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880518 wrote:
兩片碳纖布是100%碳纖沒錯~
但以此面板來看兩層碳纖布中間夾一層玻纖加熱加壓成為成品!
因為這是在同一製程完成的(logo是後面再貼上去的所以不在此製程),
所以小弟認為它的成份的確不是百分百碳纖!
如果Asimo118大哥的定義是說面板中含有100%碳纖布的成份這當然也正確!
每個人多少的看法及定義不同~
小弟只是把工法成份告訴大家讓大家參考!
有人認為它是百分百碳纖也好,有人不認為它是百分百碳纖又如何呢?
各自有各自立場,只要您喜歡它就去買吧!
不過我是不會買的....哈哈~~~
碳纖是硬,玻纖是韌,
100%純碳纖的強度並不會很好,
這種東東,應該是叫做複合材料,
複合材料強度除了材質之外,還有"布"的編織方式,和"貼"的地方。
前面有位提到 Kevlor不知道是不是Kevlar???
Kevlar(克拉纖維)這是做防彈衣的材質,相當貴,
如果也加到碳纖的複合材料裡,當然也不算是100%碳纖了,
碳纖維其實也沒啥了不起,現在的網球拍幾乎都是碳纖維的了。
但玻璃纖維成份較多的,球拍會比較軟。
IPOD NANO上市之初,
有許多消費者抱怨當他們把NANO放在褲後袋,面板容易破裂,
說實在的,用常識判斷這樣當然會破,
但蘋果道歉並補救了,
為什麼呢?
因為當初夾布斯先生在介紹NANO面市時,就是從褲後袋拿出來的,
對消費者來說,這就是一種廣告,廠商必須對自己的廣告負責。
再舉一個例子,
「媚登峰」最近才因為一則豐胸廣告被判敗訴,
他們找了上圍不同大小,但身材相近的模特兒拍攝廣告,展現豐胸是有效的,
但消費者實際試用後,並沒有獲得相同效果,
如果能以「廣告創意」推託,消費者權益何在?
創意是好東西,但不能無限上綱,
不然我們也不必設立公平交易委員會來管理不實廣告。
廣告當然可以有創意,但不能是欺騙,
我是不知道這台法拉利機是不是真的能承受這樣的重量,
但如果這支廣告只是要展現外殼很強硬,還有很多方式可以表達,
選擇以「承重」的手法呈現,
在我的認知裡如果有消費者依樣畫葫蘆,
ACER就必須確保法拉利機能正常運作(螢幕當然不能破,不然怎麼用?)
lievil wrote:
ACER就必須確保法拉利機能正常運作(螢幕當然不能破,不然怎麼用?)
不過他廣告字幕並沒有說 [ 經過踩踏之後,功能正常 ] 的字樣且有打上,[ 廣告效果,請勿模仿 ]
的字樣,APPLE,媚登峰比起來好像是不一樣的的比較,媚登峰如果打上 [ 廣告增大效果,實際
豐胸效果個人不依 ],相信就不一樣了。
APPLE的案件也很難和台灣的國情聯想上,在外國尤其是 美國 如果去麥當勞吃漢堡自己跌倒
都有人告贏 麥當勞 的案.......
台灣在整個創意上真的離國際市場差距很大,有一個挺有創意的廣告其實沒那麼嚴重唄 ~
我的信箱中常常會收到朋友寄來的一些有趣的片子,來源大多是 國外的廣告,創意誇張的效果多
的是,也沒聽說過有什麼被告的案例。
例如 海尼根 啤酒廣告,創意廣告太多了而且也大多都是誇張效果的,我還甚至看過國外的 " 保險
套 " 廣告,是因為他掉了 那個牌子的保險套,所以一堆女人要和他走 ,那如果我買了他們的套子
丟在別人面前,如果那個人沒和我走,我難道要告保險套公司說他騙人......

創意是無限的,創意也是廣告生存的目的,只要他不是刻意的誇大不實要欺騙消費者,其實是沒
有那麼嚴重的,單純就 " acer 的廣告 " 看來,可以很明顯的分出,他們是 " 創意 " 還是 " 欺騙
消費者 " 。
快敗了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