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問 USB Type-C (USB 3.2 Gen 2、DisplayPort™ 1.4)是否支援 HUB擴充

因近日購買了新筆電,有特別爬過許多文章講解接口介面及接口協議等文章
我也知道 type-c孔旁邊有雷電符號就是有 雷電3或4
但是依然不是很了解USB Type-C (USB 3.2 Gen 2、DisplayPort™ 1.4)到底能支援到何種範圍
想請問 USB Type-C (USB 3.2 Gen 2、DisplayPort™ 1.4)是否支援 HUB擴充

我請問幾個問題
1.他支援Type-c HUB擴充嗎?
例如此款商品https://www.adamelements.com.tw/product/detail1567
以圖中筆電左側的Type-c來說
我如果接上去 他是可以支援 USB-A及HDMI但不支援PD充電對嗎?
(但如果我插後方的Type-c是不是就可以支援PD充,網站是這樣寫)

2.如果是此款商品,我能支援那些孔呢?
https://24h.pchome.com.tw/prod/DCADM1-A900B1OE4?fq=/S/DCADJ5

3.左側Type-c 如果接以下兩款線材
是可以直接轉到螢幕上對吧
https://24h.pchome.com.tw/prod/DCACZG-A900BM3XS?gclid=CjwKCAjw2vOLBhBPEiwAjEeK9uHRE-7TJxoS10vSJzNk8MO3yvffR2A98qRBKVdKUM_8u2nhpt8K0RoCnUcQAvD_BwE

https://www.eclife.com.tw/tv_mp3/moreinfo_182276.htm

感謝各位3C大大幫忙回答
雲柳川月 wrote:
因近日購買了新筆電,(恕刪)


都有對應的產品了,怎麼沒想到直接問店家呢?
賣的店家才是專家,網友回應可是不保證的。
雲柳川月 wrote:
因近日購買了新筆電,(恕刪)


簡單來說這款筆電的Type-C都支援你要的HUB功能
但只圖中的4多了支援PD充電

而且本身已經以HDMI孔了
用Type-C轉HDMI比較沒有意義
我想我應該就是那個剛好最適合回覆您問題的人~~~

我目前是使用外接雙螢幕,一台2021年的32吋2K的ASUS VP32AQ,一台2010年的ASUS VW266H,這台Lenovo Legion 5 Pro剛好正在辦公室使用中,又剛好看到你的問題,所以我就將已經碰過的經驗告訴你。

要墊高NB,不需要特別買昂貴的鋁合金腳架。尤其是你看中的這款價格太貴,支架設計是給超薄的MAC使用。Legion 5 Pro本身下方腳墊與機身厚度的高度較高,下方會不太合。功能上看起來沒問題,要完整用到此支架的全部功能,就只能插5 Pro後方那個Type-C接口,因為此只有此接口才有支援充電功能。不過實際使用上,這款支架的L型的TYPE-C接頭會妨礙Legion 5 Pro旁邊的網路或是USB接點並不好用,支架擴充功能本身也會耗用電流,真正供應給NB的瓦數會降低不少。

目前我NB上用的腳架是拆自前一台NB上的自黏式折疊腳架,當年網拍買的,運費比物體本身還貴。現在不知道是否還能找到。照片中還可以看到一個黑色半圓形球體,那是一個黑色橡皮散熱球。買來就是兩對(一大一小兩顆球),這也很好用,而且很便宜。最重要的是我根本不需要帶來帶去,散熱球就丟在桌上或折疊在NB背面。其實這東西用瓶蓋就可以替代,只是難看了點。




另外一個問題是,真的有那樣多設備需要接上外接USB HUB嗎? 我目前買的是6合一的HUB(NT$777),基本上功能測試起來都正常(其實我真正只要讀卡機)。不管是接側面或是後面的TYPE-C接口,HDMI都能運作。這款可以支援到4K-60Hz,但我只有測試時使用過。真正平常使用都是用TYPE-C直接螢幕DP,因為這樣才能用到最大頻寬,讓螢幕支援10 BIT色深顯示。如果用外接USB HUB的HDMI方式連接,即使是支援4K 60Hz的狀況也只能支援8 BIT色深。

而且這類外接USB HUB都有一個真正的問題沒有公開。就是外接功能越多,使用的頻寬卻依然是USB 3.2 的10GBps。當外接HUB接上高解析螢幕時會佔據主要的持續傳輸頻寬,那剩下給其他設備的頻寬就少得可憐。而且接上設備越多發熱越嚴重,嚴重的甚至會當機或是斷斷續續。不過我目前自己並沒有長時間連接使用,所以尚未遇到這種異常情況。但是外接USB HUB設備讀寫頻寬不如接在NB本體上是事實。所以我目前只是將USB HUB當成偶而要讀取SD卡的讀卡機,不然這台NB後方的連接埠都已經夠用。
ArtW
感謝大大分享,您的使用經驗很寶貴。再一次感謝!
vt_hunter wrote:
我想我應該就是那個剛(恕刪)

