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如果將營運總部撤離台灣,大家還買宏碁的產品嗎

韓國企業政府撐腰

台灣企業連個幾趴優惠都沒有

怎麼競爭?
daKKK wrote:
我們給三星優惠利率5...(恕刪)


對於韓國的國際企業(MNC),因為他們強烈的民族性,
基本上我們只能想辦法擊敗他們,而很難吸收他們,
另外對於歐美發跡的以白人為主導的MNC,
我們也不可能以較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他們把總部設在台灣,
如果要考慮生產與市場應該會設在中國,
但即使如此他們還是把總部設在原來的母國,
這其中有很大部分的種族與民族情感的問題。

簡單的說,那些白人國際企業是不可能把總部設在台灣,
頂多在台灣設立亞太營運總部,但以目前的政經條件,
大部分外商還把亞太總部設在中國(市場與生產鄰近因素),
要把他們爭取來台灣有很大的困難。

所以,真正有可能把"全球總部"留在台灣的,
只有台灣本身發展出來的國際企業,
也就是說,我們得自己培養自己國際大廠,
而不是去爭取哪一國的大廠,
韓國也是明白這個問題,
所以政府才會力挺三星與現代,
現在也看到成果,
三星不斷茁壯,現代將成為全球第四大車廠,
而且還在上升當中。

要培養出國際大廠真的是很困難,因為必須面對全球性的競爭,
如過要把企業逼走重新培養,看起來很有魄力,
但我們起碼要在該產業重新拼個20年,
而且不能保證20年後一定能成為國際大廠,
看裕隆就知道了......

簡言之,要讓外資將全球總部設在台灣幾乎不可能,
亞太總部也不太會選台灣,我們只能靠自己,
如果好不容易培養出"幾個"國際大廠,也只有這幾個,
又因為政策失當而出走他國,
誰能保證我們再拼20年還可以出現像雙A的公司?
而且,我們還可以再耗20年嗎?
大家真的都沒看到台灣未來的困境嗎?







既然是租稅減免,就會有施行期限;今天不是你吃飯吃到一半突然整碗端走,早就告訴你飯可以吃到什麼時候,吃不完的還可以以後再吃。
現在呢,好像沒租稅優惠就不能跟別人競爭了。就當是這樣好了,這些大公司有財會人員、有法務人員,決策者聲音都可以直通府院高層或國會辦公室,面對早就可以預見的情況,都沒想到如何因應?是在裝什麼天真?
這件事在我看來就是試水溫;倒不是針對宏碁,而是宏碁的提案從來就沒實施過,要真活不下去早搬了。
lifuc1980 wrote:

要培養出國際大廠真的是很困難,因為必須面對全球性的競爭,
如過要把企業逼走重新培養,看起來很有魄力,
但我們起碼要在該產業重新拼個20年,
而且不能保證20年後一定能成為國際大廠,
看裕隆就知道了.........(恕刪)



真可憐

因為世界第二
所以要讓他吸 隨便吸



菜頭是什麼 能吃嗎?
justin886 wrote:
真可憐因為世界第二所...(恕刪)


這麼簡化的推論有失偏頗,
不過這是您的權利,

今天並不是因為宏碁是全球第二就要把結他,
而是培養Taiwan based的國際大廠並不容易,
而其背後所蘊含的產值、商機、就業機會、還有對台灣映像(Taiwan image)的提升,
其綜合效益絕對比那5%、10%的稅收要大,
既然要討論商業,就要探討整體的經濟效益,
一家公司不可能只管單一產品線的盈虧,
而是整體營運的綜合收益,
而國家就是一個大型的公司,
任一政策的效益絕對不會只是政策表面,
其背後的影響才是深遠,
真的要論述寫篇博士論文都沒問題,
因為這個問題真的比表面上複雜多了......

針對宏碁一家單一公司討論,意義就很像只討論一家企業的單一產品線,
看不到整體,

只要政府提供完整的政策配套,不是予取予求,
讓台灣新興企業能發展成國際大廠,
讓既有的國際大廠繼續茁壯,瓜分全球市佔,
台灣的GDP會增加,稅收會增加,
大家的生活也會變好,

對宏碁而言,增加5%、10%的稅賦,
不過讓政府多收幾十億,
但從台灣整體的角度來看,
培養並保持台灣的國際企業,
才能讓台灣停滯的GDP往上、稅收增加,
這個綜合效益可是以百億、千億計

