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腦美國買比台灣便宜..感謝100多樓的回覆

bar0106 wrote:
可是公司的開支分攤就是要那麼多..
你說賺什麼? 台灣整個市場可能沒有一個國際購物網站(amazon之類)的兩成..
賣低了, 說不定連台灣分公司都養不起....

論起雙A, 那其他筆電廠商根本就是搶劫了..

我就說, 覺得好賺就自己下去, 就像一堆人不相信光華店家並沒有暴利..
去做就知道......(恕刪)


美國的整個管銷成本又不知道貴過台灣多少倍. 這個因素也要考慮進去才行啊.
你說的因素我懂...我說的因素也是事實. 就是我沒經營過台灣跟美國的銷售系統, 在此無法來量化成本上的差異.
不過要是你看過美國的租金, 人事費用等固定開支後, 你搞不好會偷笑台灣真是太便宜了.

還有, 我很早前就知道電子零售業跟傳統的菜市場形態差不多...賺的都是薄利...
現在在討論的是為何有辦法做到跟美國差不多價錢的事, 國內的廠商不做.
Sony Nex-3, Voigtlander Bessa R2A, Nikon FM2
brexchen wrote:
美國的整個管銷成本又...(恕刪)


其實美國甚至歐洲.. 台灣雙A很少有直營維修點..

為啥? 貴啊.. 一個點在台灣都是兩三百萬起跳..
看皇家在台十幾個點.. 一個月要多少開支就可以算算了...

整個美國華碩好像只有一個點... 其實絕大部份國家都是一兩個點.
好像只有中國大陸維修點較多... 原因應該很簡單, 人多(需要維修)賣多(新興市場)成本低(經營)...
像在美國, 主要都是靠DHL快遞去維修...

美國跟台灣市場規模可以差上十倍...用人口及所得水準就差不多..
但以美國經營模式, 是不可能比台灣貴上十倍..
其實在國外, 很少有像台灣光華商場, NOVA這種電腦大賣場.
有, 也是很少, 甚至種類也不多, 以美國來看, 都是大宗採購再配銷下去..
台灣光華商場這種一家小小店面, 就擺來幾十來種的筆電在外國並不多見..
倒是他們網路購物比台灣盛行得多, 所以就是這些大型購物網站興起...
前面有樓上說過, 它們特點就是有量.. 議價能力很強...
像最近年底銷售旺季, 有些誇張到極點的促銷專案... 擺明就是虧本賣..
但是廠商一樣要配合.. 為啥? 以後才有訂單啊... 你不配合市場衝買氣就得罪這些經銷或大盤了..

總之, 不要覺得這行好賺, 連IBM都賣掉自己PC部門了..
那些訂價偏高的日系筆電現在也都節節敗退, 虧損連連了...
台灣廠商真是凹死底下人, 拼一點點的毛利, 用價用量把公司獲利及市場撐起來的...
想想, 一個已經沒啥高超技術力就可以進入的產業, 怎可能會有高毛利呢?

brexchen wrote:
說到底, 我只是對這個議題感到有興趣...想跟大家討論一下. 還有講點我自己的想法....(恕刪)


其實就是這樣,無論基於什麼樣的理論或動機出發,網友們的各種觀點都有其存在價值和言論自由,大家正反俱呈、各抒己見,可以提供更多元的資訊,也激盪出更多的想法。只要不用貼標籤的方式來面對不同的意見,其實可以發現大家的差距並不遙遠。
brexchen wrote:
大家的討論真熱烈. ...


ishtar wrote:
換線的成本差異沒有那麼的大,再加上兩地的運費差異,應該可以打平。 不過,ODM不太喜歡接小量的單倒是真的。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量大,Costco、Walmart或BestBuy一次下單可能是五萬台或更多,量一大,他就有很強的議價資本。台灣的機種,有哪一個可以相同的型號規格一次進五萬、十萬以上?
你不接?那我就轉單給別人。-->損失市佔率及市場
...(恕刪)


是的. 其實還應該在加上美國的管銷成本比台灣更高才對. 美國的人均收入比台灣高這麼多. 所以在美國的銷路成本比台灣多更多. 售價應該要加上去才對啊.

