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疾如風: 公斤級+12.9毫米超薄,12寸裝13.5寸屏, 盈盈一握輕鬆便捷
其徐如林: 一次充電即可使用一整天的續航,從容不迫徐徐展開工作
侵掠如火: 滿血185H處理器,壓倒強力, 文件報告表格壓縮信手拈來,
不動如山: CNC製程鋁合金MIL-810H軍標; 穩健40W強散熱釋放
難知如陰: 單烤最高40s分貝的人位噪音,半夜摸魚,枕邊人不易察覺,
動如雷霆: 澎湃四個揚聲器, 恰到好處鼓點低頻不負哈曼卡頓之名.
概述&引言:
小夥伴們大家好, 這裡是LAWRENCE, 一個專精小眾/超輕薄筆電類目在百度貼吧,知乎,Quora寫作數年的答主, 這些年來, 超便攜筆電廠家寥寥, 部分上市的也要麼鍵盤位置/佈局奇葩, 要麼價格奇高無比, 包括我們去年測的富士通U94/A, 898克的搭載Intel vPro處理器EVO認證的日系超旗艦筆電, 東西穩健, 但23000人民幣的成交價格, 又有多少人能接受呢?
至於主流常選的蘋果Macbook Air,無論是經典M1款還是最新M3款, 都存在硬傷. 畢竟蘋果更像是一種剪輯視頻, 音樂處理方面的專用工具, 但MBA從未對辦公有過針對性的優化, 商務辦公室的核心-MS Office都並非完整版本, 在團隊協作中勢必會導致格式問題, 更為外圍IT設備的佈局設置帶來兼容性挑戰,也缺乏今年十分有用的AI降噪功能(對差旅中的騰訊視訊/Zoom通話的清晰度有莫大幫助.
總之一句話: 不太接地氣, 不太靠得上.
但超便攜滿血筆電的需求從未減少,隨著持續深入的全球化, 居家/混合辦公的新工作模式的流行, 移動需求日趨旺盛, 很多人會出差,在第三空間:肯德基,星巴克乃至於高鐵飛機上辦公通勤,文件的攜帶,耳機充電寶的攜帶,正裝的使用使得旅途設備日趨冗餘沉重, 因此作為最重中之重的工作用途的業務工具: 筆記本電腦. 就盡可能:
要用得長| 要跑得快| 要夠好看| 要兼容不出錯| 要能夠耐受折磨| 能擔重擔; 又無負擔.最後最好還不算很貴.
於是我們找聯想拿來其今年的超輕薄商用類旗艦作品: ThinkBook X IMH 大陸測試機. 看看PC第一大廠的演繹如何


Thinkbook X IMH(以下簡稱TBX)是我們從CES2024以來就一直關注的產品,因此其規格想畢大家已經很熟悉了.這裡列出,國行一共會有兩款處理器,4個SKU發售.
- Intel Ultra5-125H搭配16GB記憶體1TB硬碟, 無觸控功能的螢幕,鋁合金外殼(1.14kg)
- Intel Ultra9-185H搭配16GB記憶體1TB硬碟, 無觸控功能的螢幕, 鋁合金外殼(1.14kg)
- Intel Ultra9-185H搭配32GB記憶體1TB硬碟, 鋁合金外殼+觸控功能(1.23kg)
- Intel Ultra9-185H搭配32GB內存1TB硬碟, 不銹鎂合金外殼, 無觸控, 1kg級的超輕量
我们测到的样机的配置:
Intel Ultra9-185H 32GB LPDDR5-8400MHz Dual-Channel 8Xe Core 128EU GPU, 1TB PCIe4.0*4 SSD, 2880*1920 120Hz Vari-Touch Panel, AX211 Wifi-6E, 65W TYPE-C.74Wh Polymer


其疾如風: 做工用料& 重量& 觸感體驗:
TBX是聯想商用類裡的輕薄本旗艦, 第一印象就是異常紮實(堅硬), 完全無常見超輕薄本的脆弱感, 觸感優秀, 用料也考究,使用了陽極氧化鋁合金, 金色超輕款在Thinkbook標誌性的兩段式拼色的A面連接處還有印花的小巧思,使得機器不呆板, 十分婀娜. 不要用看待Thinkbook大部分經濟系列的眼光看待這款機器.它的做工和接縫能看齊蘋果或任何WindowsPC品牌的旗艦, 邊緣使用了鑽石切割,並相對不太沾指紋(大油手不算哈)