非常感謝您的回覆,完全解答我的問題~
亞果的HUB擴充筆電支架感謝您的提醒,我會再另外找支架看看
我也是有看過您的開箱文,覺得Legion 5 Pro很有質感,
超多接孔、全金屬外殼,大方向鍵、2K,及優秀於一身才入手這台,
我也是需要接多螢幕,所以才想說用HUB~
另外有看到您都使用麥多多的周邊,請問目前用下來評價如何
原本看亞果周邊產品,但價格偏貴,所以也想說要試試別的周邊品牌
vt_hunter
目前找到進化版的金屬支架,這種便宜又可以直接貼在機身上的才方便https://www.ruten.com.tw/item/show?21718106545572
雲柳川月 wrote:
非常感謝您的回覆,完全解答我的問題~
亞果的HUB擴充筆電支架感謝您的提醒,我會再另外找支架看看
我也是有看過您的開箱文,覺得Legion 5 Pro很有質感,
超多接孔、全金屬外殼,大方向鍵、2K,及優秀於一身才入手這台,
我也是需要接多螢幕,所以才想說用HUB~
另外有看到您都使用麥多多的周邊,請問目前用下來評價如何
原本看亞果周邊產品,但價格偏貴,所以也想說要試試別的周邊品牌


其實我在下訂到實際NB到手之間,也是胡思亂想規劃了一堆,包含置換新的螢幕(舊螢幕是CCFL背光燈管,顯色的白色已經泛黃),但又卡到各種問題。順便也跟你分享一下這當中的我收集到的資訊~~~但我不是專業人士,有錯請指證~~~

我用NB外接螢幕的時間已經超過16年,差不多等於是我從一開始用NB之後沒多久,就受不了太小的螢幕放不了太多資料顯示的問題。我前一台NB是ASUS N53SN,已經是當年高規格的FHD螢幕(同期NB都是1366x768),有一個HDMI與一個VGA接頭可以同時外接兩個螢幕。但是最高只能支援到1920x1200。這是因為CPU內顯晶片限制,導致我五年前曾經購入一個27吋2K的螢幕,卻只能用非點對點的FHD解析度。最後這顆螢幕只能轉給同事的桌機使用(intel 四代i5)。所以我這次選購NB與外接螢幕時,就非常注意搭配上的問題。

我一開始規劃設想時,考慮到NB每天都要插拔HDMI、網路線、電源線兩次(公司與家中),所以很自然將目光朝向這類多功能的USB HUB,希望買兩個HUB分別放公司與家中,每天只要接一條線就好。但是當我更進一步找相關產品與資料時發現一件奇怪的事,為何一條USB 3.2 Gen2的訊號線頻寬(10G Bps),就能夠支援外接兩台甚至三台螢幕的顯示訊號傳輸? 因為我記得一條HDMI在傳輸標準FHD 60Hz影音資料,就要耗費接近5G Bps的頻寬。那外接兩個FHD螢幕不就把USB 3.2的10G頻寬吃光? 而且這些USB HUB更號稱可以支援到4K 60Hz的螢幕輸出,也就是HDMI 2.0 的18G頻寬。這很明顯已經超過USB的頻寬!! 這要如何辦到呢? 而且詳細研究產品型錄後發現,例如PCHOME賣的這台外接3螢幕,單接4K 60Hz螢幕時只能有一台,要接兩台4K只能降到30Hz(看起來會有閃爍感),只有FHD狀態才能外接3台螢幕!!

而且我另外查到的資料顯示,這類外接USB螢幕之所以能夠運作,其實要靠CPU將原本要直接輸出的影像資料壓縮後,才能擠入USB傳輸頻寬內,到外接USB HUB時再解壓縮傳輸。所以這種USB外接螢幕其實非常吃CPU效能,不過這技術資料歷史有點久(USB 3.0時代),我不確定現在的USB 3.2晶片與外接顯卡是否會接手直接處理壓縮影像資料。但是我初淺測試發現,透過USB HUB傳輸影像資料播放YT影片時,GPU 3060的工作負載確實會高一點,但我沒用USB HUB外接4K螢幕測試過,理論上這樣更容易測試出對系統的負擔。在一些YT上也有測試這類USB HUB的測試報告,可以看到這些HUB連接出來的傳輸效能都比不上NB原生介面的傳輸效能。