要經營像國家這麼大的"公司",
就要有宏觀的視野,
綜合的效益評估,
而不是只看眼前這幾percent的稅收,
企業撤離對政府稅收絕對是虧大於盈,
對人民也是,

工作機會還要不要?
全民健保還要不要撐?
公共建設還要不要做?















shambhala wrote:
就假設低稅率可以讓企業不出走,全部根留台灣,為什麼宏碁不敢喊「再」調降營所稅?是因為大家都適用、大家都獲利嗎?為什麼你宏碁提出的方案,只有你宏碁是最大的贏家?這樣還不夠清楚?不就是要在稅負上討便宜嗎?
順便告訴你,產業別的租稅獎勵隨促產條例落日已經結束了,但是很多租稅獎勵都是可以在5年內抵減,也就是說,就算到2012年世界末日,還是一堆公司在享受促產條例的好處。
宏碁不過是未雨綢繆,在為自己打算,不用這麼佛心當他在為國家設想!租稅優惠好用,何不大家都適用,就你宏碁可以享受的理由何在?可以適用的公司連5根手指頭都算不滿,還能振振有詞!?...(恕刪)



產業不是算「家數」好嗎?? 不知道誰喊出這種算「家數」的衡量標準
兩萬家小吃攤,抵得過一個台積電嗎??

如果今天訂一個法規適用台積電一家,又有人要叫囂
但是一個法規出來說適用兩萬家小吃攤,就沒人叫囂了
綜使前者的經濟效應大於後者???

這不是民粹是什麼??



還是上一頁的老話
環視一下亞洲各國的招商戰吧,現在戰況都激烈到不擇手段、不知羞恥的地步了
就我們還在吵什麼觀感、什麼公平性,競爭力就這樣漸漸毀去
三星也沒那麼忠誠死硬啦,它的下游廠和新的面板廠都搬到哪?? 去查查就知道
要不是幾十年前的創始階段根本和國營企業沒兩樣,超多廠房和土地、特許權卡在韓國政府手上
而是一家高自由私人企業的話,三星也早跑了
這是歷史因素的不同而已。


再退一萬步講~~韓國的招商條件和手段也比我們好.........只能無言
我們就像一個醜女人,外表中下的差、談吐又反商、嫁妝還比人家少5%,誰要入贅你家?
sweater1125 wrote:
產業不是算「家數」好...(恕刪)


我跟大大有一樣的感慨,
現在政客喊的"庶民經濟",
不過也是一些口號跟花招而已,
只要在政策上做一點大家"看得到"的變革,
例如對大企業開刀之類的,
透過媒體的宣傳,
就可以讓大部分的人覺得政府好像比較公平,
而一般人民包括本人對於家財萬貫的企業或多或少都有一種羨慕加厭惡感,
所以對大企業開刀很多人會覺得"爽",
而政客也有票,
因為"民主不過是讓大家爽的制度"(忘了是哪個哲學家講的),
也就是"民粹",
所以政客利用短期的操作讓人民爽,
獲得連任,謀取利益,
長期而言,等他卸任後,可以去海外置產,
但企業出走了,經濟衰退了,

受苦的是誰?



從頭到尾,只有老王跟小郭兩個叫囂要出走,華碩什麼時候出聲了?
它就要分家變兩間公司,到時根本不符合產創條例的優惠,只有其他3間符合而已,怎麼搞不清楚也把它扯下去,報紙寫什麼,大家就在信,會不會太盲目了

無奸不商很正常呀,它們要走,我也不反對,跟我又沒關係,要走隨便它們,只是看到大家一罵就什麼都扯上,實在是覺得太....

聽說..南朝鮮跟日本的東西在臺灣很風行,尤其南朝鮮最喜歡在運動場上搞我們小動作,連孔子,王建民,端午節都說是它們的,它們總部也不在臺灣耶,怎麼沒常看到大家跳出來抵制它們?

本人手機,電腦......連衣服也是5分埔買的地攤貨,打死不買南朝鮮的東西,在此也呼籲大家支持在地國貨啦
sweater1125 wrote:
兩萬家小吃攤,抵得過一個台積電嗎?
營所稅調高調低,都跟小吃攤沒關係;還有,張忠謀認為企業減稅是錯的
真要搞民粹,就是租稅優惠全部取消;今天營所稅會調降,還不就是拿促產條例落日當理由,繼續給企業糖吃;這是政府政策考量,我沒意見。但是你當促條例條例說停就停,國庫稅損立刻補滿嗎?是有沒有這麼天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