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吋,黑黑的,重量接近4公斤,用的還是桌上型的處理器,
在炎熱的夏天,帶著它負笈求學,為了想要印出一份好看的筆記,
忍受它的噪音,慢慢一個字一個字敲打,
直到送出最後一份學校的報告,它也像是受夠了一般,
在一陣激烈的風扇噪音後,再也無法充電跟開機。
人生的第二台筆電,是當完兵之後第一份工作,因為性質上要跑來跑去,
雖然也是14吋、2公斤多的筆電,一袋米扛幾樓,扛著扛著也就習慣了,
說不上頭好壯壯,但至少不分豔陽大雨,都能完成它的任務,
只是在某次追撞車禍中,它從機車的腳踏墊摔了出去,螢幕當場噴飛,
面板被兩片筆電殘骸夾著,就像是蛤蠣肉一樣,
最終肇事者還沒賠多少(在那邊嗯嗯啊啊講折舊什麼的)。
就這樣,筆電就消失在我的生活中,
加上手機興起,桌機+手機,也是過了這麼些日子,
反正公司有桌機,家裡有手機,
沒事在家不要做公司的事情,就這麼簡單。
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公司業績持平,但老闆說公司組織調整,
規劃一半的人在家上班,自己去找MIS領筆電,
看著MIS桌上那堆那已經脫皮的老筆電,摸起來還黏黏的,
我決定開始開始尋覓人生第三台筆電,然後就遇到了這台UX393。

當時內心的第一個想法是:「沒筆電我還不是過得好好的?」,
但事情不是憨人所想這麼簡單,公司那套上個光年寫的管理系統,
沒用Windows真的悲劇,連簽電子公文都不行,
有台筆電至少比較有上班的fu。

花了比理想中更多的預算入手,當然外型不能太普通。

金色跟黑色的感覺,有各種界面可以支撐日常用途。

以前沒有想過筆電可以做這麼薄,看起來爽。

可以單手開螢幕的設計(店員跟我說這很稀鬆平常了)。

另外一邊的樣子,一樣是金色跟黑色交織。

細節要錢,多花的錢有時候買的是感覺,或是一些比你想像更多的堅持。

螢幕很薄,所以後面看起來也很薄型。

ZENBOOK的小刻字。

翻開螢幕也可以感覺螢幕的輕薄。
底圖不是P的,是我家餐桌布。

原本有點擔心它特殊的螢幕比例會很怪,但是放照片完全沒有違和。
機身比起一般的13、14吋筆電要稍微增加深度,但比例不奇怪。

用手機拍螢幕的發色,說顏色多美多美,我也無法說服我自己,
實際看到才能知道顏色是不是你喜歡的,但整體真的濃郁。

鍵盤的配置就是最簡潔的那種,配上功能按鍵Fn可以做切換,
搭配隱藏式的數字按鍵(觸控板整合)。

關燈也有背光,可以切換不同亮度這樣。

Type-C的界面除了可以當USB用之外,同樣也可以當作充電用,旁邊有各種提醒的燈號。

Intel的EVO貼紙,詳細可以去搜尋「雅典娜計畫」。

大概用了一週,講一下自己的感覺如下:
[優點]
13.9吋的螢幕顏色很美。
開網頁、檔案的時候可以一次看到很多行。
只有1.35公斤,界面齊全。
外觀金色跟黑色搭配很美。
手摸得到的地方質感都不錯。
鍵盤背光實用,睡前看片,不想開燈也可以派上用場。
續航力不錯,斷斷續續用可以用一整天(官網是說12小時),快比手機耐電了。
[缺點]
3:2的比例,跟一般16:9的筆電不一樣,包包要稍微找一下
單價,不會讓人吃泡麵但是要多花一點。
Type-C的界面,可能需要準備轉Type-A的Hub或是Docking才好用。
以上就是對這台筆電的短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