畢竟在USB 3.2的有限實體電路當中,要挪出固定一對線專門給DP傳輸影像之用(外接的HDMI訊號是由DP再轉換出來的),剩下的線路還要傳遞傳統數位資料就是力有未逮。通通要靠即時壓縮與解壓縮技術(或者說是編碼),才能硬塞進不同規格的功能,同時共用這些功能就會產生壅塞的情況。



ps.我查到這篇文章有解說關於USB TYPE-C的DisplayPort Alternate Mode (DP ALT)模式,可以同時高速傳輸資料與影音資料。但是這是最新的2.0規範!! 是架構在USB 4.0上面。而且需要顯卡、主機板、外接HUB都支援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所以我認為這些HUB適合當救急的第二傳輸管道,但不適合當作主力使用(對於欠缺連接埠的MAC來說就只能當外接主力,所以問題最多的也是MAC族群)。因此我就放棄了這種用一條線取代的構想,轉而只購買現有機器上欠缺的SD讀卡機,然後便宜夠用就好~~~~ 我選這類周邊產品沒有品牌產地迷思,需求當下的產品價格與規格夠滿足就好。買到某家產品只是剛好都有特價,其實我連這東西是啥品牌根本沒注意。

至於外接螢幕的選擇,原本是想買傳統的32吋4K螢幕,也肖想過幾款內建PD充電兼傳輸影像的32吋螢幕(這真的只要一條線了!!但是價格太貴不符效益),但是最後評估的條件是32吋4K解析度太高,WIN10顯示某些軟體時很多ICON或是選單根本無法放大顯示,對於我的老花眼是一種虐待。加上剛好政府發放五倍卷,就再添不到兩千元就購入了32吋2K螢幕,目前使用起來也非常愉快。

另外一個關於多螢幕顯示與控制的問題,因為我有安裝Twinkle Tray這個螢幕亮度控制軟體,可以直接在工作列上直接改變螢幕亮度(使用DDC/CI通訊協定直接去改變螢幕設定值)。非常方便我在編輯程式或閱讀時用低亮度顯示,看影片改用高亮度。不用手伸到螢幕旁邊按半天~~~不過一旦用了外接USB HUB再串接螢幕,就失去DDC/CI通訊功能,無法再用滑鼠去調整螢幕亮度了。
sfrobertsf9004302310
想請問您用這款MCDODO的HUB在2K螢幕的條件下可以調整刷新頻率到120HZ嗎
vt_hunter wrote:
其實我在下訂到實際NB...(恕刪)


===================================
想請問您用這款MCDODO的HUB在2K螢幕的條件下可以調整刷新頻率到120HZ嗎
vt_hunter
我沒這種規格的螢幕,所以無法回答您。
TYPE-C接頭規格混亂,不過幾個字眼記下來,選擇筆電時就比較清楚了:

一、要有"DP"功能的: 所謂的DP,就是"Display Port"的縮寫,基本上若是你選的筆電上面的TYPE-C接頭,有支援DP的話,那幾乎不用講,它一定也支援最基本的Data Transfer(資料傳輸)的功能。

二、要有"PD"功能的: 所謂的PD,就是"Power Delivery"的縮寫。因為每家設計TYPE-C接頭,即使如上面支援了DP,但是它的TYPE-C供電不足,那你光是一條TYPE-C的線接到可攜式的螢幕,有時還真的"不夠電"給可攜式螢幕使用! 所以若是你選的筆電上面的TYPE-C接頭,有支援PD的話,那基本上PD供電有一定的規範,比較能夠光從筆電端使用一條TYPE-C的線就接到可攜式螢幕讓該螢幕裝置使用~~

三、若是直接買筆電時,它的TYPE-C已經有註明了是Thunderbolt 3、或是Thunderbolt 4的話,那基本上就沒太大的問題了。比較舊款的筆電當然當年推出時,只支援Thunderbolt 3,而現在新推出的筆電,當然都慢慢會升級支援Thunderbolt 4,差異為何自已再慢慢上網去爬文就好。

DP, PD, Thunderbolt,這三個若是清楚了,選筆電就比較不會因為價格太便宜,只給你TYPE-C的接頭,但是卻不支援DP, PD而為了撿便宜誤買到規格不是很好的筆電了!
如果你用 TB3 / TB4 或 USB-C 輸出, 那你電腦必需要開啟內顯.

如果你透過 MUX 來做獨顯直連, 很有可能無法透過 TB3 / TB4 或 USB 輸出螢幕.

本名 : 許德龍, 擅長於電腦系統規劃及疑難排解. 康允企業有限公司及DELL客製化原廠業務合作夥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