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物色一台 家裡用的15.6筆電
在賣場看到 展示機
第一眼的印象 哎唷 這台有點漂亮的筆電 不貴耶!
GPU還是GTX 960M的!
後來做功課一陣子之後,去賣場抱回家。
升級128G M2 創見的SSD。
我之前用的機子是MACBOOK PRO 13,還有THINKPAD X230。十年前玩過好幾台日系筆電。
目前上面兩台都在服役,MBP 13是2009年入手。已經快六年。
這幾入手之後,覺得對acer的產線一整充滿感慨。
明明就可以做出不錯的筆電。為什麼到現在才把V15 Nitro這種好物端出來。
優點:
FULL HD:
亮度適中,對比度超有水準。黑色夠黑,紅色夠濃。看excel檔案,pdf檔案效果不輸蘋果。
而亮度開兩格(2/11)在星巴克就已經很清楚了。
類金屬質的轉軸:
在這個NB外觀蘋果化電競化的時代,這樣的設計太特出了。鈦金屬色的外觀意外的帶來一種低調的不張揚的華麗。
散熱孔分布在下方,熱源由雙風扇排出。17吋的版本還有特殊的反向旋轉排塵功能。
外觀視覺:
它沒有特別的薄,但是邊邊的窄收線設計,創造了視覺上輕薄的效果。
形狀類似ultracbook的外觀設計,意外的有一種效果,就是放在電腦包裡形狀很合,很好帶。沒有沈重累贅的感覺。
隨機附的攜行袋是TARGUS代工,設計非常簡潔好看。適合有型的上班族。
在視覺上它其實不是最輕薄的,但是外形的確有輕薄的錯覺。
不過還好沒有買17吋的,不然就很難帶了;但是17吋展示機畫面的確是蠻爽的。
上蓋天板:
格紋霚面,看典雅耐用。
電池續航力:
星巴克上網1.5hr電力,用40%的電。大概是可以撐快五個小时左右。
這樣可以做很多事了,打很多報告,做很多文書了。
缺點:
電源線:
真是一大敗筆,又大又重又厚。厚!很不好帶。
如果可以改成大面積薄形,加上耐操耐刮的外殼,就很實用了。
然後沒有纏線的貼心小設計(MBP,thinkpad)全系列都有。
觸控板:
跟以前比已經很不錯了。
但是現在這個時代,不跟APPLE看齊是不行的。
MAC上可以不用mouse,但我覺得如果工作的話,還是要有一支好用的才行。
雜感:
WINDOWS 8 的難用真是害了它。跟輸入法奮戰了很久,沒到win8 的輸入法概念竟然跟MAC OS一模一樣。
我知道WIN 8裡面有許多用意良好的設計,但是學習曲線忽然變得很高啊!
差距大概是這樣:
win 7 ----------------------------------------------------> win 8
Mac snow leopard ------> Yosemite
acer裡面內建的軟體 除了備份還原之外,會讓使用者摸不著頭緒這些軟體是要做什麼的。
人家說這是bloat ware(吹牛軟體),但我覺得真的很可惜啊
那麼多工程師開發了軟體,但是身為使用者的我完全提不起興趣。
先到這裡,等下再來分享我輸入法的設定。
------ 系統乾淨備份的作法。
使用時機:重灌,換HDD,換SSD
acer eRecovery Management 是很好用的軟體。
不過用法是google 不出來的,真正的教學 在官網裡
首先要先預備一支32GB 的隨身碟 (我是用創見的JF790W 32GB的),然後讀下面的官網教學
1. 建立USB修復磁碟
2. 將作業系統還原至出廠預設
結果自己操作一次的結果,發現剛買的新電腦的系統的許多微調設定,根本與業務在賣場做的有出入。我看業務根本是拿別台電腦做的還原檔直接灌下去的吧。
IE的畫面顯示的相當清楚,字體大小適中。
如果你是在賣場升級SSD的,自己再重來一次吧。
小惡魔新聞台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