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shihcheng wrot..因此,藉由這個機會,我們再次強調戴爾對於台灣市場的承諾。戴爾多年來的持續成長,有賴與台灣戰略夥伴們的並肩合作。因此,我們向來極為重視台灣消費者、企業顧客、及在台合作夥伴間的關係。事實上,我們對台灣的採購亦持續進行,針對研發人才與合作夥伴上,更是不斷加深整體的投注。長期以來,戴爾一直名列台灣前三大對台採購外商,今年對台採購更高達170億美金。將與台灣夥伴密切合作...(恕刪) 這段話感覺,是d3ll在威脅喔!!
我看不出 Dell "威脅" 什麼 ? Dell 在台灣下多少訂單, 是因為 Dell 愛台灣 ? 還不是因為商業上的利益 ? Dell 可以不向品質較有保障的台商下單, 可以改向大陸商買便宜的爛貨呀, Dell 不敢這麼做, 因為結果是 Dell 將失去整個世界的市場.
各位看看,以下新聞轉載自中時電子報原文如下《咱的社會》勿與職業消費者起舞出處:中國時報版位:A26/時論廣場時間:20090710【夏慧雯/北市(前外商從業人員)】 戴爾的網路商店在短短不到兩周的時間內,發生了兩次的嚴重標價錯誤,造成了極大的消費糾紛,也讓戴爾在台灣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媒體關注。但讓台灣的網路商務遭遇危機的卻不是這回的單一事件,而是引發出來的「職業消費者」。 這些職業消費者鎮日在網路上巡曳,只要遇到任何可趁之機,就會毫不留情的下手。在戴爾事件中,第一次的LCD事件,竟然有網友下單數百台,甚至藉此接受媒體訪問大打知名度;更有網友兩次事件都全程參與,大量下單。 不管就任何角度來看,這些職業等級的消費者參與這些事件,實在不能夠以一般消費者的標準視之,不出幾日,這類「職業消費者」就在網路上以受害者聯盟的名義招募和收集其它一般消費者的資訊,聲稱要進行權益保護。 身為一名曾經長期處理電子商務的業界人士,筆者必須語重心長的呼籲兩件事情:第一,一般消費者必須千萬小心提防遭到這類「職業消費者」的利用。消費者更應提防參與這類連署活動之後,對個人資料的自主性就不再全面性,容易造成許多的爭議。 第二,政府應該設法保護消費者權益,但不應該成為這類「職業消費者」的幫凶。如果電子商務業者長時間受到這類惡意消費者和惡意訂單的威脅,台灣的網路商機要如何蓬勃發展?消費者權益需要保護,但善良企業的員工和其所對全民所帶來的利益也需要免受惡意消費者的威脅啊!連結:http://tol.chinatimes.com/CT_NS/CTContent.aspx?nsrc=B&ndate=20090710&nfno=N0131.001&nsno=1&nkeyword=咱的社會&SearchArgs=Keyword=咱的社會&Attr=&Src=7&DateFrom=20090613&DateTo=20090712&ShowStyle=2&PageNo=1&ItemsPerPage=10&App=NS
Apualcwaa wrote:各位看看,以下新聞轉...(恕刪) 以職業兩個字而言, 消費者與非常 Dell 的 Dell 相比較, 實在相差很遠, 如果 Dell 的出包行為, 不認同是欺騙行為, 最少稱 Dell 為職業消遣消費者的不入流廠商, 應該不為過吧 !!同步發佈於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907100013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