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照刊
"我們一般民間所能擁有及應用的,就是第三部份。計算原理為:每個太空衛星在運行時,任一時刻都有一個座標值來代表其位置所在(已知值),接收機所在的位置座標為未知值,而太空衛星的訊息在傳送過程中,所需耗費的時間,可經由比對衛星時鐘與接收機內的時鐘計算之,將此時間差值乘以電波傳送速度(一般定為光速),就可計算出太空衛星與使用者接收機間的距離,如此就可依三角向量關係來列出一個相關的方程式。
一般我們使用的接收機就是依上述原理來計算出所在位置的座標資料,每接收到一顆衛星就可列出一個相關的方程式,因此在至少收到三衛星後,即可計算出平面座標(經緯度)值,收到四顆則加上高程值,五顆以上更可提高準確度,這就是 GPS的基本定位原理。"
小弟是拿GARMIN的LEGEND T, 三顆衛星的確可以定位, 顯示的是"2D定位", 而且誤差值很大. 收到四顆以上就會顯示"3D定位", 誤差值也明顯縮小了.
Big Cat
<!--引言開始 (您引用了全部文章,請適度引言)-->
sendo wrote:<!--引言結束 -->
當然,要是有辦法預先知道接收器上的時鐘改正量,
而且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時時鐘改正量當成常數代進平差,
這樣的情況下 3 顆衛星就足以求解,
只是精度恐怕會很差...
不是精度很差,而是毫無精度可言,GPS接收機的破爛石英鐘和GPS衛星的原子鐘精密對時,是整個衛星定位技術的精華所在,X、Y、Z、T中最不適合估計的值就是這個T了。只鎖定三顆衛星的情況下,GPS不會估計時鐘改正量,而是估計高度。三顆衛星只有2D定位就是這麼來的。對於某些特殊應用(如海上航行或有等高線圖資),有些GPS甚至可以設定高程值(手動或由圖資輸入),以加強平面定位的精度。
<!--引言開始 (您引用了全部文章,請適度引言)-->
Haily wrote:
我也來亂一下
其實氣壓高度經過校正會比GPS準確, 因為以海平面做基礎. 雖然他會隨天氣改變...
GPS靠衛星算出來的, 由於地球表面不規則狀, 重力也會改變, 所以高度就粉不準了, 不過反正我們不是做測量的, 就不要太計較吧. (我記的Mic有詳細的文章說, 我寫的不一定準)
登山的人, 大概都會用GARMIN的VISTA及SUMMIT機型, 原因就是GPS得靠天吃飯
看不到天, 就無用武之地了, 登山的時候在樹林, 山谷裡面的機率很大, 此時GPS收不到的機率極大
PS. GARMIN的VISTA及SUMMIT機型還有電子羅盤, 也是很重要的功能之一
氣壓高度計和GPS高度值誰比較準,那要看用什麼尺度來衡量。GPS在大尺度和長時間上比氣壓高度計準,但是小尺度和短時間中,氣壓計提供較好的解析度。
這就好比問日晷和機械表誰準?從長期來看日晷最準,但是機械表可以提供到秒的解析度。
至於電子羅盤,忘了它吧。一個登山用Suunto、Silva...之類的傳統羅盤都有2°的解析度,加上一些輔助裝置,甚至可以達到0.5°,更重要的是,這些東西都不怕沒電。
一般用三個衛星就可以了,這跟地球圓不圓不是沒關係的,第四個是備用
但你說的精準度的觀念是對的
一般因為大氣關係和一些電子干擾所以會算出誤差很大
這時就在地面上設一個校正的訊號台,先算出誤差值
其實有點像打靶
所以一般GPS會收三個衛星的訊號,並算出位子
再從地上的校正的訊號台, 加減誤差值
記住每個地方的誤差值都不同,要是校正的訊號台越多
GPS的準確率越高,也不會有高度的誤差
cygnet wrote:
雖是外行還是要說些內行話…
請查閱相關資訊…
高度一直是 GPS 的罩門,老實說 以小弟看過各式各樣的 GPS 來說,
PDA+GPS 上算是最不準的,原因是它是原始資料,完全未經處理,
以國內這幾家電子地圖軟體來說,連GPS資料過濾處理,坐標轉換等都不是弄得很理想,
高度值是僅供參考…
衛星分佈是決定坐標精度的因素,通常來說正上方衛星夾角過小無助與精度,但與高度有關,如果地球是完美的球體,問題容易解決,但實際是不規則體外加大地起伏,
所以理論上如果有全台大地模型資料庫加坐標位置可得正確的高度,
否則最簡單的來說,以等高線圖定位,你在500M線上,高度可當作是 500公尺,
更密則可得更接近的,但前提是 GPS 精度也要準才行,否則相距30公尺,也許就是斷崖、山谷之別…
Zulu wrote:
Haily wrote:
我也來亂一下
其實氣壓高度經過校正會比GPS準確, 因為以海平面做基礎. 雖然他會隨天氣改變...
GPS靠衛星算出來的, 由於地球表面不規則狀, 重力也會改變, 所以高度就粉不準了, 不過反正我們不是做測量的, 就不要太計較吧. (我記的Mic有詳細的文章說, 我寫的不一定準)
登山的人, 大概都會用GARMIN的VISTA及SUMMIT機型, 原因就是GPS得靠天吃飯
看不到天, 就無用武之地了, 登山的時候在樹林, 山谷裡面的機率很大, 此時GPS收不到的機率極大
PS. GARMIN的VISTA及SUMMIT機型還有電子羅盤, 也是很重要的功能之一
氣壓高度計和GPS高度值誰比較準,那要看用什麼尺度來衡量。GPS在大尺度和長時間上比氣壓高度計準,但是小尺度和短時間中,氣壓計提供較好的解析度。
這就好比問日晷和機械表誰準?從長期來看日晷最準,但是機械表可以提供到秒的解析度。
至於電子羅盤,忘了它吧。一個登山用Suunto、Silva...之類的傳統羅盤都有2°的解析度,加上一些輔助裝置,甚至可以達到0.5°,更重要的是,這些東西都不怕沒電。
想不到以前的文章又被挖出來了, 卻發現沒有回應...
GPS高度的用途, 理論上大家都已經清楚, 可是實用上有先天問題如我所說 GPS接收不良情況. 在使用過 Garmin eTrex 與 Vista T 後的經驗顯示, 當你把他當一個紀錄裝備使用, .純用 GPS 紀錄的高度紀錄, 會有許多斷點, 不明就裡的看起來好像跳堐, 完全是接收問題, 要不斷的能鎖定四個衛星, 有時候在山裡是很困難. 可是Vista T就能得到一個完整的紀錄, 並且可以與GPS高度互相校正.
電子羅盤也是很實用, 當定點的時候, 地圖該轉哪個方向才是正確的, 這是很頭痛的問題, 地圖上空有路線, 可是你卻分不出方位. 傳統羅盤對傳統地圖的確很完美, 可是還是有人會看錯, 而且很要命, 因為人再狀況不好的時候, 錯誤率會升高. 而且電子地圖對上傳統羅盤, 錯誤的機率與一般地圖完全一樣, 等於走回傳統. 可是一但有電子地圖配上電子羅盤, 地圖隨著你的轉動而跟著轉的時候, 錯誤率大大降低. 當然GPS能再行走十幾公尺後算出方向, 可市往往這時可因為接收不良加上陡下坡返頭而白耗了一些體力. 這是痛苦的體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