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MIN NUVI 出現, Mio 系列怎麼打 ?

lonewton wrote:
台灣 "一些" 速食型廠商 是指那些廠商,台灣的廠商好像也不是很多,寫出那幾家好嗎,覺得台灣廠很爛


matika wrote:
其實我最擔心的是一堆小公司跳進來玩, 原本可能是幫大廠代工某個零件的; 見到市場好
像量滿大, 就跳進來, 也跟著砸了許多$$在行銷上, 是滿厲害的, 搞得連巷口賣麵的都知道
他的廣告是啥阿姨的; 問題是, 他有沒有辦法提供持續的服務? 該公司可以不玩這產品,
那已經買的消費者不是活該倒楣?

但很遺憾, 已經有n家小公司跳進來...各位, 慎選產品啊~


這就是我擔心的啊

有作BT GPS or GPS mouse已經跳進來作PDA GPS了

或一些以前沒聽過的廠商也進來了

lonewton大大您可以search一下

這種公司很多喔

而且大部份是有硬體,但沒自己的導航引擎或圖資(買papago或其他)

2者兼備的只有Garmin、Mio

(不確定Acer、Asus的導航引擎是不是拿papago或men改的,因為小弟沒用過,請其他大大補充)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30&t=140891&last=1218142

看了這麼多 Mio 用戶對產品抱怨....而Mio又不正視這個問題,個人有些想法?

1. 居然將沒有成熟穩定的產品賣給客戶,把客戶當白老鼠實驗真的很有微軟作風。
2. 修正的更新軟體居然問題更多,這點微軟可能要向你甘拜下風。
3. 看來有可能因為是公司技術能力不足而導至狀況。
4. 也有可能是公司內部管理出了問題。
5. 欠缺企業道德利用媒體亂發新聞,更棄消費於不顧。
6. 也許公司財務出現缺口,那有心力管消費者。

雖然我沒買過 GPS 產品,但我已經知道購買產品要避開 Mio 這家公司,
網路的力量是驚人的,最好 Mio 改變態度,否則我相信不久的將來 Mio 將在台灣消失。

ps. 至於 Garmin 與 Mio 也沒什麼好爭論,兩家完全是不同 Level 公司,
能與 Garmin 競爭的應該是 TomTom。
lonewton wrote:
Garmin的GPS技術很神,但不代表它的產品很神。
M廠的某些產品卻實為人垢病,但不代表G廠的產品就無懈可擊,講話還是客觀

臺灣的高密度立體高架道路對非車機型 GPS 都是先天無力之處,而我會下這結論也只是依據在美國用了七年 Garmin 的感想;這七年間我也用過別家車機,到頭來還是對 Garmin 完全死忠。

速食型....

臺灣手持型 GPS 代工已有一定成熟度,再加上如 Papago 這類也可授權(Garmin 不賣);因此若有新公司想進來東買西買拼一套新產品賣,相對難度並不高。

LYB wrote:

我只希望GARMIN不要一再發表一些讓我晚上睡不著,讓我一直想要買的產品!

偏偏每個產品都想買!那會對我產生很大的困擾。



加分啦!這句話真的是道出很多人"內心的掙扎"呀!
matika wrote:
其實我最擔心的是一堆小公司跳進來玩, 原本可能是幫大廠代工某個零件的; 見到市場好
像量滿大, 就跳進來, 也跟著砸了許多$$在行銷上, 是滿厲害的, 搞得連巷口賣麵的都知道
他的廣告是啥阿姨的; 問題是, 他有沒有辦法提供持續的服務? 該公司可以不玩這產品,
那已經買的消費者不是活該倒楣?

