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meiHuang wrote:
希望ACER別倒!免...(恕刪)


其實代工廠就那麼幾家,廣達、仁寶等....

華碩目前應該都是自己做的,不像其他家,如Acer、Dell、HP等都是別人做的。所以對我來說既然都是同樣的代工廠,那就找外型喜歡及便宜的買,穩不穩?!我覺得大家都半斤八兩啦。 大概用個三、四年後就可以換新的了
Miracles are things we make for ourselves. Here, and now
Praetorian wrote:
少出國的人可能也會知道 ASUS 去年的全球合併營收約是 Acer 的一倍半,
ASUS 產品線較 Acer 多元, 品牌和製造迄今也尚未分家,
要單比 PC 的全球能見度, Acer 當然樂勝,
但那家規模比較大就見仁見智了


您知道asus營收中自有品牌與代工的比例差多少嗎????
NB與主機板營收又差多少???
品牌和製造自古以來就像是魚與熊掌無法兼得
在全球產業中
能真正成功拋開代工而成功跨入品牌的真的十分少見
acer算是其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asus在去年已經做好品牌和製造分家的佈局
目前的狀況還多是代工在養品牌
施董形容是有如走到懸崖邊 未來會如何還不知道!!

通常一做品牌就要下很大的決心
因為一定會與找妳代工的品牌相衝突
如果asus NB在市場上威脅到sony
妳想sony還會找asus代工嗎???

當年明基幫MOTO代工的時代不也賺翻了
printer方面也是epson的最大代工廠商
那時的明基可比現在asus紅的多
不過
BenQ品牌出來後
客戶就大多抽單了.......
BenQ現在培養品牌的錢
就是靠當初代工賺來的老本

這就是做品牌的代價
沒下決心 沒有先把金庫堆滿
是沒有資格玩品牌的

施董其實跟李焜耀一樣
都是來自於宏碁
所以其實身上都流有品牌的熱血

asus要發展品牌
得要先搞定他的品牌客戶
所以他才說
有如走到懸崖
進退兩難啊
這個跟代工沒關係吧! Style 的多元化,使用者的需求,一個Case 大量生產已經是80-90 年代的事,
現在的產業已經從接單生產轉到接單設計的時代,少量多樣符合客戶需求,而且有能力的公司大量開模成本不會很高,像我們做汽車板金的,一年也需開很多模具.
michael yang wrote:
您知道asus營收中...(恕刪)

您陳述的為關心台灣 IT 產業走向的人所皆知的困境,
本人自然敬表同意,
只是覺得難免有點 setting up a straw man 的味道

Acer 在全球 PC (DT+NB) 的 market share 坐四望三,
ASUS 在全球 NB 的 market share 則在 top 10 的後段班力爭上游,
Acer 的品牌能見度比 ASUS 高是事實,
(根據 Interbrand 的調查, 品牌價值就不一定了)
但 ASUS 規模比 Acer 大也是事實,
ASUS 如果以 Fortune 500 的標準都可以排到前1/3了,
兩家公司在 Forbes Global 2000 的排名更差了近400名,
不是品牌能見度高的公司規模就一定比較大滴
之前我有聽到acer將在下一個世代,SANTA Rosa會採用

新的造型了,大概是從2004年以來的大革新吧

我也希望我的下一台NB也能夠更炫一點^^
Pan.tc328 wrote:
我不是誇大其詞,除非...(恕刪)



如果這個現象在幾年前可能真的會讓市場產生疑慮
但是以現在來說,基本上acer是...."故意"的
這是行銷策略之一
acer對產品外觀做了一定的統合
有點類似BMW的水箱外罩一樣(雖然acer做的更絕,外型幾乎完全不變動)
這樣做是為了統一消費者對其產品的印象與經驗
這也是品牌經營的一部份
因為這樣的消費者經驗累積會回到acer的品牌價值身上
這個問題偉大的奇摩知識+也搜尋得到
acer官網上也有http://global.acer.com/t_chinese/about/news.asp?id=6454

而以目前來說
市場也證明了acer的成功
去年第四季的全球PC市佔率只差第三名不到0.5個百分點
是近五年成長最迅速的品牌


另外...不得不說
發問或回應的時候請先把基本的資訊確認一下
"Honad"是哪間車子的品牌.....
基本的拼音....

