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udgeone wrote:
哪個服務處正妹比較多,可以透露一下嗎

光華 6 樓的那兩位最正,
有空可以去看看。
因為電源供應器的線太麻煩
又買了轉接頭來使用

台灣插座使用



因為在大陸工作使用,所以買了兩種規格轉接頭


少了一根延長線,看起來沒那麼亂


用了一周的感想
鑒於在國內論壇關於筆電的開箱文或心得之類的文章風氣
正面優點我就不多說了,反正一堆寫手文章看到我都想吐
以前剛開始接觸電競筆電時,看了一堆文章其實沒啥用,買了才知道
有多坑
(十年來共更換過9台筆電,其中四台是買了才知道該筆電的劣勢,用的不愉快即賣出)

所以,我只說出較負面或對於我個人覺得不太滿意的點
1.散熱:雖然沒有高熱量的GPU在內,但CPU的熱量仍影響到筆電表面溫度
主要是鍵盤的右側及右上方,且散熱孔是在右側,所以會稍微影響右手感溫
玩遊戲跟開安卓模擬器較為明顯發熱,一般文書或上網、電影不影響
2.噪音:高負載狀態下,風切聲很大,但不會超過一般電競筆電
(也可能我用多了其他電競筆電,所以習慣了)
3.介面接口:這部分沒辦法強求,畢竟是13吋而已
但看起來其實能多個Type-A或Type-C,那樣就方便很多
4.SSD:如果能用2280(拆機看是沒空間了),就完美了
因為2230就只有到1T而已,實在是不足(作圖或玩遊戲)
沒2280,也還有2242啊,至少2242能到2TB(可惜這台裡面空間,寸土寸金)
5.翻轉部分:目前比較少用到這功能,但是
反轉軸為何要用塑料的材質,這地方不是磨損比較大嗎?

給版上對這台有興趣的意見
如果是為了遊戲工作結合,其實個人不太建議選這台
要搭配的外設太多,本來想說上班帶筆電,下班回家接上就開玩
但...13吋的螢幕,真的玩得下去玩家應該不多
而且小尺寸筆電,玩遊戲的表面發熱量更大,手感更不自在
如工作需求,不如一台更便宜的輕薄小筆電,搭配桌機或是大尺寸的電競筆電比較實際

但如果外接盒顯卡是桌面版的RTX3080,或是可升級的
那我還是會不管上面因素照樣選這台
dextrcool wrote:
因為電源供應器的線太(恕刪)


這個心得超級中肯!!!非常認同!!!@@
用了幾天覺得就像你說的,
雖然I/O部分連其他翻轉筆記型電腦也差不多給3個USB(或2個Thunder 3或4)
不過常常出門連Type-C Hub之類的一起帶來帶去的話,
其實也是會煩的@@

雖然13吋拿來玩遊戲是滿吃力的,不過就當作它是外出方便就好了
反正回家接大螢幕
好奇問,樓主第三張圖,螢幕右上角跟左下角有一些圖形,那個是桌布的一部分嗎?
有什麼作用嗎? 還是只是純粹桌布的一部分?
grudgeone wrote:
好奇問,樓主第三張圖(恕刪)


純桌布而已,網路上或官網能找到rog系列的各機種原帶桌布
dextrcool wrote:
因為電源供應器的線太(恕刪)


要不是有點品牌情節
理論上我也不會購入這台.
說電競其實沒多電競
說商務....華碩一堆更輕螢幕更好 還更便宜的機種.

要入手這台說真的要好好考慮清楚.
小弟是因為早訂了
基於誠信問題才入手
台灣版是4K屏,是要怎麼電競?再切成糊糊的FHD嗎?
我更怕開達芬奇剪片都要拿放大鏡才能看清楚那細菌大小的UI文字(解法一樣是DPI設定調成糊糊的大小),再一次。
sinat00518 wrote:
要不是有點品牌情節理...(恕刪)
有哪位知道要怎麼切換AMD內顯跟獨顯呢?
sinat00518 wrote:
有哪位知道要怎麼切換AMD...(恕刪)


開啟armoury crate(鍵盤上方的ROG之眼按鍵按下即可,如果按下沒反應,就要到安裝目錄啟動)
裡面可以看到目前硬體狀態
有支援內顯與獨顯切換的功能也在裡面
dextrcool wrote:
開啟armoury crate...(恕刪)


Really!?
我就是找不到才來這打聽打聽。

老實說用了三台ROG 這個armoury軟體真沒開超過20次

繼續找找 謝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