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r的法拉利筆電真的如同廣告所言這麼抗壓嗎?

世界不是只有單單的“工程師視野“

凡是講求客觀,雖然真正的客觀很難。但是也要盡量做到。

試問,到底有多少人可以分辨真正的 carbon fiber, carbon kevlar fiber?
光是 carbon fiber film 跟 carbon fiber 之間的不同就已經很多人都無法了解了。如果朋友執意要把這個分的很清楚,那也請朋友寫篇文章來完完整整的解釋這之間的不同,最好能夠有些照片或者是詳細資料。這樣才能說服大家。而不是說,一直在說這些是 cost down 的 solution 如何又如何的。因為就算朋友說破了嘴,也不會有人完全了解。不是嗎?而且還會被人家誤解成因為反對而反對。

大家的認知跟知識水準都不一樣,硬是要把專業的東西拿出來跟完全不懂的人說,那不是在對牛彈琴了嗎?所以,不如藉機介紹一下這些材質的不同性。機會教育一下大家。


對於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來說,我管他用什麼樣的材質,耐不耐用比較重要。什麼樣的材質根本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情。而且,絕大多數的人只要看到例如 "鈦合金", "航太材質", "碳纖"... 等,就會很自然的認為這些產品很牢固。至於這個產品本身所只用的這些材質的比例,大家通常都不會太去注意。對於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來說,只要有掛上這些專有名詞,大家就已經先被說服了一半了。剩下的根本不會太在意。這就是消費者的心態跟行為。

再者,今天這篇post 本來就是要討論廣告的真實性問題,重點在於廣告的方式跟廣告本身想要陳述的產品特性。面板的材質只是間接的有關連性罷了。就算今天 acer 用同樣的手法拍攝廣告,但是 NB 的材質換成其他的 XX 材質,相信一定也有人會跑出來說 xx材質沒有那麼穩固之類的話。廣告的手法沒有改變,但是所要宣傳的材質卻是會改變的。不要混淆了今天這篇 post 在討論的東西。

總之,還是來去弄一台來寫報告比較實在~ 勸敗文永遠不嫌多!
工程師應該有設計過用料實在但是被老闆罵豬頭的產品吧
碳纖與玻纖兩者材質都屬於補強材!
以強度來說以碳纖比玻纖來的強!
玻纖缺點是缺乏韌性,質脆易斷,最大的優點是價格便宜!
玻纖一般運用於一般民生用品上如浴缸,碳纖一般運用高可靠度如航空!
以acer 面板的作法來說是在兩片碳纖布中間夾一片玻纖布!
小弟也請教過航大專家~三片碳纖布強度一定比兩片碳纖布中間夾一片玻纖布來的強!
在廣告中為何明明不是100%純碳纖!為什麼硬要說是100%純碳纖!
廣告多少有誇張成份為使消費者印象深刻!
因為大部份的人不是工程背景所以小弟在這以小小的“工程師視野“~
提出來讓大家了解到此廣告的真實性!讓大家參考一下~

eric880518 wrote:
碳纖與玻纖兩者材質都屬於補強材!
以強度來說以碳纖比玻纖來的強!
玻纖缺點是缺乏韌性,質脆易斷,最大的優點是價格便宜!
玻纖一般運用於一般民生用品上如浴缸,碳纖一般運用高可靠度如航空!
以acer 面板的作法來說是在兩片碳纖布中間夾一片玻纖布!
小弟也請教過航大專家~三片碳纖布強度一定比兩片碳纖布中間夾一片玻纖布來的強!
在廣告中為何明明不是100%純碳纖!為什麼硬要說是100%純碳纖!
廣告多少有誇張成份為使消費者印象深刻!
因為大部份的人不是工程背景所以小弟在這以小小的“工程師視野“~
提出來讓大家了解到此廣告的真實性!讓大家參考一下~


很好阿 這種東西我就不懂 就算對於這台法拉利什麼來著的效能沒有影響 也是滿有趣的
為什麼要罵作者呢?
當然是不會影響到Acer在歐洲的銷售囉 那..應該還是可以討論吧?
多知道一些東西應該是好事吧!
至少什麼玻纖的特性我就不知道 碳纖大家說得跟神一樣 我還是一知半解....只知道很輕又很貴就是了
消費者行為...哎 最麻煩的就是沒那麼容易~不是說說鈦合金 碳纖 就會被說服一半
那如果推個全機碳纖的PB 不是消費者馬上奔相走告 賣到缺貨 Wintel寶座換人坐?(純屬玩笑不要介意~)
消費者的行為可謂難以捉摸 品牌 產品 通路 服務 價格....各環節都是moderator 每個人對各環節的權重也不一樣
端視您的目標客群來擬定行銷策略...其實滿有趣的 您會發現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掉入廠商設計的陷阱而不自知~


