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 G703GXR新款搭載i9-9980HK 為了確保效能和散熱 使用液態金屬

ASUS G703GX新款搭載i9-9980HK 將在5月底上市
https://www.asus.com/Laptops/ROG-G703/Features/
官網也已經秀出了新的資訊了

ASUS G703GXR新款搭載i9-9980HK 為了確保效能和散熱 使用液態金屬
原廠直接使用液態金屬做為CPU的散熱膏
基本上證明了原廠也已經認證確定了高效能處理器使用液金散熱的必要性
過去那些在抹黑液金的人應該要面對現實了

基本上沒有使用液態金屬在這種高效能處理器的真實表現
大多是沒有那麼的理想的,原廠說溫度會差13度
相信能夠跑出來的效能可能也會有差

基本上ASUS的反應速度這幾年都是最快速的
在我們這邊強調優化調整對筆電的重要性之後
華碩在8代的新機就導入了,智慧型EC動態電壓技術
之後的多款機種在全球玩家更換液態金鼠能讓筆電散熱在提升
能夠持續穩定運作的效能也有拉高
現在ASUS在最頂規的GX703GX搭配I9-9880HK的機種也已經導入應用了

只是液態金屬基本上都會有結晶的問題
基本上最久2-3年一定要更換一次
在台灣和中國大陸使用酷冷博的產品甚至有3個月就結晶的狀況
結晶之後散熱器會被頂開一點眼散熱便很差
不知道ASUS的後續服務會怎麼做
e04!!!!!
居然有原廠真的要直上液態金屬了!!!!!

大師真的是神了
寫風扇,風扇就升級12V了
寫BIOS,晚上功耗調整BIOS就出來了
寫EC,智慧型EC就出來了
寫PD充電,新款的GX502/GU502就搭載了
現在連液態金屬都真的給它做出來了!!
難道華碩也是大師的粉絲嗎?!

不過這樣的真的很好,原廠就有提供越來越好的新機
對我們買的人是好事啊!
期待大師可以開箱順便做個完整的說明

話說如果2~3年會結晶的話,不知道過保後原廠還可以協助做更換嗎?!
這可能就要到時候才知道了

墮落的黑貓 wrote:
e04!!!!!居...(恕刪)


其實玩家走在原廠前面本來就是很正常的阿
比較難得的是原廠導入的速度能夠那麼快
其實大部份的筆電使用液態金屬都是有幫助的
我在邊也是大量導入之後才越來越了解液金的特性
到目前施作的筆電已經有3千多台了
我家老大玩鎵金屬的經驗已經10多年了
調配的配方也已經到第3代了
看我發過的文應該就可以知道效果是明確的
領先所有的品牌導入液態金屬來穫得更好的散熱
對於i9-9980HK是相當的有必要的
就算是G703GX這種頂級的散熱設計在筆電的有限空間還是不夠的

市面上目前應該還沒有產品確定應用在筆電上面能超過2年的
這一點就不知道ASUS要用甚麼方式來克服
最耐久的德國暴力熊測試起來最多也在1年半左右而已
我家老大自己調配的第3版目前也還沒有滿1年
不過已經都還沒有結晶的狀況發生
在台灣酷冷博的產品可能是不適合的
許多使用半年內甚至不到3個月就結晶了
如果是應用在桌機就比較沒有這樣的問題
有可能是空氣品質的問題,酷冷博在國外的狀況聽說是還OK的
台灣和大陸基本上應該是避開這個牌子會比較好

過去我家老大有拍過影片
將CPU上好液金放到超音波清洗機理面去震
液金都沒有外流液出,用來證明安全性
其實是了解產品的物理特性才感這樣做的
液態金屬的表面張力會比較大
液體接觸面產生浸潤沾黏現象之後對熱傳是非常的有幫助的
同時也會吸附在接觸面上面
在加上強大的表面張力,當然就不會有流出的問題的
除非量真的太多了,那就是施作技術差的問題了
這邊做這樣的說明是讓大家了解液態金屬是可以很安全的應用在筆電上
當然足夠的專業知識,足夠的施做技法,這些都是必要的
asus原廠已經導入應用了,加上我的這些說明
大家應該就更能了解了
牛∼∼∼
我们吧里也讨论的很热烈
华硕这次真的有够大胆的
这是一种打算让超神变真神的节奏!

不过最好还是别用酷冷博的好
看看我们吧里用的一堆在短时间干掉
现在都改用暴力熊的

话说大师你们的有单买吗?
看起来效果不错,有的话私一下
米粉貢丸 wrote:
不过最好还是别用酷冷博的好
看看我们吧里用的一堆在短时间干掉
现在都改用暴力熊的


話說, 華碩原廠用的是暴力熊的液態金屬.