其實我覺得這倒是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因為死的是那些不知死活插花跳進來玩的小公司
或是後續服務跟不上銷售速度的不健全公司
以及不會行銷不會賣的低調公司
能活得下來的經過這一陣子的廝殺
體質也就算是通過考驗了
之後應該會活得很好

至於那些買到『已經或即將掛掉的小公司產品』的消費者
就當作上一次當學一次乖
會去買這種產品的消費者
無非是因為價格低或是被廣告洗腦
而沒有先作功課的結果
也算是花錢買教訓

對於眾多廠商紛紛跳下來這個圈子廝殺
我是樂觀其成
這樣才能刺激出好商品
也才能讓價格快速壓低
當使用率普及後
可以獲得的資訊跟功能一定會更多
抗議Mobile01站方黑白不分亂停權,即日起關閉帳號不再參與討論
LYB wrote:
...我只希望GARMIN不要一再發表一些讓我晚上睡不著,讓我一直想要買的產品!
偏偏每個產品都想買!那會對我產生很大的困擾。

給分~
對啊~
我倒不煩惱mio怎麼打,我是煩惱這群買了mio268的使用者該怎麼辦
有誰能救這些被判死刑的mio268使用者

拍郎 wrote:
其實我覺得這倒是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因為死的是那些不知死活插花跳進來玩的小公司
或是後續服務跟不上銷售速度的不健全公司
以及不會行銷不會賣的低調公司
能活得下來的經過這一陣子的廝殺
體質也就算是通過考驗了
之後應該會活得很好


其實現在真的有種感覺, 做GPS好像變的有點像賣蛋塔一樣了,
才會有這些小廠跳進來, 也許想說賺一筆就跑了也說不定.

目前大略有幾種廠商在玩GPS.
1. 以GPS為核心事業的- GPS產品就是他們的全部.
2. 做GPS周邊的- 看到市場熱絡而想撈一筆的.
3. 做GPS module的- 技術能力又比2好些.
4. 做全球品牌行銷的- 策略性產品.

在市場成長及胃納量有限的狀況下, 2號會先出局, 對市場的影響
就是殺低價格出清, 消費者雖然樂觀其成; 但是也很可能因貪便宜
而買到無後續服務的產品; 而產品殺低價的影響, 會促使大部份的
廠商cost down, 無論是在包裝/產品設計/軟體內容等...國內市場的
讀卡機/MP3 乃至於PC/NB就有這樣Cost down殺價競爭的趨勢.

我只能說, 消費者如果能以最低的價格買到他要的產品固然很好,
但是真的要小心後續服務; 而且價格不應是絕對因素, 功能性/服務/
品牌形象都應一起考慮. 就在商言商的角度而言, 當廠商有基本的利
潤, 才有機會放入更多的軟體內容或配件, 甚至有研發新機種
小酒蟲 wrote:
臺灣的高密度立體高架道路對非車機型 GPS 都是先天無力之處,而我會下這結論也只是依據在美國用了七年 Garmin 的感想;這七年間我也用過別家車機,到頭來還是對 Garmin 完全死忠。...(恕刪)


我覺得在台灣還有另一個大問題,就是都市道路規劃以及圖資問題。

例如,到現在我們都還沒有全台灣的門牌號碼可以查詢導航,而就算在可以使用的台北市,查出來的位置還常常不準... 關於門牌規劃這件事,我想在台灣的導航系統想做得好,大概是很難很難的了... >"<

todau wrote:
我覺得在台灣還有另一個大問題,就是都市道路規劃以及圖資問題。

例如,到現在我們都還沒有全台灣的門牌號碼可以查詢導航,而就算在可以使用的台北市,查出來的位置還常常不準... 關於門牌規劃這件事,我想在台灣的導航系統想做得好,大概是很難很難的了... >"<


門牌那檔事本來就只是參考就好了,連景點位置都會位移了,更何況......
交通法規的問題,只能怪咱們的偉大xx朝令夕改
今天這地方可以直行或迴轉
明天可能就變成逆向或禁止迴轉
加上上下班還有調撥車道
再神的GPS也會被打敗的

總之希望TOMTOM趕快進來台灣市場
到時候GARMIN受不了壓力後
更高階機型就會傾巢而出
USER即能享受與國外同步的新科技
最後贏家還是消費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