螢幕本身:
I. 2880X1920解析度13.5寸上, 意味著高達256的PPI,比傳統1920X1200的14寸標準商務本的精細度要高50%以上, 顯示面積比14寸的戰66還略多, 小機大屏, 此外最舒適的則是可以整倍數地縮放屏幕了, 從前論壇大家最懷念的1440X900以一種完美的形式回歸.1440X960. 字體渲染的圓滑度,清晰度,大小可視性都得到了最優化.
II. TUV萊茵2.0濾藍光認證& eysSafe2.0認證, 使用了霧面處理, HDR400認證, 500nit的標稱亮度, 實測562nit在所有辦公室室內環境都可以說是清晰可見), 是我們目前測過的同級別機器中最高亮度的一款.愉快且持久地上網、比競品亮30%-50%.
III. 120Hz刷新率保證了平時用起來的熱刀切黃油一樣的絲滑, 同時還用上了聯想獨家的TCON+可變刷新技術,(在手機上參考LTPO),該快則飛快,該慢則慢,配合Dispatcher3.0技術平衡電池續航與實際性能.不卡&省電,
IV. 本身是一塊SLP定制面板,比目前常見的LP Lower-Power屏幕更省電,但又沒有犧牲性能.
V. 最大開合角度為135度,夠用,符合常見水平
=================================
詳細的色彩部分的測試如圖: 螢幕是2880*1920 解析度120Hz 的觸控屏,10 bit 色深,而且支援在設定裡面動態調整三個檔位的刷新率,可以調整為:
- 60Hz/- 動態(60-120Hz)聯想專利的TCON+技術的動態調節,主打一個既要續航也要絲滑/- 120Hz全局絲滑
螢幕覆蓋97%+的sRGB, 72%的AdobeRGB, 73%的P3, 64%的NTSC,螢幕的均勻性和色準表現如下,色準表現不錯,DeltaE 平均值更是只有0.91(極佳)


C面鍵盤&觸控板互動手感:
使用無框鍵盤,使得在292mm的橫向長度上實現了全尺寸鍵帽, 當然這裡總算出現了一個槽點, 就是該機的鍵程不深.官方1mm數據, 和蘋果的改良蝴蝶鍵/新X型鍵類似, 乾脆俐落/有一點回饋. 頗為好打.


觸控板: 內測而言是蹺蹺板,由於沒用過A,對我而言這貨無功無過.對於已經試過並且更喜歡壓力觸摸板的朋友還是建議在店裡摸一下. 這塊觸摸板就傳統眼光是很優秀的,不光尺寸達到了120X75mm,比主流115X65大20%,表面拋光,阻尼都合適,方便使用手勢操作. 比1kg級的常規塑料小蹺蹺板式觸控板強許多.(美版是单电机的ForcePad,区别不大,特别对于没用过的人基本可以忽略)
其徐如林, 續航表現:一次充電即可使用一整天的續航,從容不迫徐徐展開工作:
續航表現是這類機器購買的勝負手所在,因此我們將其提到測試的第一部分以表示強調. 依照MobileMark2025的測試標準,TBX的標稱續航為: 12.92小時, 150nit亮度下播放本地視頻直至關機更可長達27.2小時, 或者以JEITA2.0測試標準計算可高達32.9小時, 但我們基於完全實用的PCMark8展開推算,我們的數值就是大家日常能實際得到的真實壽命的下限, 74Wh同級最大電池X Dispatcher3.0技術保持速度/絲滑度的均衡, SLP定制面板的超低功耗,TCON+可變刷新率最大化利用的性能得到卓越的成果. 也附上電池實拍, 紮實的容量是續航的保證.