該來談談另一話題,
如同cyrus_tsai所說,其實台灣的廠商很少有"正常範圍"吧!
通常這麼裂了之後,廠商都會說是「人為損壞」,
(連些阿哩不達的東西都會怪是消費者弄壞的)
那時就是要你掏錢出來消災解噩了!
到底有沒有什麼事、物、單位可以來管管台灣的廠商們,哎~~

cyrus_tsai wrote:
正常使用範圍下若是動不動就面板破裂..或是轉一轉就散了
這樣就應該拿這個廣告反過去質詢廠商
雖然正常使用範圍往往也是廠商自訂..
但是 這就是做生意要做口碑的道理了.......................
小弟正好奇這台的表現如何,沒想到來這邊看到他的"抗壓力"
謝謝大家的分享!

fanzi wrote:
到底有沒有什麼事、物、單位可以來管管台灣的廠商們,哎~~





我看真的要管的話~廠商不翻臉才怪~~

eric880518 wrote:
碳纖與玻纖兩者材質都屬於補強材!
以強度來說以碳纖比玻纖來的強!
玻纖缺點是缺乏韌性,質脆易斷,最大的優點是價格便宜!
玻纖一般運用於一般民生用品上如浴缸,碳纖一般運用高可靠度如航空!
以acer 面板的作法來說是在兩片碳纖布中間夾一片玻纖布!
小弟也請教過航大專家~三片碳纖布強度一定比兩片碳纖布中間夾一片玻纖布來的強!
在廣告中為何明明不是100%純碳纖!為什麼硬要說是100%純碳纖!
廣告多少有誇張成份為使消費者印象深刻!
因為大部份的人不是工程背景所以小弟在這以小小的“工程師視野“~
提出來讓大家了解到此廣告的真實性!讓大家參考一下~


那請問,兩片碳纖布以他本身來說, 是不是 100%純碳纖? 他不是用 Carbon Fiber Film(那種印刷碳纖在 Fiber Glass上的假碳纖)。也不是隨便找個布塗成黑色然後裝個樣子說他是碳纖維。
而且,廣告中他並沒有說是用幾片碳纖布來組成那個面板。他只有說 100% 純碳纖!就他那兩片碳纖來說,是真的100%純碳纖啊。這有說錯話嗎!?不懂為什麼朋友一直咬著這個論點來說。如果照你的說法來說,他的面板上蓋有 Ferrari Logo,那個Logo 絕對不是碳纖做的,那不就不能叫做100% 純碳纖面板了!論點很奇怪。
而且,兩片碳纖布夾一片玻璃纖維材質的面板,跟三片碳纖材質組合而成的面板,硬度差多少?如果能有數據證明會更有說服力。而且,朋友真的有把那個面板切開來看過了嗎?怎麼知道裡面就如你鎖說得這樣做呢?是否有照片可以參考?




都沒有人要大概說一下碳纖是什麼,那阿西摩就獻醜了。
Carbon Fiber 的基本原料有兩種 PITCH(acrylonitrile) 跟 PAN(Polyacrylonitrile fibers)。而 PAN 則是目前主要的生產原料。較低等級的 Carbon Fiber 則使用 PITCH 為原料。

從 PAN 轉換成 Carbon Fiber 有四道手續。
1. Oxidation (氧化, 不知道這樣翻對不對。)
在這個過程當中,將適量的氫氣跟氧氣加入反應過程中,並且加熱至 300度C,PAN 分子結構因為加入了氧分子,整個分子結構都會受到改變。從原本的縱列排列,變成化學結構上比較穩定也比較堅固的六角形排列。

2. Carbonisation(Graphitisation)(碳化,阿西摩只會英文,不知道中文要怎麼翻)
接著把剛才氧化過程當中產生出來的原料,再加熱至上千度的高溫。這時候,原本化學分子中的氧分子,氫分子,還有鈉分子通通都會受不了高溫,而分離開來。剩下的就是純碳

在這個過程當中,加熱的高低就是分別 Carbon Fiber 強硬度的控制條件。
加熱程度(度C) 碳纖等級 分子強度(GPa)
1000 Lower Modulus 200
1000~1500 Standard Modulus 200~250
1500~2000 Intermediate Modulus 250~325
2000+ High Modulus 325+

