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配置是D-Sub、HDMI、E-SATA,
剩下的兩個USB(舊版是一個)以及下方的讀卡機都換成了光碟機,
這樣看來似乎比較薄~但是現在官網上定型的右側下方是電池,所以連I/O都沒...
還有...技嘉阿...Express Card不見了...我想要插有影像擷取功能的電視卡怎辦啦~"~|||
至於Docking裡面只配了GT220/1G-DDR3,我想可能是因為只有x6頻寬的關係啦
真的上GT240或GTX250頻寬一定不夠吃...
就這樣!期待有人拆解底座一探究竟XD
補個圖好了
這張轉載自友站

官網的三張



這些也是轉載自友站,Computex 2009的舊版照片(那時候還沒有Docking)






autumnshe wrote:
好像真的沒有expr...(恕刪)
老實說...別傻了,
5970那一系的雙核心顯卡...先別講兩顆核心,
光一顆就要一百多瓦了,兩顆絕對要兩百多瓦跑不掉...
你上哪找這麼大顆的變壓器...Docking裡面也沒這麼多空間讓你塞那張卡,
就算裡面真的是用Desktop的PCI-E x16 gun2卡好了,
從那種空間布局看來也只是用一張短卡然後docking左邊挖空放顯卡I/o...
而且這麼小的空間...你散熱怎辦~"~|||
Desktop的GT220,效能大概有到HD4570吧,隱約記得3DMark 06的分數有到7xxx
已經夠打趴GTX240M了,要硬改最多應該也只能到GTX240或者GT230吧...
主要是因為13"的小機器,CPU如果有吹焊的機器還有可能有機會改成SL9600...
效能還算不錯的~在外方便用GMA4500,在家打遊戲才接Docking~不錯的設計方向
autumnshe wrote:
我希望有4800等級...(恕刪)
這不只是筆電,這還只是一台13"的輕薄筆電...
可以另外接GT220已經算很威的了,雖然不排除以後可以另接到GTX240...看有沒廠商願意做短卡版的
你說的是4800系列,而不是筆電的Mobility 4800系列,
HD4850大約等於GTS250~GTX250的效能,這在筆電上跟本不太可能,那種耗電量跟放熱量都是...
先不說4800系列,光GTX240就好,大概就已經把G51J的GTX260M打趴在地上了吧,
但那種耗電量要怎麼去比擬?
如果要這麼強悍的效能,那我只能說你用這筆錢去組一台有4850獨顯的桌機比較快一點了,
筆電跟本追不上!
autumnshe wrote:
我是消費者當然是希望...(恕刪)
其實autumnshe大這樣說也沒錯,站在消費者立場當然是效能越威越好,
但要求是不能太過分的,如果超越了現實面的範圍,誰都辦不到啊!
在Docking裡面放桌機顯卡是非常棒的Idea,雖然早期就有,不過那種x1 x2的頻寬跟本不夠用,
現在好不容易有x6的頻寬,是可以好好利用沒錯...
但要ATI的4800系列顯(效能相當於GTS 250那邊),主要考慮到的還是...
第一、散熱空間問題,如果Docking裡面真的是PCI-Express的插槽,
那的確可以用水冷+高階顯卡的方式裝上,但如果是廠商,設計+成本該怎麼去算?
第二、電源供應問題,如果你找得到一顆有150w的變壓器...那應該是OK的,
但內部線路承受得了?這種變壓器成本要多高?這都是蠻大的問題吧...
當全部條件都足夠了...那x6的頻寬夠用嗎?對GTS 250來說,要吃掉多大的頻寬不知道(因為小弟不會算),
如果頻寬不夠,那真的不如放上可以完全利用掉那些頻寬的卡就好了...
今天小弟不是想站在廠商這邊說話,我只是把我的想法說出來而已,畢竟每一件事情要考慮到的都不只一個面,
而且這台機器連同Docking出售,大家都在猜測大概只有25k左右的價錢,今天東西做太好的話,
光成本就不只那些啦,那廠商根本賺不了啥...
小弟無意挑戰,如有得罪還請提出敬請見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