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拿到R2H之後,其實我個人最想知道的就是他跟我手上這台Sony UX50有什麼不同,我們簡單的用外觀比較來讓大家看看,我相信外觀設計或是體積大小,也會決定是否購入的條件,所以這一篇我們一樣從外觀著手,軟體或是實際比較就等軟體應用篇在跟大家分享。

不管是ASUS或是Sony在外盒上都有一慣的風格,也通通一樣都是小巧可愛,不過Sony U的外盒更迷你。
ASUS R2H vs Sony UX50 外觀篇


當然傳統的疊疊樂一樣不能少,如果能同時入手這兩台那應該是蠻爽的事!不知道ASUS能不能讓我們團購,如果團購價能壓在30000以下那我相信應該會團到翻吧
ASUS R2H vs Sony UX50 外觀篇


其實我們從官方的資料上就已經可以知道Sony UX50是比較小台一點的,只不過我沒想到實際擺在一起會差那麼多,R2H其實已經很迷你了,但是在Sony UX50面前還是硬生生的變成大哥哥。
ASUS R2H vs Sony UX50 外觀篇


Sony UX50因為有了上一代U的經驗,所以這一代的U外型和線條修的更園潤了點,所以這也是R2H會有很說很像上一代的U,不過在整體的按鍵配置上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ASUS R2H vs Sony UX50 外觀篇


除了體積和尺寸上的不同之外,螢幕的大小和解析度也不同,Sony Ux50的螢幕比較小,但是解析度是1024*600而R2H是800*480,所以這表示瀏覽網頁Sony UX50顯示的會比較完整,大多數的網頁不需要拖拉,但是Sony UX50顯示的字會比較小,雖然可以在系統內調整字體大小,但是字體調太大就不美觀了,有一些網頁的排版也會破壞掉,另外Sony UX50是鏡面螢幕看起來色彩鮮艷飽和度高,R2H則是一般螢幕長時間瀏覽比較舒適不會有反光的問題,不過到底那個好就要看個人習慣了。
ASUS R2H vs Sony UX50 外觀篇


Sony UX50為了方便提供輸入的便利,推開螢幕可以看到帶有鍵盤,而在日本的當地販售你可以選擇日文鍵盤或是英文鍵盤,這次我去參加國外的活動時,隔壁的外國美女一直用Dopod 900輸入資料,輸入的快速真的可以用神乎其技來形容,而R2H這次是隨機送外接USB鍵盤,這樣的作法跟上一代的U一樣。
ASUS R2H vs Sony UX50 外觀篇


在按鍵的配置上大家也可以看到兩者是差不多的,所以如果你用過U在換R2H其實是沒有什麼適應上的問題,唯一不同大概就是控制桿按下去的舒適感和移動時順暢度的不同,在長時間使用上R2H是比較辛苦的,因為控制桿比較小一點,如果操作久了手上會印出一個紅圈圈,皮薄一點的大概就會覺得痛了,Sony UX50這是改成比較大顆一點,在接觸面上也有一些顆粒可以增加手感,常時間使用是比較舒適的。
ASUS R2H vs Sony UX50 外觀篇

ASUS R2H vs Sony UX50 外觀篇


在底部的部份,R2H是只有散熱孔和電池卡楯,Sony UX50則是有電源插孔,外接座和耳機和麥克風的插孔,不過在這個部份R2H的設計是比較好的,如果我在機器立起來的情形下,遇到機器沒電了,那Sony UX50是沒辦法同時使用又充電,你必需將機器平放才行,當然也表示你不能在立起來的狀況下外接其他裝置或是聽音樂了,這是比較不方便的地方,這常常讓我在聽課或是開會的時候改變我的使用方法,我需要變成低著頭去操作Sony UX50,所以R2H在底部這部份將會使用到的插孔都移到機身兩側是比較好的作法。
ASUS R2H vs Sony UX50 外觀篇

ASUS R2H vs Sony UX50 外觀篇

ASUS R2H vs Sony UX50 外觀篇


在機器的左側兩台機器不約而同的都很簡單,除了都有一個USB的插孔之外,Sony UX50有支援CF卡的讀卡座,不過圖中我插的是HITACHI 4G的Microdrive
ASUS R2H vs Sony UX50 外觀篇


不過Sony UX50在這邊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沒有退出桿啦,所以我都要自己在卡片上加工,不然會拿不出我的Microdrive
ASUS R2H vs Sony UX50 外觀篇


機器的右側Sony U就是電池退出的地方了,所以這邊Sony UX50是沒有插孔,R2H就有一些插孔
ASUS R2H vs Sony UX50 外觀篇


在機體的上方,Sony UX50是電源鍵和Memory Stick的讀卡座,R2H就放置了比較多的開關在這邊。
ASUS R2H vs Sony UX50 外觀篇