PCMark8是最接近真实实用的续航(个人会把这个成绩*80%,以模拟两年后电池损耗的续航), 也就是说TBX保底续航也有6-7个小时. 相当厉害了.(还不够的还是推荐Nitecore NB20000充电宝,直接回血70%,1.7*7=11.9个小时.重量依然持平于Macbook Pro M2 13in. 性能大幅度领先.
侵掠如火, 滿血185H,壓倒式強勁, 文檔報告表格壓縮文檔信手拈來,
TBX搭載了Ultra9-185H H45處理器,這是吊足知友胃口的型號,也是第一款H45處理器的1kg級超輕薄本.實測更是出乎意料的強悍,遠遠超過任何對手.我們使用瞭如下這些軟體來測試其性能,
- CINEBENCH R15: 老派的知友/論壇黨喜歡用作基本參照的數據,方便對比一些歷史經典型號, 老工作站, R15 單核265分,R15 多核2447分。 (大約為2021年i7-1165G7處理器的商務本的130%單核心和270%多核心)
- CINEBENCH R20: 方便對比Tiger-Lake(2021年代)的一些海外機器/停在X1C9上猶豫是否升級的小伙伴, 這裡也給出參考.
- CINEBENCH R23: 最適合當前的新款產品的分數測試版本. R23 單核1808分,R23 單輪的多核15682分,用來移動辦公是絕對牛刀殺雞了(乃至於作為一般工位台式插屏幕都強到誇張),(相比我們去年測的Sub-1kg強無敵的富士通U94/A(i7-1370P) 快了35%, 而U94A對去年和今年在TBX之前的同類已經是默秒全(對友商更重的機器都是6/4開的U94/A照樣贏不了TBX, 這種超薄還有如此強勁的性能,只能說,聯想又高又硬
- 魯大師基準測試: 考慮到很多人(尤其是在黃魚上看到一個機型第一句話就是這個機器的娛樂大師多少分?), 我們也就接地氣地進行了一波基本的測試. 以展現娛樂精神,如下. (該機比我之前推薦過的H3C/戰66 1340/1360P的常規本快40%,越兩級重量還能強這麼多,真牛刀不是開玩笑的
- 國際象棋測試: 老派玩家喜聞樂見的標準測試,也附上,可以對比一下這機器是不是足夠達到你們心裡的台式替代水平,在達到一級能效的水平後還有如此生猛的性能.
- PCMark10 辦公室測試: 在插電的情況下是6420分,離電下6189分,差距很小,表裡如一.一樣火辣.






GPU/整合式顯示卡效能: 8Core 128EU 滿血2.35GHz頻率的效能咆哮. 這一代可以玩些真畫質類遊戲了,不是什麼小朋友下樓梯啥的小遊戲. BIG GAME. 哪怕是大型網遊都有了可玩性:
這裡實測了Dota2,業務人士也要時不時摸兩把. 128EU的強勁核顯上玩玩把活兒也麻溜乾了,毫不違和, 調到最高畫質,在1080P分辨率,遊戲內幀數是40-91 幀,平均幀數65.(過60即絲滑)如圖, 已經有相當可玩性了:





儲存:單插口的M.2-2242: 選用了OEM上能給到的最大容量的1TB(1024.2GB,格式化後約950GB可用).從性能推測型號為:PM9C1a,為三星目前的2242尺寸頂級碟(檢測型號為: MZAL81TOHDLB-00BL2 1024.2 ),後續第三方改裝升級,可用M.2-2230的SSD+延長板來實現2TB容量(KIOXIA BG6/SN740/Micron3500 etc). 具體的性能跑分如下

不動如山, CNC製程鋁合金MIL-810H軍標; 穩健40W強散熱釋放
一台主力電腦的更換週期通常偏長,2-3年甚至更久, 那麼除了速度還得有耐久度X使用體驗. 稍微做不好就是鐵板手掌機. 儘管TBX超薄但科技拉滿,我們在22攝氏度的環境裡對該機進行單烤測試30分鐘, 可以看到CPU的功耗表現,一開始很猛,達到了50W ,之後在35-40W之間波動.一直到結束,這一點遠遠甩開同級別的15W競品,也明顯超過了我們之前測過的全部同類P28海外機型. 0.8mm VC均熱板和雙風扇+大概率非常厲害的矽脂堆在一起可以產生如何的效果,只有眼見/手摸才能相信這機器真的有這麼猛. 輕薄/性能二者不可得兼? TBX表示可以: 如圖所示:


難知如陰, 單烤最高43分貝(咖啡館環境,平時會在40內)的人位噪音,半夜摸魚,枕邊人不易察覺,
動如雷霆: 澎湃四個揚聲器, 恰到好處鼓點低頻不負哈曼卡頓之名.
全機使用兩個高音兩個低音單元,並且都有獨立的放大器, 加上哈曼卡頓認證的調音,實際表現效果明顯高於主流.用分數計算大約是7/10, (主流5/ 10), 當然都是以同級輕薄本而論.
其他部分: 介面&安全&拆機&特色
接口: 全機一共有3組雷電4/USB-C接口, 3.5mm耳機口一個,以及隱私攝像頭擋板鍵(右側).安全: 全SKU標配IR人臉辨識,可信任執行平台晶片,,實體整合指紋電源開關,為商務資訊安全保駕護航


拆机:

可以看到,在如此輕薄形態的機身裡,這個散熱是做足功夫的,機器採用了雙風扇+超薄均熱板的方案以實現超高攻略釋放, 並通過Esther Island(內吹) 風道設計,使得冷風進入之後,不但從螢幕兩側出熱風帶走熱量,還有一個中部位置向轉軸出的出風風道。這樣就能進一步控制機器的表面溫度, 實現力壓群雄的效果.
特色: Magic-Bay,目前已經推出3款磁吸附件,海外推出了PSSD附件,以及第二顯示器附件,ThinkPad Stack概念重製,擁有無限可能,這裡摘錄了聯想官方的一個產品視頻加以說明.
優缺點總結:
優點:- 最輕SKU僅約1kg, 最重1.23kg(均為典型重量): 算得上大廠裡最輕薄的滿血機型.
- 所有小型號全部都是滿血74Wh電池,一個標準工作日的實用續航, 非砍電池刷榜. 值得褒獎.
- 首屈一指的"台式替代級"絕對性能, 比競爭對手強出一代的相對性能.
- 極為優秀的螢幕顯示效果: 超低功耗,超強刷新率,超高解析度,抗眩光抗反光/觸控可選, 都做到了.
- 擁有無限潛能的Magic-bay: 4K相機+2個額外的揚聲器, 夜間補光燈,磁吸式WWAN上網模組.未完待續中
- 國行版沒有Forcetouch力道觸控板: 對完美主義者有點遺憾.
- 較淺的鍵程(1mm) 無法帶來綿柔,安靜的回饋,儘管優化得不錯,但不完美.
- 見仁見智的全USB-C/雷電4接口: 聯想為了究極的輕薄捨棄了HDMI,USB-A的接口得到比競品薄至少3mm的優勢,有時不夠方便.
使用體驗總結:
整體上很意外的一款產品,TBX遠非又一款優秀的1kg產品,在很多方面對其競爭對手都產生了碾壓優勢,也成功讓我之前的一些"暴論"作古,變成真的暴論. 既要也要還要是可能的..它的剛性讓你出差無虞,不用獨顯的話,性能足以達到台式替代水準, 我很長時間不想用"吊打"這個詞彙,但這款產品配得上這麼一個名詞, 大體方向上至少是這樣. 零售版即將上市,全面鋪貨這就是本次測試的全部內容,如果大家覺得還可,歡迎一鍵三連,
有其他不清楚的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謝謝
附上一些擺拍的照片: (年輕職場/大学女生使用Thinkbook X IMH在第三空間,學習/工作/上網衝浪)
















PS: 附加的话, 这个机器的最大竞争亮点其实是一个:
超轻薄款式里面唯一的LCD高刷雾面屏幕, 560nit的超高亮度只要不是去工地,绝对够用了. 其他的华硕也好,LG也罢,ThinkPad也行,华为也中,都是OLED. OLED在目前还是会更加伤眼,镜面反射在高铁/飞机场用的反光会极度不适. 加上优质做工,较低价格(大陆顶配9999人民币,美版$1221税前), 台湾如果要上的话,还不到40K新台币(当然我不清楚台湾的VAT是多少,基于美版裸价估算).
此外本人非专业编辑,一般爱好者而已, 图片和测试请将就看, 做不到JBL/布莱恩大佬们的那种水平. 有问题欢迎留言. 也附上我原载于知乎的文章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689624800?
谢谢大家





























































































