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更換SSD之後,在一般文書編輯使用上還算OK。
不過終究抵擋不了1111的誘惑,還是決定要來換個筆電。
一開始的選手有三:
1. Asus FA506IU R7-4800H 1660TI $33200
2. Acer Nitro AN515-44-R7CV R7-4800H 1650TI $32500
3. Acer Nitro AN515-55-52P4 i5-10300H RTX2060 $29900
最後在想要香香機,加上遊戲需求不高,而且希望有個廣色域的面板的考量下,
就決定入手本次開香的主角。
- 外箱
- 正面
- 背面
- 拆殼
- CPU
- RAM
- 原裝
- 加裝
- 效能測試
CPU-Z的單核測試分數為 523.3,多核測試分數為5229.6。
- 面板
- 電池
- 記憶體測試
- 顯卡測試
電池充電可設定為充電至80%。記憶體和顯卡測試加減看一下。
- SN750 1TB
- SN530 512G
- 750測試
- 530測試
原標配的SN530就當資料碟了。
SN750 的跑分部分偏低,應該是我把它切成兩個槽各一半的關係。
- 多核測試
- 單核測試
- CPU壓力測試
- NITRO SENSE
此時內建的監控軟體NITROSENSE,CPU風扇轉速2608RPM,GPU風扇轉速3191RPM。
- 雙拷測試
- NITROSENSE
測試期間CPU溫度最高上升至83.9度,CPU頻率約為3GHz,功耗約為35W。
GPU溫度最高上升至75度,頻率約為1245MHz,功耗約為50W。
內建的監控軟體NITROSENSE,CPU風扇轉速3896RPM,GPU風扇轉速4615RPM。
此時將手移至兩側出風口,感覺微溫,風扇聲音也不會過大。
測試中發現Acer有對CPU功耗做限制,避免過高的溫度讓散熱無法負荷,這當然就沒辦法發揮這顆CPU的極限,稍嫌有點可惜,不知道以後可不可以讓使用者自行定義上限。
以上不專業的簡單測試到此!
這台規格 R7-4800H + 16G RAM + 512G PCIe SSD + 72% NTSC
對於遊戲需求不高,一般日常工作追劇文書使用,應該是相當足夠了,
而且在双11能夠用約27K的價錢買進,真的是太香了!
謝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