我這次比的是台灣美國都在販賣的機種. 大單小單一次批量生產, 生產成本是接近一樣的. 就看acer有沒有想把它靠大單吃下的獲利, 讓台灣的鄉親也分上一點....這邊講的都不會讓生產單位有虧錢喔!
(恕刪)



雖然同樣是acer,不過台灣跟美國算是不同的公司,自負盈虧。 所以大單的獲利,台灣的大概只能喝點湯(抽成)。

另外,還有個東西叫做marketing fund,有這個東西,你才可以把東西以更低的價錢賣,這不是筆小錢。 當你量多時,才有機會拿到。

還有就是為了衝市佔率,低價競爭


另外,當我今天的量大時,我還是可以只要賺一樣多的錢,這樣分攤下去,每台機器的有形及無形成本,就會低很多(相對於台灣)
Miracles are things we make for ourselves. Here, and now
你們太小看這些公司了

幾百萬????

你以為他們是彿心來的

別傻了

這些保固內的東西冤有頭債有主
誰???
供應商
誰的元件出問題把屍體退回去

除了要扣款外還要加處理費

官方的維修中心是營利事業單位
利潤中心
賺錢單位
你們還當是負擔

不然維修零件為啥不返還????

講的振振有詞

要不我幫他們開一家
一切按照原廠sop作業
不收權利簽約金
我幫他們負擔
修這東西你以為多高科技

騙阿財






bar0106 wrote:
為啥? 貴啊.. 一個點在台灣都是兩三百萬起跳..
看皇家在台十幾個點.. 一個月要多少開支就可以算算了...
同一個老板
就左邊口袋右邊口袋
老板是廣大的股民

美國公司不一樣那政府要查一下了
美國公司用誰的錢???

高層經理人自掏腰包開的公司???
那也不能用acer

中高層開的公司大多是供應商
去蘇州上海酒店看一下就知道

ishtar wrote:
雖然同樣是acer,不過台灣跟美國算是不同的公司,自負盈虧。 所以大單的獲利,台灣的大概只能喝點湯(抽成)。
BrianChung wrote:
關於樓主的看法跟不滿...(恕刪)

這種事不是到處都有嗎?
而且不只電腦吧....很多東西都是啊
那就去國外帶回來吧
或是...般去國外住
bar0106 wrote:
其實美國甚至歐洲.. 台灣雙A很少有直營維修點..

為啥? 貴啊.. 一個點在台灣都是兩三百萬起跳..
看皇家在台十幾個點.. 一個月要多少開支就可以算算了...

整個美國華碩好像只有一個點... 其實絕大部份國家都是一兩個點.
好像只有中國大陸維修點較多... 原因應該很簡單, 人多(需要維修)賣多(新興市場)成本低(經營)...
像在美國, 主要都是靠DHL快遞去維修...
.....(恕刪)


大哥, 聽你這樣說, 好像搞到維修不用錢. 在保固內的維修還是要公司自己掏錢出來做. DHL快遞筆電一次 USD 50 跑不掉. 還要算來回勒...那不就USD 100以上 沒了? 我還沒去算外包給修筆電中心的工錢喔!
維修的零件可以退給廠商換不用錢. 在北美算計件的. 還沒開始換東西 人工錢幫你看一下就是USD 30 又沒了. 這些都要美國公司負責. 為什麼我知道? 因為我朋友以前就是在北美筆電維修中心的技術工人.
我覺得台灣那麼貴都是因為要養銷售人員跟廣告商。在美國,很少看到電腦的電視廣告,有也只是品牌廣告,但真得很少,也沒聽過甚麼資訊展、電腦展,更沒有 SG,有的只是黑色星期五特賣與Best Buy廣告單。整個賣場沒有緊迫盯人的業務,在我常去的Best Buy,整個賣電腦的部門才3人,這3人要負責賣所有與PC相關的,此外,在美國買電腦很簡單,規格寫得很清楚,有寫到的就有沒寫到的就沒有,去賣場買跟上網買一樣,還有台灣的賣場的地價租金都很高,美國也沒有這種情形,所以我想台灣沒有這些因素,單價應該可以更低。
漂泊異鄉的追夢人
brexchen wrote:
大哥, 聽你這樣說,...(恕刪)


在台灣, 保固內非人為損壞 基本上就是不要錢..

哪怕一塊主機板, 一片LCD都一樣..

美國我是沒修過, 台灣維修這種經營方法, 這100%是燒錢單位..
沒有營利的可能... 不相信自己去應徵就好..
這些單位包括客服跟工程師流動率都很高..
若是金雞母, 應該待遇很好, 人員死都不想走, 像公家單位一樣吧?

我只說事實跟一些判斷, 不相信就只好自己撩下去做, 我相信事實跟我所說相差不會太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