內。
假設您以時速36KM轉彎上橋,36KM/h = 10M/s,一般戶外機最快1秒記錄一次,所以,剛好在誤差範圍之內。

附加說明:
1. OREGON 400t固定放在一點時,航跡也真是一點。(有一次我用過朋友的OREGON 400t去爬山,同時帶著我的Colorado 400t,在中午用餐休息時,OREGON 400t的航點只有一個,而Colorado 400t是很正常的一堆點。得到這樣的結果,真不可思議。我不知是不是每隻OREGON 400t都這樣?)
2. 記得有些機種可以一秒記錄2次(忘了那一個機型,還是哪一個GPS晶片規格?)。如果哪天出了一秒可以記錄10點的GPS晶片,那麼,才有機會過濾不好的點,縮小誤差範圍。

pctine wrote:
(以下並非比較兩家何者較優, 單純是使用經驗分享, 而測試的路段為汐五高架北上及大溪觀音快速道)
以小弟的猜測, 看起來導航系統至少有二個參數影響判斷:

1.GPS接收所得的座標,行進的方向, 和圖資比對後, 得出 '應是' 在那一條路上.(是大家說的鎖路嗎?)
2.依據行車慣性, 判斷 User '比較可能是在那條道路上'

以小弟的經驗, 以上述不依規劃路徑走, 然後又剛好碰到這種高架及平面平行的路段, Garmin 較常發生高架及平面不斷變換的情況, 它的邏輯看起來比較 #1 條件佔的比率較高, 而如果是 TomTom, 碰到此種路段, 它並不常橋上橋下變換, 即使因差異過小而誤判了也也會一直保持在該路段, 直到差異大到系統自己覺得抓錯道路了, 它才會換到另一個路段上,看起來它 #2條件佔的比率會高一些, 也就是它會有智慧上的判斷, 覺得你比較可能開在那條路上)


其他人的經驗小弟看了版上才知道
但依據小弟長久使用GARMIN的經驗
縱使實際行駛已偏離GPS所規劃的路線
他還是牢牢顯示在原始的平行路線上
鮮少有橋上橋下,或左右車道不斷變換
除非訊號誤差或偏離距離夠大,系統才會改變GPS位置或啟動重新規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