3. Surface treatment (表面處理)
用化學藥劑讓carbon fiber 半成品能牢牢黏在一起。

4. Sizing(裁切)

碳纖跟鋼鐵的比較
Tensile Strength(硬度?)
Kevlar Fiber 3.6 GPa
標準等級碳纖的 3.5 GPa
鋼鐵 1.3 GPa
玻璃纖維 1.38 GPa

密度
Kevlor Fiber 1.44 g/ccm
標準等級碳纖 1.75 g/ccm
鋼鐵 7.87 g/ccm
玻璃纖維 2.63 g/ccm

Modulus of Elasticity
Kevlar 60 GPa
標準等級碳纖 230.0 GPa
鋼鐵 210.0 GPa
玻璃纖維 72.45 GPa

從上面資料中,可以看到 Kevlar雖然有著比 carbon fiber 更強的剛性,但是 Elasticity 很差,使得他易碎。 所以,製造商將 Carbon + Kevlor 產生了 Carbon Kevlor 這樣的新材質,硬度更強,質量更輕,同時還能保有一定的 Elasticity。而 Carbon 跟 Kevlor 的比例差別就成了關鍵。
順道在舉個例子,以一台 碳纖腳踏車來說,主要關節的部份通常都會使用 Kevlor 成份較高的 fiber 來作,而骨伸得部份則使用 carbon 成份較高 fiber。這樣不但可以增加強度,同時還能保有韌性。關節的部份需要更強的硬度跟剛性,所以使用 Kevlor 較高的 fiber 會比單純的 carbon 來的堅硬。而腳踏車身得部份則使用韌度較高的 carbon fiber(因為Kevlor 易碎)。

碳纖原布料本身沒有任何剛性,柔軟度跟我們一般穿的衣服沒什麼兩樣。但是經過高溫高壓的製成之後,那卻擁有近三倍的鋼鐵硬度,而且密度卻是只有鋼鐵的1/5!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需要高硬度輕量化的商品都趨向使用 Carbon Fiber的原因了。使用範圍很廣,除了飛機,賽車,腳踏車,船支,球具,球拍... 等等。

當然,材質本身終究只是一個材質,他真正的強度會依照使用方式,結構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舉例來說,同時有兩片玻璃纖維,一片背後有蜂槽結構支撐,另外一片玻璃纖維只是單單的加後玻璃纖維而已。兩片同時受到同等力量撞擊的時候,蜂槽結構支撐的玻璃纖維會很明顯的堅硬許多。這是就是結構性的影響。

如果其他朋友還有興趣多了解碳纖的話
請參閱 Wikipedia - Carbon Fiber
Wikipeida - Fiberglass

阿西摩覺得,一直在這個是不是 100% 碳纖維的問題上打轉實在有點無趣。如果朋友真的覺得 Acer這個廣告誇大,那大可投訴消基會。總比在這邊大家吵個半天來的有意義。
哇!mobile01果然是臥虎藏龍,連這麼專業的東西都有大大可回答
小弟是門外漢,想問個離題的問題,
請問鎂鋁合金跟碳纖維在剛性與彈性上的表現如何?
一般人印象是覺得鎂鋁合金是很堅固但比較重,
而碳纖維則是比較輕但似乎硬度不如鎂鋁合金,
這樣的說法是正確的嗎???
小弟是模具設計從業人員

Acer的廣告挺有創意的

大家都會把焦點放在那塊碳纖維上

小弟卻認為應該放到整個筆電抗pressure的結構設計

LCD那塊結構能多厚? 2mm 5mm?

裡面還要放光源,LCD面板,結構上能著墨的空間有多大?

倒不如說可能設計了應力分散機構由上蓋直接傳遞到機體再傳到桌面

單單以抗撓曲的設計我相信不大可能,所要的空間實再太大

蜂巢也很占空間,只能有限度的使用

總之,Acer裡面有機構高手在裡面,

不只有性能,更有強固的機構設計來保護它!!

有人說到不是100%碳纖維,

什麼是100%??

範圍放在那裡? 整台不是碳纖維====>同意

整個上蓋不是碳纖維=>同意

但是它表面確確實實是100%碳纖維

這有什麼好爭的? 難道政黨惡鬥口水戰的歪風也到了Mobile01嗎??

現在消費者最大,說它不實可以去告阿,何必在這裡講講而已

拿出行動來阿

台灣的Acer需要大家多多支持,畢竟品牌之路是很遙遠的道路

韓國的三星,LG,現代汽車就算在全世界有某部份人討厭

至少在南韓的國人都是支持的

我們崇美崇日就算了,日本很多NB也是台灣作的

自己都不愛惜自己了,你怎麼跟韓國競爭??

此風怎可長??


SORRY,有感而發,冒犯請見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