此外,開版大題了問題,大家也很真的幫你回答
請開版大不要用"反問法"把問題再度拉回去
多看看其他版大的意見跟想法吧
Pan.tc328 wrote:
這次不是有怎麼展覽的...(恕刪)


你知道嗎?我反而討厭 Asus 亂開一堆醜又未經實戰的殼子。記得多年前買一台 14 寸的 L 系列,有什麼 MP3 抽取夾的機艙,第二天晚上拿出來用時,不小心就把機槍的蓋子按壞了,從此就開一個口在那邊,找皇家說要三千塊才能換殼。

OK....從此 Asus 這個牌子從我的大家族消失了,我禁止我身邊的人買 Asus 的 notebook。。。。。

Acer 的外觀雖然多年未更新,但是品質穩定,價位實惠,你說呢?

要買視覺機,看看 Sony 跟 Apple 吧。
小弟認為
acer能走到今天這個地位
真的是很了不起

小弟人在法國
說實在的
台灣在歐洲人眼中還真是一點都不起眼
跟他們說我是「台灣人」
他們會以為我說的是「泰國人」(接著就是一副瞧不起的表情...
絕大多數歐洲人真的不知道台灣是啥麼碗糕
不誇張

看看別的例子好了
不要說日本啦,就說大家都不齒的小韓民國好了
韓國人在歐洲人眼中的地位可是比我們高很多的
好歹到處都可以看到Samsung、KIA、Hyudai、LG...
台灣卻沒辦法在國際上建立廣泛的印象
原因之一就是台灣企業多不願意花時間精力去經營品牌

acer在國際上真的很成功
ASUS也很努力
對於願意經營品牌的本土廠商
都應該要給予崇高的敬意才是
Lucose wrote:
你知道嗎?我反而討厭...(恕刪)


我也有很類似的經驗
是幫我一個關係很親密的親戚買的

剛買ASUS筆電的當天晚上要上網才插個孔
就發現是機器本身的設計容易導致卡住
而且也沒有明顯的辨識標示或防呆裝置

我當場拿出我當時的N年老筆電Toshiba
人家的工藝與設計的細心程度對任何一個細節都很在乎而且合理
當場就把ASUS這台比到不知道是N+N年的水準去了

隔天就陪同去皇家請求修理(是請求)
雖然最後由工程師拆機獲得解決而且也沒有收費
但是我那位親戚事後只能強裝笑臉地說ASUS的C/P值真的很高來安慰自己

N年前我本來一直推薦ASUS
後來沒有推薦的原因是我朋友的筆電有幾台實在很常跑維修
讓我覺得很不好意思
甚至後來都是陪看資訊展或逛NOVA
但是不太主動推薦哪一台

N年前我有一些朋友比較捨不得花多一點的錢買當時比較知名的品牌(IBM,Toshiba)
加上近來我從我親友聽到他們使用acer的評價都不錯而且C/P值也高
所以一直到最近我改推薦acer
甚至我自己這兩天就自己買一台來用用看
主要是放在餐廳上給孩子們當多媒體播放機和遊戲機

台灣的品牌之路走的實在是很辛苦
但我們其實有很多好的而且有潛力的廠商或產品是能夠上國際社會的
環境是現實的
當然也請各位多多加油

一個好又知名的國際品牌還是有他的道理與實力
歐洲品牌還是有他的價值與歷史在吧
希望我們的亞洲品牌頭上的天能夠越來越大
其實一個公司產品設計成熟的程度
多少也可以算是企業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

舉一個我們工業設計師常拿來提的案例
記得前年那次的IF設計金獎
是由asus設計的一款大型筆電獲得
得獎最大原因就是採用的碳纖維當上蓋來減重

有趣的是這台筆電似乎只是為了參賽而打造的
一直都沒有量產
反而是當年computex時
acer直接推出已量產採用碳纖維上蓋的法拉力系列NB

而會場上的高潮
則是華碩董事長施先生
在自己攤位開幕之後
親自跑去acer攤位觀賞法拉力系列NB
由此觀之
功力誰高誰低立即分曉

而acer nb的外型將於今年春有大改款
我已經偷偷看過他的外觀
很棒喔!!連空白鍵之類的小細節
都長跟人家不一樣
以後要看到造型乖乖的acer nb
恐怕很難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