在後面的設計兩家都有一定的水準,不過我個人覺得Sony UX50會比較好一些,因為巧妙的在外殼上作出一些弧度,所以抓起來(機器小所以真的是用抓不是拿)比較舒適,而且更妙的是換上厚電手感更好,而R2H就有一點吃虧了,因為後面是平的,所以拿久了手指會酸,不過手大一點的人應該比較沒有影響,這是兩者間比較不同的地方。另外R2H有GPS的天線,Sony UX50想要使用GPS可以利用藍芽連線,不過你又得多帶一樣裝置出門。
ASUS R2H vs Sony UX50 外觀篇

ASUS R2H vs Sony UX50 外觀篇


最後我要補充一下,其實Sony UX50還是可以立著充電和聽音樂,只不過你要透過原廠的底座來完成,如果是在家或是辦公室那還沒關係,但是我相信應該沒人會每天背著這個底座到處PaPaGo吧!
ASUS R2H vs Sony UX50 外觀篇

ASUS R2H vs Sony UX50 外觀篇


以上大概就是R2H和Sony UX50的一些基本外觀上的比較,我相信對想購買這類mini pc的人來說應該可以作為參考,外觀設計和使用順手有時是很主觀的,有機會真的想買也可以去實體的店面走走,去實際操作一下,那樣的感覺才會是比較準的。
文章關鍵字
挖~~搶到頭香

不過看來這種行動裝置 還是要有底座比較方便一點
在家使用的時候 若要外接USB裝置跟螢幕
才不會一個一個在那邊拔插
這樣就沒有行動力了
哇~ 兩台都很吸引, 但小弟最擔心的還是電池的續航力, 大大可否做個比較? 謝謝~
R2H也有docking station 嗎?
如果有的話,不知道要多少$?
知道行情的人可否透露一下?
sierra01 wrote:
挖~~搶到頭香

不過看來這種行動裝置 還是要有底座比較方便一點
在家使用的時候 若要外接USB裝置跟螢幕
才不會一個一個在那邊拔插
這樣就沒有行動力了
昨天店家拿到R2H後有打開一部給小弟試玩..與手邊的UX17比較起來應該是各有特色.
插了電玩了約10幾分鐘..機身與螢幕的熱度也還好..不如預期的熱!!


唯一比較感覺遺憾的是R2H那個螢幕解析度實在不高...雖然可以設定模擬1280x768或1024x768..的高解析度.不過只是將內容放大..結果還必須像PPC一樣上下左右拉視窗.反而更麻煩!!但起碼比UX17的USB多了2孔外也含網路孔並內置GPS接收器是較人感到欣慰的部份....而UX17還必須多帶一條網路孔的老鼠線才行.

其次是R2H的定價小弟個人認為是蠻合理的...當初買PPC的HP5550加三卡擴充背夾與接收器都超過3萬5了.而2年前的4700當時也買2萬4千多在加1GB的P牌SD卡(12500元)都已經超過這個價格許多!
ASUS的東西真的是越來越進步了~
設計感跟以往大大的不同。


只是....
為何要拿SONY的U系列來比較呢........

這樣催敗的會是UX50,而不是R2H啊.....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Sony UX50 的底座讓我聯想到 Sony CLIE 的底座。

有次回台灣,打包放行李箱,回到台灣然發現底座上的壓克力被弄斷了。我的行李箱是硬殼,會摔壞也應該是裡面有硬東西強力撞擊,問題是裡面沒有啊。很可能是拿出來檢查後,裝回行李箱被硬擠弄斷的。讓我對美國機場的安檢非常感冒,因為我的行李箱裡還多了一隻不是我的小 teddy bear。

ASUS 這台規格不錯,不過價錢跟 size,只會讓我想等第二代 UMPC 再說。那個比爾不是說 US$500 的嗎?還是他以為這台是 PPC ?
Mio 完全攻略 Mio-GPS.blogspot.com
哈哈,我倒是覺得拿來當車機挺不錯的
這樣就不用考慮續航力
解析度也不會是大問題
不過操控性還是得斟酌

說真的...視訊輸出不曉得何時有內建無線版本
長時間看著小傢伙的面板也不好受
可以直接無線plug大螢幕
鍵盤跟滑鼠也都採用無線連接
這樣就帥呆了
REI wrote:
只是....
為何要拿SONY的U系列來比較呢........
這樣催敗的會是UX50,而不是R2H啊.....

手邊能拿來比的機器也只有Sony UX50啊,不然現在市場上也找不出其他機器跟R2H比是比較適合的(要拿的到的唷,譬如三星那台就無解了,因為台灣沒賣....)不過也別擔心比完大家都會跑去買Sony UX50啦,畢竟雞鴨魚肉各有所好,R2H有它應該具備的優勢,應該有屬於它的市場。

chiang wrote:
當然傳統的疊疊樂一樣不能少,如果能同時入手這兩台那應該是蠻爽的事!不知道ASUS能不能讓我們團購,如果團購價能壓在30000以下那我相信應該會團到翻吧



千萬不要!!

我很窮,不要誘拐我的小朋友啊啊啊~~~~~~

基本上,如果價錢壓到30000以下,根本就算是綁架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