本名 : 許德龍, 擅長於電腦系統規劃及疑難排解. 昊翔科技有限公司DEL客製化原廠業務戰合作夥伴
會腐蝕怎克服?
會導電怎克服?
塗抹的標準怎定義?
都完全沒有Risk嗎?
以上為各大品牌場會問以上的問題!
各大一線廠準備等著看導熱膏一管那麼貴,為了降那幾度去為了多那幾分燒了板子值得嗎?全球回收值得嗎?
其實代工廠或是各大品牌廠一直沒有用此款導熱膏的原因就是不想承擔以上幾點的風險.
所以此款導熱膏會在玩家的市場接受度較高.代工廠&品牌場讓自己去買的玩家承擔此風險!
但現在有人要用了其實比較值得探討跟好奇的是導入此款導熱膏從中獲得最大利益者是誰? XD



godn99 wrote:
會腐蝕怎克服?
會導電怎克服?
塗抹的標準怎定義?
都完全沒有Risk嗎?
以上為各大品牌場會問以上的問題!
各大一線廠準備等著看導熱膏一管那麼貴,為了降那幾度去為了多那幾分燒了板子值得嗎?全球回收值得嗎?
其實代工廠或是各大品牌廠一直沒有用此款導熱膏的原因就是不想承擔以上幾點的風險.
所以此款導熱膏會在玩家的市場接受度較高.代工廠&品牌場讓自己去買的玩家承擔此風險!
但現在有人要用了其實比較值得探討跟好奇的是導入此款導熱膏從中獲得最大利益者是誰? XD..(恕刪)


基本上就是專業的差距吧
你對液態金屬鎵有多少了解呢
會腐蝕的是鋁和相關的合金
會導電是當然的阿我上面已經有說明過安全性了
我相信華碩在施作的方面應該也已經有所突破了
我這邊都在1年半之前就已經突破了
還用過超音波清洗機去震過確定是安全的
處理的機器到現在已經超過2000台以上了(只有筆電的部份)
包含有使用者出車禍筆電機構都撞破了(人有住院超過1星期)
液金都沒有噴出來,基本上應該可以確定安全了吧
我相信華碩應該不會在他們的旗艦機開玩笑的
只是後續的保固和服務要怎麼做(不是外流,這問題他們沒有解決應該不敢推)
最主要的是後面液金結晶之後怎麼服務和保固
就算D大有確定是使用暴力熊的產品,正常狀況也是1.5年左右要處理
這也還在保固期之內,還有就是這一台應該不會有人只想用2年而已吧
過保之後的服務要怎麼做也是重點
答達大師 wrote:
基本上就是專業的差距...(恕刪)

大師回覆還是厲害
果然是大師

我這邊都在1年半之前就已經突破了-->這就是專業玩家應該要突破的值得讚賞!!
所以這種專業的事還是交給你們專業的玩家處理吧!
ASUS還在試水溫只能先拿旗艦機種量最少的,利潤高才能COVER其中會出現的風險.
量大的機種根本不敢冒這風險,瓦數不高的CPU也不需要.
其實如果在這領域內待久的就會覺得因為多花點錢的CPU比較別人強一點,把溫度降低一點效能比別人高那幾分也只是為了讓自己爽一時比較好睡而已,但實際上到底用了多少?其實業界重點都還在觀望會如何?也在好奇從中獲得最大利益者是誰?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說XD


godn99 wrote:
我這邊都在1年半之前就已經突破了-->這就是專業玩家應該要突破的值得讚賞!!
所以這種專業的事還是交給你們專業的玩家處理吧!
ASUS還在試水溫只能先拿旗艦機種量最少的,利潤高才能COVER其中會出現的風險.
量大的機種根本不敢冒這風險,瓦數不高的CPU也不需要.
其實如果在這領域內待久的就會覺得因為多花點錢的CPU比較別人強一點,把溫度降低一點效能比別人高那幾分也只是為了讓自己爽一時比較好睡而已,但實際上到底用了多少?其實業界重點都還在觀望會如何?也在好奇從中獲得最大利益者是誰?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說XD.(恕刪)


其實筆電對CPU的效能要求應該是遠比你想的重要很多
許多影片篇修轉黨等等的應用和專業軟體的應用都很吃CPU效能
我住邊主要是做專業筆電服務的
一年處理的筆電有數千台之多
其中搭配有高階GTX以上等級顯示卡的筆電
在清潔保養的時候有進半以上
顯示卡異灰塵累積並不多,但是CPU已經卡滿無法有效散熱了
在加上目前大部份筆電的散熱瓶頸都是在CPU這一邊
經常90度C以上在運作,專業工作很多運算也是CPU在跑
溫度更低效能提升對很多人都是會很有幫助的

還有就是建議看一下我上面的說明
液態金屬只要夠了解真的沒有甚麼風險的
關鍵是在用量跟施作塗抹方式
你拿2片壓克力板中間加點水合起來用力把多的水壓出
然後4邊擦乾,然後用膠帶做固定
你在用力去搖去甩你看水會不會跑出來
鎵金屬的表面張力更大,更不容易被甩飛
現在已經是科學的時代了,請把國中學過的表面張力回想一下吧
電會電死人為什麼我們每天都在用呢
因為我們能夠控制在安全的狀況下使用
相信專業相信數據,除非ASUS在塗抹技法上面真的還沒準備好
不然不會有事的,會有的狀況我上面也已經說明了
這樣的代價應該還是划算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